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9月11日
“医工融合”成热词:创收关键在于“有用”而非“能做” | 最前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医工融合正经历概念落地,虽催生一系列医疗应用,但在体系搭建中,如何让技术产生经济与临床价值,打破简单结合,仍是难题。

🎯医工融合将医学和工程学有机融合,催生医疗应用,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成果转化链条漫长,需打破'1+1'简单结合。

🤝医院、企业、高校科研人员各有短板,在三者之间建立深层合作至关重要,如科研人员常忽视合规性等,影响创新成果转化。

🌟医学应用开发应瞄准临床痛点,如TRACEIII研究证实AI影像评估下静脉溶栓时间窗可拓宽,iStroke平台能辅助救治。

💪京东方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医工融合,建设医院,搭建平台,推进智慧医工建设,还在建设生命科技产业基地。

文 | 常泽昱

从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到手术机器人,再到人工智能在多种疾病诊疗中的运用,近年来,“医工融合”正在经历概念的落地,通过将医学和工程学有机融合,催生一系列医疗应用。但体系搭建的过程中,如何打破“1+1”的简单结合,让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同时产生经济价值和临床价值,仍困扰着“医工融合”链条上来自科研实验室、医院、企业等多方的从业者。

日前举办的2024年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智慧医工分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唐晓英用“道阻且长”概括医疗应用开发的痛点:“从实验室到市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太漫长了”。

由需求导向,历经科研开发,最终落到产品化,实现“卖出去”,整个医工创新的闭环才算完成。在唐晓英看来,医院、企业、高校科研人员各有短板,因此在三者之间建立起更深层的合作至为重要。例如,“作为科研人员,我们经常只是注意到功能,但很难考虑到合规性、可靠性、易用性,这些促使创新成果很难得到转化。”

将打通“医工融合”链条作为“解题思路”的一大依据还在于,就研创逻辑而言,医学应用的开发自始便应瞄准临床痛点。会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分享了一项名为TRACE III(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临床试验)的研究。该研究证实,在AI影像评估前提下,静脉溶栓时间窗由4.5小时拓宽到24小时。相关成果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

“4.5小时的时间窗下,中国急性缺血卒中病人真正得到治疗的不到50%。时间窗放宽到24小时,病人得到救治的几率大大提高,这就是人工智能带给临床的意义。”

据介绍,该研究的推进依托于iStroke急性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该平台能够对头部影像进行快速分析评估,识别卒中类型,并迅速找到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为关键的“缺血半暗带”,辅助医生决策、开展救治用药。

谈及对医学人工智能的临床评价,王拥军表示,技术有能力做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值得转化、推荐的技术/产品,一定要能够回答两个问题:是否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毕竟,相较于“炫技”,让患者和医院为之买单的,永远只是“效果”而非“创新”本身。

另据介绍,京东方也在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医工融合”。过去十几年间,京东方合肥医院、成都医院、苏州医院、北京明德医院已相继投入运营,另有也一家医院正在建设中。依托于自有医院资源及在“屏制造”领域的积累,京东方在医用显示设备的研创之余,也在推进智慧医工的建设。

京东方智慧医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帅表示,京东方智慧医工以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作为支撑,为医院、社区、居家提供整体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京东方智慧医工已搭建三个主要平台,分别聚焦于可穿戴居家检测产品、疾病早筛及诊断产品、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药物研发转化。

在北京房山,一个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的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也正在建设中。京东方集团执行副总裁张羽介绍,该基地后续将建成开放性平台,吸纳来自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会等各界从业人员紧密协同,实现共创共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医工融合 成果转化 临床痛点 京东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