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楚薰,(https://xueqiu.com/1606321031/303951683)
匠心家居这家姐弟恋实控的上市公司很有个性,主营业务为电动沙发、电动床,基本出口,不做国内市场。这家上市公司每年四次定期报告的开篇都是《总经理致辞》,有数字呈现,有文字渲染,从这些文字与数字中,让我感受到这家上市公司战略定力非常清晰。其总经理在定期报告开篇中就特意提到一个词汇,我深以为然:“产品力”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所有的IP设定,归根结底是产品或服务的IP,这是第一位,第二位是企业IP;最低级的IP是创始人IP或管理层IP。管理层的IP就是特别虚伪的情怀,他们基本不尊重市场规则,喜欢通过舆论的跟风为自己的内部人指控保驾护航。如果本末倒置,注定悲剧。这也是为何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喜欢塑造自己的个人IP,唯独拿不出与时俱进的产品IP一样。他们以为创始人IP火爆之后,会带动产品或服务的业绩增长。其实这种想法特别微笑,除非他们白璧无瑕——进一步解释就是:在其他常规费用预算上,极尽变态严格预算。基本采用零基预算,能省的费用突破产品周期与行业规律去节约。唯独对研发费用的预算放松限制,以及关注员工待遇。
换句话说,产品力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只要企业狠下功夫,努力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感——终极目标效果就是:公司的广告费用有一天可以是0,却依旧可以0广告支出依旧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即:顾客就是一个个免费广告载体,顾客因为产品的优秀,他们忍不住或者一不小心美言几句,那么一传十, 十传百,顾客数、潜在顾客都是指数级在增长。
黑悟空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有马斯克的美言,胜过在央视投入1亿的广告费用。产品本身会说话,顾客就是行走的广告“屏幕”,任何美誉都不未过。这样,公司因为产品的优秀,会很快实现质变。
试想一下,这里面不能本末倒置。比如产品尚未投入市场,就提前投巨额广告,进行造势与预售。等产品真正有货,再投广告把产品推销出去。这种打法,其实是最不把用户当人看待的广告模式。为什么奥运冠军女生头上的发卡一夜之间就火爆呢?这与马斯克称赞黑悟空一回事。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是to C,它基本不用打广告,就把产品卖到了消费者手中,它必有过人之处;这就好像A股也有一些重工业公司,基本没有贷款,依旧活得白白胖胖,一定是产品足够彪悍;同样,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是to B,它基本没有多少销售人员,也没有多少差旅费与招待费包括佣金,就把产品卖到了厂家手中,它必有绝杀技。
可能我本人不喜欢成长股,所以我很少关注报表的科目与各种比率。我的时间基本耗费在定期报告的一些细节上,可能天蝎座天生就是细节至死的风格,不太适合那些星辰大海的叙事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