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宛平南路毛主任,(https://xueqiu.com/4368870576/304021106)
回复@陈达美股投资: 我做过沈和业务,简单讲讲吧。 业内一般都会沈和分级,绝大部分过鸡沈,少部分模型判断膏威铭敢的给仁沈。还有部份case先投后沈,就是先通过,然后曝光/负反馈达到一定阈值自动触发仁沈。 因为绝大部分帖子都没啥流量出发不到仁审,所以对成本的要求比你想的低很多。 另外球是文字社区,本来识别成本就是最低的,复杂度要比抖快这种视频社区低N倍。球的沈和系统做的极其垃圾(当然雪球的搜索、ranking都很垃圾)。在我眼里很多没必的case都拒绝了,即使像我这种塔学大师也经常被关屋反省,完全是牺牲体验来放宽对误杀的标准。通过过度容忍一类错误来给自己留buffer代表两件事:1、技术不行; 2、和g的关系不行只能如履薄冰。
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说,底层原因还是球的商业化不行,赚不到钱所以没法招最优秀的人、也舍不得机器成本,才处处做的烂到爆。 当然也不能全怪方丈,球的用户和知乎一个尿性,本来商业价值就低,,可以试试类似于seeking alpha的变现模式。
估值十亿美金肯定不可能,微博才十几亿,雪球的沈和系统难道比整个微博还值钱? 最好的出路就是以后等字节腾讯的大模型审核做出来接外部任务的时候,把现在的仁全菜园了,业务外包出去吧。cc@不明真相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