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9月06日
超级台风“摩羯”,已锁定海南广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预计将于9月6日下午至傍晚在海南琼海到广东湛江一带沿海登陆,登陆级别为17级,风速高达每秒60~65米,强度预计位列中国登陆台风第2或第3名。台风“摩羯”的生成过程经历了眼壁置换,并在置换后强度再次增强,成为超强台风。南海海水水温处于极高状态,为“摩羯”提供了极为充沛的水热供给,使其成为历史少见的超级台风。海南已提前4天部署疏散预警工作,防患于未然,希望所有受影响的人们平安无事。

🤔 台风“摩羯”预计将于9月6日下午至傍晚在海南琼海到广东湛江一带沿海登陆,登陆级别为17级,风速高达每秒60~65米,强度预计位列中国登陆台风第2或第3名。台风“摩羯”的生成过程经历了眼壁置换,并在置换后强度再次增强,成为超强台风。南海海水水温处于极高状态,为“摩羯”提供了极为充沛的水热供给,使其成为历史少见的超级台风。 台风“摩羯”的强度预计将达到10年前“威马逊”的九成,登陆风速可能达到每秒60~65米,这将名列中国登陆台风第二或第三名,是历史少见的超级台风!

😎 台风“摩羯”在生成过程中经历了眼壁置换。眼壁置换是强台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几乎必然要发生的一次结构调整。如果置换失败,台风将结构涣散,强度大跌,严重的甚至会台风眼完全消失。但如果置换成功,台风还会继续加强,比之前更强。台风“摩羯”的眼壁置换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它的登陆强度。如果失败,可能下降到以强台风登陆,而在9月5日晚间,摩羯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眼壁置换,成为了超强台风。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热量愈发高涨,“风王”越来越多。10年前,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威马逊”,在穿越南海北部时,被南海的高水温重新增强,升级为超强台风,以每秒70米的惊人风速在海南登陆,对中国多地造成严重灾害。此次台风“摩羯”的登陆强度预计将达到10年前“威马逊”的九成,可见其威力不容小觑。

🙏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防灾体系的完善,2006年的台风“桑美”之后中国再无遇难400人以上的台风。对于此次的超强台风“摩羯”,海南已提前4天部署疏散预警工作,防患于未然。希望所有受影响的人们平安无事。

🚀 超强台风的巨大能量是无法防御的,但持续提升的气象预报和防台工作能力,将不断更好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热量愈发高涨,“风王”越来越多。防患于未然,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

核心提要

1. 9月6日,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将在海南琼海到广东湛江一带登陆,登陆级别为17级,风速高达每秒60~65米,该强度预计位列中国登陆台风第2或第3名。近期处于极高状态的南海海水水温,为“摩羯”提供极为充沛的水热供给,加强为历史少见的超级台风。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热量愈发高涨,“风王”越来越多。10年前,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威马逊”,最初经过菲律宾吕宋岛的高山后,已被削弱为普通台风,却在穿越南海北部时,被南海的高水温重新增强,升级为超强台风,以每秒70米的惊人风速在海南登陆,对中国多地造成严重灾害。

3. 早期,由于观测与防灾手段欠缺,几次猝不及防的超强台风造成了重大伤亡。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防灾体系的完善,2006年的台风“桑美”之后中国再无遇难400人以上的台风。对于此次的超强台风“摩羯”,海南已提前4天部署疏散预警工作,防患于未然。希望这次受影响的人们平安无事。

中央气象台9月4日傍晚发布了少见的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于4日晚上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6日早上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红色预警,“摩羯”的中心早晨5时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偏东方大约205公里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

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将于6日下午至傍晚在海南琼海到广东湛江一带沿海登陆,最大可能在海南文昌到广东雷州沿海登陆,然后移入北部湾海面。

并于7日下午在广西防城港到越南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之后强度快速减弱。

回看“摩羯”的生成史,9月5日上午,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摩羯”开始了“眼壁置换”。台风眼区的“眼壁”变得模糊,因为台风眼内部的下沉气流导致温度升高,原有的眼壁开始向外输送能量,导致强度减弱。

旧眼壁的形态逐渐模糊,强度逐渐减弱,最终消散。但是,新的眼壁正在原有眼壁之外逐渐发展起来,将取代旧眼壁成为新的最强风暴区域。

在置换过程,台风会经历一次短暂的强度下降,但随后会因为新的眼壁更加紧凑而再次增强。当新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后,台风可能会达到新的强度高峰。

眼壁置换是强台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几乎必然要发生的一次结构调整。如果置换失败,台风将结构涣散,强度大跌,严重的甚至会台风眼完全消失。但如果置换成功,台风还会继续加强,比之前更强。

“摩羯”的眼壁置换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它的登陆强度。如果失败,可能下降到以强台风登陆,而在9月5日晚间,摩羯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眼壁置换,成为了超强台风。

从台风防御角度,当然是希望“摩羯”眼壁置换失败,强度下降。但现在已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雷州半岛、海南北部、广西南部应按最高标准做好防御准备。

气象资料显示,之前的南海海水水温处于极高状态——台风行经区域全是31℃以上甚至32℃的暖水,这将为台风提供极为充沛的水热供给。

目前预估,“摩羯”的登陆强度,大概有10年前“威马逊”的九成。登陆风速可能达到每秒60~65米,这将名列中国登陆台风第二或第三名,是历史少见的超级台风!

影响中国的超强台风

按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排序,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的最强台风是2016年的14号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时风速每秒50米,海平面气压945百帕。

登陆浙江的最强台风是2006年的14号台风“桑美”,登陆温州苍南时每秒60米,中心气压920百帕,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排第二的是50年前的1956年12号台风“温黛”,登陆宁波象山时每秒55米,中心气压923百帕。纵深10公里一片汪洋,造成的灾害极其严重——死亡失踪人数高达5000人。

而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则是2014年的9号台风“威马逊”,登陆文昌时每秒高达70米。随后在广东徐闻二次登陆、广西防城三次登陆时,风力仍高达62米、48米,也分别打破了广东、广西登陆台风强度之最。

此前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是1996年的15号台风“Sally”,登陆湛江时每秒55米,中心最低气压935百帕。湛江全市、港口、舰艇和空军新到的苏-27战机猝不及防,遭遇重创。

至于登陆台湾岛的最强台风,是1959年的4号台风“琼安”,登陆气压930百帕,风速每秒55米。虽然袭击台湾的强台风数量最多,但绝对强度在各省台风排名中并非最强。

因此,2014年的“威马逊”,是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登陆中国陆地的最强台风,登陆气压低至910百帕。

相比而言,气压的测量标准统一,气压测量也相对方便,在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热带风暴的气压和风速也有比较清晰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此,在判断台风强度时,气压往往更重要、准确。一般情况下,气压越低、台风越强。

而登陆风速每秒50米以上的台风,都是能进入历史排行的。因为8级风的风速不过每秒20米,12级风的风速也只是每秒32米。

每秒50米以上的超强台风登陆时,如同经历世界末日,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如果高达55、58甚至60米以上,那都是极罕见的天象。

10年前的最强台风“威马逊”

2014年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以每秒70米的惊人风速在海南文昌翁田镇登陆,由此也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

威马逊的一生堪称传奇,在菲律宾近海增强登陆、被吕宋岛地形破坏后,又在高温的南海迅速重振旗鼓,突然又在近岸爆发增强。

7月15日傍晚,“威马逊”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16日凌晨进入南海。由于受吕宋岛上的高山阻挡,强度下降为普通台风。

然而在逐渐穿越南海北部时,“威马逊”被南海的高水温重新增强。17日傍晚再度升级为强台风,18日凌晨升级为超强台风。

18日下午“威马逊”在登陆陆地前掠过海南东北、文昌外海的七洲列岛时,北峙岛气象站录得最低气压881.2百帕,换算海平面气压为899.2百帕,低于900百帕。

晚上19时30分,以每秒60米的强度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二次登陆,19日上午7时10分,以每秒48米的强度在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三次登陆。全部打破了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的台风登陆记录。

18日下午“威马逊”在登陆陆地前掠过海南东北、文昌外海的七洲列岛时,北峙岛气象站录得最低气压881.2百帕,换算海平面气压为899.2百帕,低于900百帕。

这在当时创造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气象站实测最低气压的新纪录。

在登陆文昌时,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浅层风观测塔在90米高度测得最大持续风85.5米/秒,最大阵风99.9米/秒。

这打破了“桑美”时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米/秒的最大阵风,成为中国第一风速,也成为海南人难以磨灭的共同记忆。

7月20日,“威马逊”横越广西及越南北部,进入云南。但残余低压并未消失,而是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最终到7月22日才彻底消散。

残余低压与西南季风造成的强降雨造成云南德宏、玉溪、红河等9市州49个县市区96万人受灾,28人死亡,15人失踪。

事后统计报告,“威马逊”共造成中国至少88人遇难、菲律宾至少106人遇难、越南至少31人遇难。但这已经是防灾减灾的巨大成就。

防灾手段欠缺的年代

在建国前30年,由于观测手段欠缺,没有气象卫星,也没有国际气象合作资料,预报细节不足,几次猝不及防的超强台风,都造成了重大伤亡。其中最惨重的是5612号台风,又称“八一大台风”。

1956年8月1日登陆浙江象山,并一直深入到内蒙,造成席卷整个华东、华北的大暴雨,北到吉林,南到厦门。浙江是人员伤亡最多的省,遇难4925人。象山县首当其冲,风暴潮涨水5米,遇难人数达3402人。

5612号台风风雨综合强度指数最大,有“中国大陆第一台风”的称号。而另外几次超强台风,也分别造成了沿海近千人规模的遇难:

5413号台风:1954年8月30日登陆广东湛江雷州,登陆气压935百帕,最大风力16级。

5903号台风:1959年8月23日登陆福建厦门龙海,登陆气压960百帕,最大风力15级。

6903号台风:1969年7月28日登陆广东惠来,登陆气压935百帕,最大风力16级。潮汕地区大面积风暴潮,牛田洋被淹没。

7314号台风:1973年9月登陆海南琼海,登陆气压925百帕,最大风力17级。琼海县嘉积镇夷为平地。

至于7503号台风,则引发了河南“75.8”特大暴雨,因水库垮坝,造成2.6万人遇难。

在建国之前,还有1922年八二大台风、1939年大台风、4906号台风等大的台风灾害。

中国历史上,造成万人以上死亡的台风曾发生多次,最严重的是1696年7月导致上海地区10万余人丧生的台风。

以及1862年7月登陆珠江三角洲的台风,该台风造成“广州河面覆舟溺毙者数以万计,省河捞尸8万余”。

随着放飞气象卫星,观测与预报能力进步,对台风的预报能力逐步进步,但防灾疏散措施未及跟进,仍造成很多损失:

9417号台风:1994年8月在浙江瑞安登陆,登陆气压955百帕,最大风力14级。浙南大范围风暴潮、狂风、大暴雨,造成1126人遇难。

9608号台风:1996年7月31日、8月1日分别登陆台湾和福建,登陆强度分别为强台风和强热带风暴。9608号台风的强度不算特别强,但环流非常庞大,水汽特别充足。

而且后期路径深入内陆,因此造成华东、华北的大范围强风暴雨,台湾阿里山24小时雨量达1748毫米,华北平原局部过程雨量超过600毫米,全国共700多人遇难。

0604号台风:2006年7月13、14日分别登陆台湾和福建。碧利斯强度不强,两次登陆都只有强热带风暴水平,但它环流庞大,水汽充足。

在登陆福建后经久不消,深入江西、湖南直到广西、越南,造成大范围暴雨洪水,造成至少600人遇难死亡,是21世纪以来中国伤亡人数最多的台风。

防灾体系的完善

2006年8月9日,台风“桑美”进入24小时警戒线,中央气象台才开始改发强台风警报。浙闽两省气象台在晚上不断发出紧急警报,提示沿海渔船回港避风。

8月10日上午,在台风登陆前8小时,浙江省政府决定对台州、温州和宁波市南部的沿海地区采取紧急措施。

浙江全省灾前紧急转移近100万人,福建转移57万人。但是还是有部分渔民坚守渔船拒绝撤离,而这些渔民最后几乎全部遇难。

仅相邻的宁德福鼎市因灾死亡人数即达248人,其中福鼎籍127人,外地籍57人,无人认领海难遗体有64具;另外还有50人失踪。

台风“桑美”共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省受灾,因灾死亡共483人。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防灾体系的完善,“桑美”之后中国再无遇难400人以上的台风。这其中包括预报周期提早预警时间增加、预警通信渠道畅通,以及居民房屋坚固化,民众防台认知提升。

2014年7月17日下午13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海南省签发台风一级预警。此时距离“威马逊”登陆还剩26小时。

而今年的“摩羯”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提前了48小时发出,而海南省的疏散预警工作早在9月3日已经提前部署,整整早了4天。

海口市提前砍伐沿街树木。按分批次防台避风要求,9月5日起,海口南港-徐闻北港客滚船航线停运,9月5~7日进出海南岛的旅客列车全部停运。

据海南农业农村厅统计,截止9月5日8时,全省涉渔船舶共34707艘,在特定水域机动避风168艘,9艘在浙江海域。

剩余34530艘已全部完成进港避风。转移人员上岸共计78261人,其中渔船上岸76209人,渔排等海上设施转移上岸2052人。希望所有受影响的人们平安。

超强台风的巨大能量是无法防御的,但持续提升的气象预报和防台工作能力,将不断更好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热量愈发高涨,“风王”越来越多。防患于未然,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台风 摩羯 超强台风 登陆 防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