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了一篇吐槽脱TA赛制的,获得不少朋友的认可。
但其实相比赛制,大家吐槽更多的还是在选手身上,大致分成两类:
这人好笑吗?我怎么一点不觉得。
这不好笑吗?为什么分数这么低。
不管是脱TA还是喜单,这两类问题几乎充斥在每一位选手的弹幕里、评论里、社交网络里。而且不分老人新人,每个人都会有,其中尤以哈哈曹和付航这两位各自节目里的“争议新人”火力最盛:
“哈哈曹讲的这是什么玩意儿啊”
“付航这聒噪劲儿到底是谁在笑”
很多朋友从不解困惑、黑人问号到出离愤怒、怒不可遏。
But,“这人好不好笑”,难道不是一个纯主观问题吗?
类似的问题还有“这道菜好不好吃”“这部电影好不好看”“这个游戏好不好玩”,完完全全,纯主观。
而且,现场参与评分的,只有200来位观众,这是一个超级小的样本。
所以一个纯主观问题,又是一个小样本群体打的分数,出现任何结果都是有可能的,实在不至于去质疑或者怒喷“腾讯太子”“爱奇艺太子”之类。
这就好比掷骰子,大家都知道骰子有6个面,理论上摇出每一面的概率都是6分之1。如果我摇1亿次,那可能结果会无限接近理论概率;但是我只摇1次,那出现6就是6,出现1就是1,概率是100%;我摇10次,全部出现1,或者一次都没出现1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时候你不能去质疑:这骰子有问题吧,或者掷骰子的人有问题吧,黑幕!肯定是黑幕!
嗯,没必要。
同样的,一盘北京烤鸭端出来,如果我发起一个全北京人民的投票,估计投好吃的会占据绝对上风;但如果我今天就只请了10个人吃饭,这一桌人恰好都觉得不好吃,那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你去喷他们“到底懂不懂美食啊”“你们吃过好吃的北京烤鸭吗”!
嗯,没必要。
脱口秀也是一样的,一个5分钟的段子讲出来,炸了也好,冷场也好,都合理。而且越是风格鲜明的选手,越是讲小众话题的选手,争议可能会越大。
比如说唱,虽然这几年挺火,但始终是一个小众文化,而说唱里面的freestyle battle又是更地下更小众的东西,很多人不熟悉不理解没有共鸣再正常不过,但不排除现场那200人恰好就共振了。
再如付航,这种大喊大叫passion的,有人觉得很带劲,嗨的不行;有人觉得很吵闹,捂住耳朵,甚至想离场,都很正常。
作为一个脱口秀爱好者,我不仅看线上节目,也在全国各地看了很多次线下演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就是,一场演出4-5个演员轮流上台,有的真的是让我捧腹大笑,有的就怎么都笑不出来。但我不会因为我哈哈大笑而旁边人一脸冷漠就觉得他不懂喜剧,也不会因为我笑不出来但旁边人笑的前仰后合就觉得他是傻子。
所以朋友们,看脱口秀,好笑的您就笑,不好笑的您就不笑,如果您觉得不好笑但观众打了高分您就生气;您觉得好笑但观众打了低分您也生气,这就失去咱们看脱口秀的初衷了。
咱不就图一乐嘛,开心就完事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