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是用来听好,还是用来读好?
那就要看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
倾听可以提升直觉思维。听的时候,涌进来的是各种各样没有时间仔细抓取、重新架构和分析的信息,而你的大脑会对这些信息,不断做出即时反应,这些就是直觉。听得多了,还可以提升情商 — 因为你会越来越熟悉声音中的情绪信号,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阅读,则可以提升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在自己重新消化信息,把信息分门别类,创建一个清晰地知识架构方面,阅读也比倾听要有效得多。
所以,如果是知识类、论述类的书,阅读的收获会比较大。这类书更多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思维碰撞、沟通,是需要时时停下来思考、分辨真伪、和自己过去的经验串联,并努力创建清晰架构,从而把所有相关知识串联起来理解的。
就像我们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结论并不重要,推出结论的那个推导比较重要。
如果是一本小说,尤其是情绪饱满,情节精彩,但并没有太深刻的思想讨论的小说,这类小说的重点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想象空间,在更强烈、更戏剧化、更纯粹的情绪中,调动自己的情绪细胞,那听书就很适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并不是在听和读之间二选一,而是想先快速建立一些认知,或先了解书中知识的应用场景,听到很多讨论和读后感,明白到跟自己的关联,打开更多的视角,然后再看书 — 此时对书的理解就能事半功倍 — 那也很适合先听书或听播客。
以上是一些大方向上的考虑,实际应用起来,可能还是比较复杂和需要个案处理。如果需要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的话,我会建议凭当下的喜好和直觉来选。看不进去了,但听得进去,那无论听得到多少,都可以听起来先;反过来,听得很累,想要专注看一会,就看。听和看也可以穿插进行,增加阅读趣味。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读起来先,好过花时间纠结哪种顺序,哪种方式,却因此迟迟没有开始读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