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9月09日
(周总结246)理解风险丨聊聊持仓丨A股还有投资价值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作者认为,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文章还分析了腾讯、平安、分众传媒、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企业的半年报,并结合自身投资经验,分享了对当前市场的一些看法。

😄 **理性面对风险:** 文章强调,投资者要理性面对市场波动,不要被情绪左右,要认识到自己不是受害者,而是幸存者。在投资过程中,要做好风险管理,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

🤔 **投资策略:** 文章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投资策略,并对未来市场进行判断。作者认为,当前沪深300、恒生指数胜率较高,是一个高概率获胜的机会。

📊 **企业分析:** 文章分析了腾讯、平安、分众传媒、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企业的半年报,并对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投资价值:** 文章认为,当前市场是一个投资价值较高的阶段,投资者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布局。

📈 **风险管理:** 文章最后强调,风险管理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投资者要学会承受风险,并对错误做好准备。

💰 **投资回报:** 文章指出,超额收益是承担一部分不确定性换来的,投资者要选择自己相信的大概率,并对未来做好准备。

来源:雪球App,作者: 终身黑白,(https://xueqiu.com/1643044849/303971670)

真正的理解风险,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资。

本文语音版

股票账户:

01

真正的理解风险,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资

周四的文章上了热门,截止写文有14.5万的阅读,GZH的阅读统计,是必须打开文章,且一个终端无论打开多少次只算一次阅读,所以这个阅读量还是挺高的。

我个人觉得常看黑白,或者喜欢黑白的人,心态往往比较平和,这篇上了热门的文章,下面的抱怨留言明显要多很多。

当下的股市确实有点让人绝望,而作为自媒体,逆境的时候也更倾向于把问题完全归咎于环境。

因为公开写分享,不说金钱收益,至少是有一些虚荣需求的,逆境简单归因环境,对自身形象影响最小。

所以当下的情况就是,现实较差,能看到的分享大多也充满抱怨,可能也让很多朋友的悲观程度不断加剧。

黑白不写一些抱怨的文章,不是否认当下差的现状,只是说这样意义不大,因为无论怎么抒发情绪最终我们还是要做出选择。

不买股票的人甚至没必要看投资类的文章,涨跌和人家没啥关系,买了股票的人看一篇抱怨文章,对投资的理性选择根本没啥帮助。

人最怕的是,既要作一件事,又要带着情绪去做。

如果看文章只是为了让情绪变的更差,那就没啥意义了。

尽量理性的和大家聊聊一些选择,想法,企业分析,以及写一些能让大家心情平复的文章,我觉得才是当下比较有意义的。

抱怨谁都能做到,真正酷的事情,是任何时候你都保持理智,尽量做最大的努力和最好的选择

站在我们就该一直好的角度,确实有很多想抱怨的地方。

但,站在自己要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是受害者,也要认识到自己是幸存者。

可能一个人就是出生在小山村,就是出生在没那么容易赢的地方,可能父母就是不那么有钱,不那么睿智。

但是你还在,不放弃,就有机会。

这几年大部分人至少资产方面都有损耗,最差也是收入下降。

但你不能老以受害者思维来考虑自己,觉得自己高点回撤了多少,觉得自己这几年没赚钱。

你应该告诉自己,你是幸存者,经历了这么惨的三年,你还在,你的大部分资产还在。

我比较赞成一个概念,人是有心力的,持续的内耗自己,会降低我们的心力。

一个人心力弱的时候,状态差、易怒、没精神、疲乏,觉得做啥都没意思。

那人生就会进入向下的漩涡。

投资是一件很复杂很严谨的事,但是在大的逻辑上,简单总结下来就是,一段时间超出预期的好,我们叫他牛市,一段时间超出预期的差,我们叫他熊市。

真在股市赚钱的人,往往是大多数人悲观的熊市布局,大多数人乐观的牛市获利,亏钱的人只是反过来了。

当下你还在,回撤了一点利润很正常,你不是受害者,你是幸存者,至少你的投资逻辑是合理的,是在便宜的时候布局。

创业上,一个店盘出去那一刻一定是你的收益高峰,但是除非从此你不再创业了,否则必然还要有一个新投入的阶段。

股市也一样,你为了要赚下一波钱,你总得先投入一些,承受一点损失。

焦虑主要来自没有遵循规律。

比如又不想锻炼,又希望自己身材健硕身体健康。

对别人冷漠,但希望别人对自己热情。

没有做可以增加财富的事,但希望自己的财富增加。

在股市过了一轮巅峰,有一些回撤,经过等待然后开始下一轮收益,这就是规律。

当下至少是个极大概率获胜的布局阶段。

真正的理解风险,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资。

02

聊聊持仓

1、腾讯相关

本周腾讯有两个新闻,第一个是苹果iOS已发布微信版本更新。

之前很多朋友担心苹果下架或者停止微信更新,这个在(周总结241)24年8月4日丨聊过,虽然网上很多自媒体写的神乎其神,但其实几乎是不用担心的事,当时说了原因。

1、这事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双方一直在谈,不是已经谈崩了。

2、苹果真的不支持微信,最后只能两败俱伤。

自然有人不用微信,但也必然会有人因为要用微信以后不用苹果,而且一旦苹果真的实施了一次封禁微信,那属于信用破产,哪怕以后恢复了,你也会担心他再这样,会有很多人买手机的时候转向其他品牌。

这种两败俱伤的事大概率不会发生。

3、闹大了对苹果没啥好处。

本次的纠纷是小程序小游戏,其他业务苹果赚的盆满钵满,欧美日韩的苹果税都比我们低,之前欧盟苹果税已经降至17%、小APP为10%,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苹果税”降幅。

真的全面禁止微信到了影响国内用户使用的地步,监管层面介入苹果可能损失更大。

更重要的核心,微信和苹果,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利益分享的关系,大家都只是为了多吃口菜,那么必然没必要把桌子掀了,大家都吃不上,最后肯定能找到一个折中点。

腾讯的第二个新闻是:淘宝全面支持微信支付

本周据知情人士透露,淘宝将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其实之前部分淘宝商家已经有灰度测试可以微信付款,这一次是要全面实施。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从第三方统计数据来看,生活中用微信支付的用户远远高于支付宝

因为微信是个社交软件,基本人人都用,首先使用方便,你我每天要开几十次微信。

其次学习成本低,对于我父母这样的中老年人,每学一个app都是复杂的事,很多都会用微信,不太会用支付宝。尤其支付宝的界面远远比微信钱包复杂的多,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学习成本太高。

以前淘宝竞争能力强,要用淘宝购物,就得下个支付宝,他不担心没客源。

现在淘宝的竞争优势已经没那么强了,还给顾客设置个门槛,自然就是减分项。

第二、以前互联网企业更多是竞争关系,而现在存量市场更多需要合作,自然没必要多来一个门槛。而且现在的阿里也需要腾讯的流量。

站在腾讯的角度肯定不是坏事,首先微信支付增加了市场。其次多了一个合作伙伴,流量变现的选择增多。

站在淘宝的角度,以前上升期靠收购入股各种app带来流量,之前有个统计,阿里入股的企业最后大多都衰落了,而腾讯入股的企业很多都做成了行业龙头。

这其中我认为有个差别,腾讯能源源不断的给合作企业输送流量,而阿里给不了你多少流量的同时,甚至需要把这些业务的流量引流给淘宝天猫。

阿里靠收购企业转移流量,其实这事性价比并不高,但是在竞争的阶段,腾讯不可能把流量给他。同时过去2020年前的十多年是个互联网红利期,没有腾讯的流量阿里依然如日中天。

而现在不同了,首先阿里的竞争对手变多了,京东拼多多就不说了,各大短视频平台带货也在分流客源。

同时互联网已经过了高增长阶段,除了ai、云计算等少量前沿业务,其他业务需要大家互相合作了。

所以从表面看是互联网企业打通壁垒,从深层次看其实是行业的阶段变化。

不止腾讯阿里去年618开始广告合作,今年开放微信全面支付,年初抖音开始直播王者等腾讯游戏。乃至腾讯游戏社区与《原神》打通数据。

以前是红利期,增速快收入高,有能力竞争也需要竞争。而当下互联网使用场景,使用时长,使用人数,基本都达到顶峰了。

前几年行业景气,大家都发展各种各样的新业务,试一试很容易成。同时为了防止对手占领这块市场,也不得不跟着去发展,而很多业务其实都是为了防御别人,而不是自己擅长的。

而过去几年,因为防止无需扩张,因为行业回报减少,一些企业开始冷静下来,退出不擅长的业务,优化核心业务

如字节退出游戏,网易大幅裁员传媒业务,同时更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大家都专注自己擅长的部分,自然关系也从竞争像合作改变,提高了优势业务的优势,也减少了很多没必要的负担。

降本增效,提高优势业务的竞争力,合作共赢,对互联网企业是好事。

3、本周以旧换新各地已经全面启动。

各地的活动大家应该都看到,这次是实打实的补贴,算是对消费的一个正面信息。

4、本月美元降息概率进一步增加。

周五8月美国非农数据公布,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4.2万人,低于市场所预期的16.5万,失业率为4.2% 。

7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1.4万下修到了8.9万,6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7.9万下修到11.8万。

下半年开始美国非农数据持续变差,本月降息基本是大概率的事情。

以往总体来说,其实更多时候是美元加息结束后,降息开始前表现好。

道理也不难理解,大家都对一件事有强烈预期的时候,自然不会等发生事情那天再去做决策。知道商场9点要送电饭锅,6点肯定就有人排队了。

因此真到了开始降息,反而表现没那么好了。

这次显然和以往不同,一个是本身国际环境有所变化,另一方面这次降息预期持续了一年多,每次都觉得要降了,每次又落空,资金大概率也比较谨慎。

黑白不擅长宏观,就不煞有介事的分析7个原因8个可能了,总的来说港股绝对的低估,进入降息周期了,流动的资金变多了,资产选择时,海外降息了港股的股息就变香了,也给了我们更多政策空间,起码也是个正向转变。

03

A股还有投资价值吗?

周五的文章下有这样一条提问:

我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是否投资只是一个选择题,不是一个必选项。

不要被贩卖焦虑,只要好好工作,不会因为通胀破产,盲目投资才会破产。

当然了,既然关注了黑白的朋友肯定是倾向于投资的。

我个人不排斥美股,投资就是投资,目的就是赚钱,哪个获胜概率大就选哪个,但我还是一个月之前的观点。

美股虽然看长期向上,但不代表没有调整,当下的美股性价比并不高。不是说接近40PE的纳斯达克就一定不会涨,但是承担的下跌空间也大。显然是个风险收益比不那么高的阶段。

所以当下我个人不会去卖掉港股、A股持仓,这个时候去大量配置美股。

如何选,其实都是判断。

就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你认为未来会怎么样,首先是对未来有个判断,然后把自己可以选的列出来。

未来没有百分之百,但肯定有大概率。当下的沪深300恒生指数胜率肯定是比较高的阶段。

理性的选择,就是把自己的可选项,拿出来然后比较一下。

对我来说钱确实没啥其他的好去处。放银行收益更低,创业自己不是很擅长,而且随着认知的提高,对于没有护城河的生意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

我以前开玩笑说,卖酒卖不过茅台,社交干不过腾讯,做家电肯定不如格力美的,还不如投这些龙头企业踏实。

并且我个人的性格也不太适合创业,一不太擅长说一些恭维的话,二不太擅长社交,三心不够狠,这种人创业成功的概率是不高的。

我在电商上赚到了第一桶金,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电商和传统线下创业相比,规避了以上缺点。

所以我这辈子大概率是不会创业了。

因此对我来说,投资股市几乎就是必选项。

当下沪深300目前11PE,平均股息4%,恒生指数8PE,平均股息5%,预期是最悲观的阶段,相反也是未来正面政策大概率最多的阶段。

投资股市不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但如果选择投资股市,当下显然是一个高概率获胜的机会。

对于未来肯定没人能百分之百预测,所谓超额收益,就是承担一部分不确定性换来的。

即便是以往的牛市黑白文章也一次次表示,要把生活的钱单独留出来。

用可以承担损失的金钱押注大概率的机会,除了赚钱,你也要想,万一他就又是三五年不涨,甚至更差你要怎么生活。

正如本文文首的那巨话,真正的理解风险,并明智地承担风险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资。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百分之百确定又能暴富的选项。普通人所谓的机会,其实就只是个大概率获胜的选择,仅此而已。

少看阴阳怪气的文章,多想自己的规划,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你认为未来会怎么样,然后以此去布局,并对错误做好准备。

截止本周黑白的持仓半年报都发布了。

腾讯,半年报分析文章《聊聊腾讯2024年半年报,以及未来的计划

二季度收入1611亿,同比增长8%。非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573.13亿,同比增长53%。

平安,半年报分析文章《这家企业,一路向阳待花期

2024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4812.68亿元,同比增长约4.7%,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784.8亿,同比下降0.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46.2亿,同比增长6.8%。

分众传媒,半年报分析文章《(周总结242)24年8月11日

上半年营业收入59.67亿同比增长8.17%,净利润24.9亿同比增长11.74%。

贵州茅台,半年报分析文章《(周总结242)24年8月11日

上半年营业收入819亿同比增长17.76%,净利润416.9亿同比增长15.88%。

格力电器,半年报分析文章《(周总结245)格力以及消费的变化

上半年营业收入997亿,同比增长0.55%,净利润141亿,同比增长11.54%。

永新股份,半年报分析文章《(周总结244)24年8月25日丨永新股份半年报,问题出在哪了?

上半年营业收入16.5亿,同比增长2.84%,净利润1.8亿同比增长1.78%。

港交所,业务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写中报文章,可以看之前的分析文章《如果港股低估,那么港交所是否值得投资?

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06.21 亿元,和2023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61.25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下降3%。

五粮液,半年报分析文章《聊聊五粮液2024半年报,以及白酒行业

上半年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5亿元,同比增长11.9%;

总的来说,黑白的持仓基本都是和消费相关,和押注局部行业不同,押注消费,那么你的核心是认为未来整体收入还是能提升的。因为消费企业的客户群体很分散几乎是每个人,需要整体好才会好。

这就是我对未来的判断,我并不认为我们到了无牌可打的阶段,纵观历史,第一次大病,一般不会垮,因为还有家底,还能有改变局势的能力,最后病倒的,往往都是因为持续不回头。

基于自己的认知做选择,然后等待时间给予答案。

人生这条路,无论往哪走,都是往前走,因为时间不停留。

创业就一定能成功?合伙就绝对不失败?最终我们只是选择了认知内的大概率。

一方面是提高认知,尽量让你预判的未来和真实的未来相近。

另一方面无论你拥有多少,都要给自己留余地。

当然以上只是我认为的大概率,他不一定正确,我只是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分享给你,供你参考。

无论如何,超额收益,就是承担一部分不确定性换来的,没人能保证未来,你要选择你相信的大概率。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很不错。

正如霍华德在《风险的不可或缺性》中所写,风险是推动收益的要素。作为投资者,你可以通过承担风险来赚钱,并让你的决策得到验证。

风险管理,而不是规避风险。

大多数人在理智上都明白这一点,但人性使许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愿意承受一些损失是投资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矛盾体。亏损怎么会是成功的一部分呢?

这并不是说我们渴望亏损,而是我们必须明白,在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投资计划中,让自己承受亏损的可能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的一些投资结果不成功时,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并不意味着你做得不好。问题是赢家和输家的比例是多少?

摩根还做了一些补充,那就是对风险的一般定义。

如果你住在佛罗里达州,那么遭遇雷暴就不是风险,而是不可避免的。它一定会发生,毫无疑问。

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那么面对标普500指数下跌10%或20%,这也算不上风险,而是不可避免的,它一定会发生。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在你的个人生活中,遭遇致命车祸是一种风险,因为它不会发生在99.9%的人身上,这确实是一种风险。

但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而你对风险的定义是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那么你对风险的定义就是错误的。你所面对的只是普通的波动。

在投资中,有两件事是你要承受的:其一是错误定价,其二是忍受波动。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不管是专业投资者还是其他投资者,长期而言,你需要付出的是对波动的承受力。

@今日话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投资 风险 市场 策略 企业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