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该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等原则,并针对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风险,提出相应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该框架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为培育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提供技术指南,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合作。
📒 **鼓励创新发展,保障安全应用:** 《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同时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靠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 **风险管理理念,多维度风险应对:** 《框架》以风险管理的理念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分析人工智能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针对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内生安全风险和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伦理域等应用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
📢 **国际合作共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形成:** 《框架》的发布旨在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并推动全球范围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于人类。
📣 **指引技术研发,构建安全应用生态:** 《框架》为培育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提供了基础性、框架性技术指南,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9月9日,在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网安标委”)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
贯彻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网安标委研究制定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则。《框架》按照风险管理的理念,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分析人工智能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针对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内生安全风险和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伦理域等应用安全风险,提出相应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
网安标委秘书处主要负责人表示,《框架》1.0版的发布,对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培育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框架性技术指南。同时,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于人类。
相关材料: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中文版).pdf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英文版).pdf
声明:本文来自全国网安标委,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