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Liuffett,(https://xueqiu.com/5389609232/304012186)
很难得的,昨天一口气看股票看到凌晨,让我回忆起打工时睡在公司搞研究的日子。
然后就想到了件有趣的事:当年有两个老板,A对我没什么好,我对他心怀感激。B对我还可以,我对他却心怀不满。
先说老板A。
面试的时候直接说他不信价值投资、也懒得跟我辩,我要是信了他的话,就没今天不干活还好吃好喝的生活。
工作基本都是些无聊的事,比如对我投资体系没什么用的投研工作,比如给公司营销的日常杂活。
最后他还被其他股东斗下去了。公司重组,我什么错也没犯就失业,他开了新公司也没想着拉我过去。
但我一点都不怪他,整体还很感谢他。
老板B那边就截然不同了。
别人要按公司的要求做事,我则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平时好吃好喝,想看什么书直接说一声行政就去买,我工作时间看书都看了不知道多少本,比刻板印象里“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公务员都更轻松自在。
可以说我投资体系的完善,就在给老板B打工的这段日子里。
但我对他却并不满意。
现在想来,这种差异的直接源头是预期:
老板A一开始就把我当普通员工看,我也把他当普通老板看。以这个标准,他对我还算不错:每天的杂活并不多,我一会儿就干完了,你信不信价投是你的事,反正我有足够的时间做研究。而且这段空档并不是老板误算了没把员工压榨干净,是故意留给我们学习提升自我。
这样的待遇有不少,综合起来能感觉出老板确实想要为员工创造价值,不是单纯想从员工身上榨取价值。
同时,这是我第一份正经的投研工作——尽管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事,可当时想从一堆如外汇交易员般的诈骗岗中找到货真价实的投研岗,其实并不容易。后来被辞退,我也既不缺钱又学到了本事,很快能找到新工作,损失不大。
老板B就不同了。
在我第一次讲股票展露头角后,立刻视我为天才,我也以重要人物的心态认真做事。
但时间一久,我发现自己的实质是廉价娱乐工具,用于“嘿嘿,你们看这么厉害的人还不是在我手下做事,我真牛逼”。
那就没意思了,我已不是刚出社会那会儿了,不差你这点工资。
于是跑路,彻底脱离了私募基金领域,成为职业股民。
其实中间还有个主管C。
他人品上是个渣,能力上更是把十几块的众泰汽车当宝推(现价1块5)。
我很早就发现这事了,在他手下工作的每天都像在吃屎,可为什么还要去那待上好几个月呢?
因为能管3000万。
24岁,平民,花钱上的美国普通本科,管3000万。
可见只要给够钱,吃屎也没什么大不了。
老板B让我不满的根本原因是钱给少了——连我工作的钱都没给够,还要我提供情绪价值,不如自己单干舒服。
于是单干至今,除了没能暴富外,我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写到这里,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但强烈的、酣畅淋漓的快乐,只能来自股票暴涨。
以如今悲观的基本面与股市行情,这一天还会到来吗?
我不确定,但我满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