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9月11日
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 金融资本提供坚实助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总估值也从近5000亿美元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近年来,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和“源动力”,获得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各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金融资本对独角兽企业支持作用成为政策重点,通过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并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 **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总估值也从近5000亿美元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备,以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这些独角兽企业凭借着高成长性、高估值等特征,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和“源动力”。

🚀 **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为独角兽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资本支持:** 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机构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并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2. **培育行动:** 建立独角兽(潜在)企业培育库,统筹项目、基金、人才、平台、场景等创新资源,“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鼓励专业机构积极挖掘和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 3. **提供跟踪服务:** 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常态化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融资承压,呈现“低频、大额”特征:** 近年来,独角兽企业融资承压,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有所下降,融资呈现“低频、大额”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贸易摩擦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对独角兽企业的评估标准更加严格,更加注重对优质独角兽企业的集中投入。

💡 **技术创新引领:** 独角兽企业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赛道成为独角兽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 独角兽企业强大的创新力推动其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无法替代的市场优势,进而吸引投资者。为了促进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需要政策层面为其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在财政、信贷、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提供支持。

本报记者 田鹏

近日,《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31家增长到2023年的375家。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新增超级独角兽企业每年保持10家左右。

近年来,独角兽企业凭借着高成长性、高估值等特征,已然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和“源动力”,因而获得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先后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整理有关政策内容发现,发挥金融资本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持作用成为各地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资本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积极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机构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为独角兽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借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独角兽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等。

多地出台扶持政策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创新体系日益完备,孕育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报告》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除了在数量上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据悉,2016年至2023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由近5000亿美元持续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在2020年首破1万亿美元。

此外,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的赛道不断拓宽、科技创新属性持续提升、分布区域愈加广阔。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独角兽企业赛道从22个增至39个,八年间独角兽企业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同时,独角兽企业分布的城市从16个增加至56个。

我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迫切需要政策层面进行有力的统筹规划。比如,4月份,安徽发布《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聚焦新领域和新赛道,加大发掘拥有“独门绝技”“硬核科技”的独角兽(潜在)企业,建立独角兽(潜在)企业培育库,统筹项目、基金、人才、平台、场景等创新资源,“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鼓励国内外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孵化器、社会组织等专业机构积极挖掘和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并根据机构发挥的作用和成效给予支持。8月份,湖北印发《关于支持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围绕“开展动态化培育发布”“实施精准化政策支持”“提供常态化跟踪服务”三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旨在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产业链条长的独角兽企业。

记者进一步梳理各地颁布的政策举措发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被频频提及。例如,6月份,江苏印发《关于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措施》提出,引导商业银行、创投机构开发针对独角兽企业的专项融资产品,通过“贷款+外部直投”等模式,为独角兽企业提供长周期、低成本金融支持。

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金融资本助力企业创新与研发,还能帮助企业应对风险,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是独角兽企业实现快速成长、保持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重要支撑力量。

融资呈“低频、大额”特征

当前,部分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融资承压的情况。

《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为76家、82家、114家、91家、116家,2021年数量达到顶峰,为192家;2022年,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减少至137家,2023年进一步减少至106家。同时,融资呈现“低频、大额”特征。

郭涛认为,独角兽企业融资承压或缘于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贸易摩擦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更加谨慎,对独角兽企业的评估标准也更为严格。而融资呈现“低频、大额”特征则反映出投资者更加注重对优质独角兽企业的集中投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向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成熟商业模式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以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取更高的回报。

《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3年,独角兽企业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2020年以来,集成电路连续三年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此外,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赛道也是独角兽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

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独角兽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强大创新力推动独角兽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无法替代的市场优势,进而吸引投资者。

宋向清认为,除了企业提升核心创新能力外,还需要政策层面为其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在财政、信贷、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提供支持,促进独角兽“潜力股企业”快速发展。

本文来自“证券日报网”,作者:田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独角兽企业 金融资本 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 融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