世界气象组织最新通报,2024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并预计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进一步增加至60%。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变冷,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显著增加,约为偏暖概率的两倍,同时北方降水也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频发,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例如印度近期遭遇了极端高温,温度甚至达到50℃,造成多人死亡。
🤔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面温度的大幅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混乱,并影响全球各地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季气温偏低,历史数据显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显著增加,约为偏暖概率的两倍。此外,拉尼娜当年秋季,北方降水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较大。
🔥 近年来,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频发,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例如印度近期遭遇了极端高温,温度甚至达到50℃,造成多人死亡。这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应对。
🌎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了解拉尼娜现象的特征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安全。
快科技9月12日消息,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通报,2024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
而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面温度的大幅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
拉尼娜是个气象学名词,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据气候中心数据统计,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6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超过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
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此外,拉尼娜当年秋季,北方降水易偏多,出现秋汛的可能性大。
据悉,最近两年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发生,几乎已成为每年固定,极端天气也在不断增加。
比如印度最近就遭遇了极端高温,甚至能达到50℃上下,导致多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