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我是腾腾爸,(https://xueqiu.com/1373073106/303942954)
1、聊聊四大行调整。
上周四大行调整,投资界一片欢呼,说:一鲸落,万物生。把其他股票上涨归功于四大行调整,就是典型的因果倒置、逻辑错乱。很可笑!
现在四大行每天成交量30~50亿,很小。四大行也被国资高度控股,95%以上的筹码是被牢牢的死死的锁定着的。想通过股市来控制四大行、想通过控制四大行来影响股市,门儿都没有。说四大行现已被炒作资金抱团,这得多傻的脑子才能产生这样的想法?
现在四大行贵不贵?今天不看PB、PE,我们看股息率。工商银行5.12%,农业银行5.11%,中国银行4.93%,建设银行5.31%。比招商银行的6.13%,兴业银行的6.30%,当然要低。所以四大行现在比招银、兴银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是贵的。但它们比这个市场上95%的股票,还是要便宜的。
简单点说,中国上市的这些银行股整体上是便宜的。但现在四大行在银行股中属于偏贵的一端。这样的认识,才更全面、客观、立体。
至于股价走势,我心目中理想的模型是:银行板块继续涨,解决整个市场失衡的问题;股份行多涨点,解决整个板块内失衡的问题。理想的模型在现实中的实现路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通常会反复、曲折。像振动筛那样,去粗存精。但现实的演绎再复杂再曲折,也一定是围绕着理想的模型进行。我只能说,符合逻辑的事情,早晚会发生。
想起一段往事。2015年股灾,人心惶惶,我提出"N形牛"理论,做出三点判断:(1)牛市还没走完;(2)风格必然转换;(3)N形牛的最后一撇,将缓慢而悠长。这套理论,核心就是市场风格从中小创转向大烂臭,然后走一波大烂臭牛市。
回头看,从2016年到2021年,市场走了一轮绵延长达五六年的"隐形牛市"。大蓝筹先是被称为大烂臭,后来被称为白马股,再后来被称为核心资产,最后又被称为赛道股。从众人嫌弃,到万人追捧,完美地走过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行情。因为它涨得很多,但市场整体又没涨多少,局部的繁荣完全掩藏在整体的不振中,不为外人察觉,所以我们才称之为"隐形牛市"。
最近还有人提起这事儿,问:腾腾爸,你的N形牛怎么样了?言语颇轻佻。我忍不住嗤嗤笑。你仔细想,我当初支撑N形牛的三个基本判断,哪一点没有实现呢?
我提N形牛、做出三点判断,依据只有一个:低估的早晚上去,高估的早晚下来。我相信股市最终走的一定是价值运动。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现在我看好A股、港股,逻辑与2015年提N形牛理论时如出一辙。我看到了结果。至于过程是如何演绎的,完全不用多想。多想也没用。我们只要坚持到逻辑的终点就行!
从国内金融界仇恨银行股、尤其是仇恨四大行的舆论环境来看,我们的价值投资教育还任重道远。绝大多数股民,包括那些公私募基金经理,都还局限在价格投机的范畴里。这些人手握重金,有很强的话语权。但他们助长了这个市场的投机风气,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可笑至极!
鄙视之。
当然,我也应该感谢这些人。他们的非理性,突显了我的理性。他们的投机,成就了我的投资。他们忽悠得了一众股民,却始终无法撼动我。是他们带领的这帮乌合之众,给予了我超额收益。
谢谢笨蛋!
2、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本周市场称得上是大跌。尤其小票,四大行调整,也没见到溢出资金跑过过去买小票。
我个人分析:目前大票整体上还很便宜,小票整体上还很贵。小票稍一拉抬,又是泡沫。只要是泡沫,一定会破。尤其目前浓厚的熊市氛围,风险偏好极低。大家都不傻。你本来就不便宜,所以稍一上涨,抛盘就赶过来了。市场的企稳、走强,最终还得靠那些真正低估的优质好票。
因此,以下两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我赞成郭嘉队救市。弱市,需要拉抬。不然又会低位踩踏。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非理性。第二,我只赞成拉抬市场中的低估端。郭嘉队的救市资金,本质也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救市,更不是吹泡沫。而是价值引导。
通俗点说,就是要净风正气。以前炒小炒差的恶风,确实得改一改了。不然,类似的熊市悲剧,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
还记得2015年吗?股灾中、后,郭嘉队救市,也曾备受争议。投机客们总是抱怨郭嘉队只是大买特买沪深300,强烈呼吁郭嘉队也买一点中小创,“为中小创续续命”。郭嘉队买一点中小创,在短时期内也能起到哄动和拉抬小票的作用。
但结果呢?拉一次,涨一次,爆一次。再拉一次,再涨一次,再爆一次。边际效应递减。最后再拉小票,也不起什么作用了。
再之后,中小创们连熊了数年。直到2020年疫情大放水之后,赛道股疯狂,中小创们才打着赛道股的疯狂,重新又疯狂了一把。事实一再证明:拉抬泡沫,只会延缓泡沫的出清过程,人为地延长熊市调整。
今天的市场情形跟当年何其相似!十年了,市场又回到了原点。太搞笑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这一次,郭嘉队能做得比上一次更好一点。
只做正确的事,不要被舆论裹挟。
3、不要赌博,永远!
身边一个朋友,实业做得很成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金融市场赚了一桶金。感觉玩金融赚钱好快。就开始大玩特玩金融。前几年眉飞色舞地跟我聊他的量化交易,张口闭口蜡烛图、K线、道氏。
我感觉他这样做很危险,就三番五次提醒他。第一,实业才是你的能力圈。好好做实业,利国利民利己。一举三得。第二,量化交易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1次失败,抹去100次成功。以前赚再多,清零的结果就是零。清零一次,人生重来。
不听。说多了,不高兴。慢慢地,交往也变少了。前两天听朋友介绍说,他爆雷了,破产了。玩金融亏得一塌糊涂。实业也荒废了。厂子被破产清算了。
教训很深刻。错的事,永远不要做。侥幸的结果,不可重复。坚持做错的事,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好。
我那朋友的雷,不是今天才爆的。从他走出实业的能力圈、大肆投机玩金融那一刻起,爆雷的结果就已经注定。
这样的例子很多。以前碰到过,以后还会碰到。金钱永不眠。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
以前碰到投机者、赌博客,我还忍不住劝几句。甚至有一段时间,还雄心勃勃地认为我可以改造他们。现在我明白了,人只能找到跟自己相类的人,而无法把别人改造成跟自己相类的人。除非那人原本就是跟你相类,你在恰当的时机点拨或者启发了他。
4、181行情,纯扯淡。
有朋友把现在的A股市场行情,称为181行情。什么是181?市场上居于头部位置的龙头白马股,大约占全市场的10%,这是第一个1。居于尾部的ST垃圾股,大约占全市场的10%,这是第二个1。中间层约占总量的80%,这就是中间的那个8。行情不振,存量资金博弈。要么炒前边的1,要么炒后边的1,中间的8太大,炒不起来,所以无人问津。181行情,可以比较形象地表述目前A股市场的翘翘板效应:龙头白马表现好的时候,垃圾股惨;垃圾股表现好的时候,龙头白马惨。
这个区分和比喻有什么实际意义?对投资者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投资者只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市场的估值水平,基本面好、估值水平低,那就应该放心持有。但是对投机者比较有参考意义,因为它可以大概地概括出市场炒作的风向、机理、规律。
能不能靠这套机理赚钱?我看玄。你明明知道哪些是龙头1,哪些是龙尾1,也明明知道投机资金不是炒前边的1就是炒后边的1,但你依然不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时候炒哪个1。这些投机理论,通常都是后视镜思维,是在股票涨上去或跌下来之后,用于理论解释的。都是为现象找原因,而不是靠逻辑推结果。
半年报公布后,我们可以发现,郭嘉队没有刻意去拉抬银行股,更没有刻意去拉抬四大行。它只是买了几千亿的沪深300ETF。ETF只是按沪深300成分股权重,按比例均衡下注。所谓的"资金抱团四大行",纯粹是某些人的臆想。真相是,这些股票真实的流通盘很小,投资它们的又往往是铁杆价投。卖方很少,只需要一点点资金就能拉抬起来。
不仅银行股。目前A股龙头白马股,基本上都是如此。品质够优,估值很低,只需要一点点的资金,就能轻松拉抬。
今天讲这些,主要想表达两个基本观点:第一,目前的A股白马股已极具投资价值。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干扰。投资者跟投机者玩法不一样。第二,眼下的这一轮市场调整不可怕。向下的空间已经极其有限。反弹或反转,随时到来。
不要被181理论迷惑。投资者就要死死抓住第一个1。坚持到底,必有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