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安全之路 2024年09月11日
通用组件安全治理三步走实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享平安银行应用安全团队在组件安全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从预警到整改的闭环方案,并分享了三轮迭代优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该方案涵盖了组件漏洞的识别、关联分析、修复追踪、版本管控等方面,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应用依赖的全部组件信息进行管理,并形成组件安全分值,持续运营更新应用的组件安全分值。

🧑‍💻 **组件安全治理Round1:实现漏洞-代码仓库-应用-开发人员的关联链路** 通过SAST扫描仓库地址,将组件信息与仓库地址、应用、开发人员关联起来,实现精准推送漏洞至相关开发人员。但存在二次依赖问题导致漏报误报,以及线上代码实际使用的仓库和分支不一致问题。 💡 **优化思路:** - 具备组件依赖信息的查询工具 - 线上环境的组件版本支撑 - 发布过程中的数据,确保组件数据真实有效

🤖 **组件安全治理Round2:实现组件漏洞-服务器/容器-应用-开发的关联链路** 通过部署HIDS厂商产品,采集服务器端组件数据,并通过获取CI过程中的成品包进行扫描,获取应用的依赖信息,包括二次依赖。利用CD工具获取成品包部署的服务器,实现组件漏洞修复的全过程监控。 💡 **优化思路:** - 建立安全元数据模型,新增组件漏洞库数据和应用组件库信息,包含组件、版本、应用、服务器、组件路径等信息 - 通过安全元数据组件接口,查询任意应用的组件依赖详细信息

🛡️ **组件安全治理Round3:解决外购系统修复时效慢、二次依赖问题、开发安全意识薄弱、新增应用出现漏洞等问题** 通过版本安全管控、组件黑名单阻断机制、版本管控等措施,确保新增应用无历史组件安全问题,并强制要求开发升级版本,禁止存在组件安全问题的应用发版。 💡 **优化思路:** - 版本安全管控及组件黑名单阻断机制 - 组件仓库设置黑名单,强制要求开发升级版本 - 应用版本发布过程中,仍然存在组件安全问题,将禁止发版强行阻断


Author:平安银行应用安全团队-shuaihu

(本文暂不表供应链安全,这块相对比较复杂。)

这几年经常被提及的fastjson/struts2等开源、通用组件,其适用范围广,一旦存在漏洞,造成的危害非常大,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公司面临的比较主要的组件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组件安全治理的要求也不断在提升,对于企业安全建设来说,必须有一套从预警到整改的闭环方案。在此笔者想分享我们在组件安全治理上的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释义:

应用:是一个可以独立部署的具有特定完整功能的最小代码单,在一些公司内部也被理解成是可以拆分成的最小的一个系统。

子系统:多个应用的合集。


组件安全治理Round1



当发现某组件新出现安全漏洞时,我们可以通过SAST扫描仓库地址的方式将这些组件及版本信息和对应的仓库地址采集到,通过CMS(内部应用管理子系统)将仓库地址和应用对应起来,然后将应用的相关开发关联起来,这样即可完成组件漏洞-代码仓库-应用-开发人员的关联链路,实现精准推送漏洞至应用相关开发人员。

做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实现了组件治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实现了漏洞修复责任到人工具化。

但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组件漏洞暂时无法解决二次依赖问题,会存在漏报、误报情况。例如部分开发通过修改仓库的pom文件内容修改组件版本,但并未真正发版,导致存在误报再有就是线上代码实际使用的仓库及代码分支不一致问题(如部分使用release分支,部分使用master分支),导致检测出来的组件版本和线上并不一致,从而产生误报。另外,外购系统因无源码问题会导致漏报部分开发测试未规范管理代码或未放入仓库也会导致漏报。

针对以上问题的优化思路:

当组件信息存在二次依赖的情况下,需要具备组件依赖信息的查询工具需要线上环境的组件版本支撑需要发布过程中的数据,确保组件数据是真实的而不是失效的。

 


组件安全治理Round2



通过部署HIDS厂商的产品,实现了服务器端组件采集功能。我们每天采集组件数据,每天更新验证线上还有哪些资产及哪些组件受影响。

通过获取CI过程中的成品包,进行成品包的扫描,可以获取即将发布应用的成品包依赖信息,包括二次依赖(这个工具是外购jf的xray产品,依赖分析还是很不错的,比较完整),然后通过CD工具获取该成品包部署到了哪些服务器上(公司的应用往往集群部署,并且进行灰度发布),可实现组件漏洞修复的全过程监控。

 

对于应用的部署都是单机单应用/单容器单应用的部署情况,通过此方案可实现组件漏洞-服务器/容器-应用-开发的关联链路,将漏洞推给责任干系人,并要求按照规定风险等级进行修复。时我们也会将相关修复数据情况按照告警同步策略发送相关干系人及领导督促修复,并制作了各部门修复率及修复时效报表。

 

在此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安全元数据的模型,新增了组件漏洞库数据,以及各应用在用的组件库信息,包括组件/版本/应用/服务器/组件路径或成品包路径信息。

通过安全元数据组件接口,可查询任意应用的组件依赖详细信息:

 

组件漏洞库接口:


基于以上,我们实现了如下几点:

1. 应用组件生命周期的监控,打包发布部署过程中的组件升级(低版本组件删除,高版本组件增加);

2. 实现了二次依赖的关联分析;

3. 建立了安全元数据开源组件模型,元数据后端的组件数据T+1自动更新开发可在修改代码后T+1天确认是否修复完成;

4. 形成报表统计给相关领导汇报,列出各个部门的修复排名(这个很重要),督促修复。

 

当然,上述实践过程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备份的成品包会被检测到,导致误报;

2. 基于版本判断,对于一些漏洞版本有影响,但是漏洞利用条件较为苛刻,需要特定编码才会触发的漏洞,将扩大受影响资产。

 

对此我们的优化方案是:

1. 组件版本较低视为风险,并不一定可以利用,同时需要其他工具辅助测试验证,如各种扫描器;

2. 跟架构部门联合规范发布部署行为,禁止开发/运维将备份放到服务器上,删除备份包。



组件安全治理Round3



通过前2轮的技术论证可以检测出绝大多数的组件漏洞并可以进行自动验证。

实际修复情况可能和预期还有一些差距,真正落地解决问题还是有一些阻力。主要问题如下:

1. 外购系统是整体修复时效上的重灾区,真正修复花费的时间可能需两三个月甚至更多;

2. 部分二次依赖的组件问题,官方的组件包即使升级到最高版本,其依赖的组件包可能还是有漏洞的,需开发自测升级后是否有兼容性问题;

3. 部分开发团队安全意识较薄弱,认为组件安全问题影响不大,修复缓慢;

4. 少量新增的应用仍然出现了漏洞版本组件。

 

修复率统计:


 

以上问题可解决的方案:

1. 通过版本安全管控及组件黑名单的阻断机制,确保新增应用无历史组件安全问题。

2. 通过在组件仓库设置组件黑名单,如果使用低版本的组件将无法打包成功,强制要求开发升级版本。

3. 通过版本管控,如果应用版本发布过程中,仍然存在组件安全问题,将禁止发版强行阻断。

当然特定发布情况下允许放开限制,需要制定一些安全例外流程允许例外,这个时候就取决于业务优先还是安全优先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组件安全漏洞版本发布阻断:

安全检测报告中组件安全漏洞检测纬度:

以上组件安全治理的实践经过几轮的迭代优化,目前已实现了一旦出现新的组件漏洞,可快速排查定位和分发处置,同时也可以实现存量历史组件漏洞的处理。在逐步推进运营的过程中,将会让漏洞组件越来越少,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目前需要做主要是优化漏报及误报情况,在每次检测扫描的过程中,排查哪些场景还没有覆盖掉,为什么存在漏洞,然后case by case。在常态运营过程中,需不断迭代优化检测逻辑,查漏补缺。当然,不光是开源组件jar包,我们的nodejs python的这类第三方库,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覆盖去解决。

另外很多公司会对一些开源的组件进行改造,以符合公司内部的场景,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将组件漏洞和企业二次改造的组件包进行分析验证,确认下是否受影响,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推进修复。

最终我们要实现对目标(应用)所依赖的全部组件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对组件信息库做安全标识,最终形成目标的组件安全分值,并且通过持续运营更新应用的组件安全分值。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组件安全 安全治理 开源组件 漏洞修复 应用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