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9月06日
阿里与腾讯“世纪大和解”,互联网再无“世界大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在经历了近十年的互相屏蔽后,终于达成“世纪大和解”。淘宝即将接入微信支付,标志着两大国民级应用开启“渐进式”互联互通。这一变化源于消费互联网红利期的结束和企业竞争的内卷化,巨头们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合作成为了新常态。

😊 **互联互通的背景:**消费互联网红利期结束,企业竞争内卷化,缺乏战略级创新,巨头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 阿里和腾讯的“世纪大和解”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内卷,缺乏战略级的创新方向。AI“千模大战”也难以像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一样快速见效,因此互联网生态需要新的竞合关系。 曾经,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巨头们不惜投入巨资进行价格战、挖人战,但如今,这种“烧钱”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巨头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例如,美团和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展开竞争,但价格战也变得更加克制,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步入新格局,市场缺乏“新蛋糕”,巨头们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模式。

🤔 **双方诉求:**阿里渴望触及微信支付的下沉市场用户,微信支付需要增加交易额。 对于阿里而言,打通微信支付意味着可以触及微信支付海量的下沉市场用户。这些用户将大量资金放置在微信支付内,并将其视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支付工具。下沉市场用户在电商份额高度饱和的环境下,依然具备增量价值。 微信支付同样需要增长,与淘宝的打通势必会为其带来一些新增用户,同时提升微信支付的交易额,让财报数据更好看。 因此,双方在战略层面都希望通过互联互通来实现新的增长。

🤝 **“世纪大和解”的意义:**代表着消费互联网的新常态,企业需要更加开放和合作。 阿里和腾讯的互相让步,也代表着消费互联网的新常态。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结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内卷,全行业缺乏战略级的创新方向,AI“千模大战”更不可能像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一样快速见效,互联网生态需要新的竞合关系。 曾经的“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企业和消费者都要学会适应新常态。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呢?“所有人在下半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

阿里与腾讯达成了“世纪大和解”。

9月4日,淘宝发布《关于淘宝网新增微信支付能力的意见征集》,预计9月底全量接入微信支付。淘天对此回应称,淘宝天猫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理念,积极探索与各平台之间的互通合作,不断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让消费者的购物更便捷、愉悦和高效。

微信支付回应称,目前与淘宝平台商户的功能适配正在开通中,具体上线时间请关注淘宝平台公告;微信支付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理念,积极探索与各领域之间的互通合作。

两大国民级应用“冰释前嫌”,这是自工信部要求互联网企业整改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以来,两大巨头推动“渐进式”互联互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微信与淘宝的互相屏蔽由来已久。2013年,微信封杀阿里刚刚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来往”;随后,手淘正式屏蔽微信内跳转淘宝商品及店铺的通道。

这一禁,就长达近十年。

变化从2021年开始。当年,微信宣布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新的外链管理措施,并先后接入优酷、大麦、考拉、饿了么等在阿里内战略地位不高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支付界面取消支付宝选项的美团,旗下外卖、酒店、骑行、跑腿等业务在2023年后相继开通支付宝小程序;数据显示,其外卖小程序的使用人次超过100万,骑行和充电宝则超过400万。

进入2024年,阿里和腾讯加快互联互通。1月,闲鱼上线微信小程序;3月,微信支持应用内加入钉钉会议;8月,淘特APP新增支持微信支付。

再到如今,两家巨头旗下最具代表性的超级应用,也被纳入互联互通的“大逻辑”中。

据36氪报道,“淘宝打通微信支付”属于内部保密项目,半年前即开始筹备;相比于微信支付,淘天是更积极推动该项目的一方,因为此举从业务到战略层面,对阿里都有重大意义。

对阿里而言,打通意味着淘天能触及微信支付海量的下沉市场用户,他/她们将大量资金放置在微信支付内,并将其视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支付工具,而下沉市场用户则是在电商份额高度饱和的环境下,依然具备增量价值的市场群体。

2020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在县城的首选比例高达83%,乡镇及农村达78%,均高于城市用户的76%。

即使阿里系应用的用户总量高达11亿(QuestMobile 2023年12月数据),并且淘天占据比重最大,但在“1+6+N”的大调整后、在电商竞争的新格局下,淘天同样渴望增长。今年二季度,阿里集团净营收同比增长4%,而淘天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Non-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9%。

微信支付同样需要增长,与淘宝的打通势必会为其带来一些新增用户,同时提升微信支付的交易额,让财报数据更好看。据今年二季度腾讯财报,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为4%,落后于增值服务的6%,远不及网络广告的19.5%。

“世纪大和解”对双方都有积极的战略意义,而阿里与腾讯的互相让步,也代表着消费互联网的新常态。

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结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内卷,全行业缺乏战略级的创新方向,AI“千模大战”更不可能像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一样快速见效,互联网生态需要新的竞合关系。

曾经,网约车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微信支付的团队在滴滴驻场办公,由于订单量暴增导致服务器经常超载,程维打电话向马化腾求助,腾讯便在一夜之间给滴滴准备了1000台服务器,以迎接更大规模补贴战后的用户激增。

曾经,头腾大战最激烈时,字节跳动将“挖人”的触角直接伸向腾讯总部,并承诺工作翻倍、最低涨幅也有50%。腾讯不得不打破很多旧例以防止字节大举“挖人”,比如将竞业范围扩展至基层员工;隐去企业微信上公开展示的员工手机和微信联系方式。

从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到头腾大战,巨头要为全新的市场机会投入巨大资源,这关系到长远的战略布局;比如外卖、网约车能改造餐饮、出租车行业的效率,这意味着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新增用户;再比如头腾之间争夺的主战场是短视频,也是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注意力“高地”。

但此一时彼一时,消费互联网的新机会渺茫,竞争烈度更是逐步削弱。

被认为是消费互联网最后一场大战的社区团购,巨头之间对员工行为的合规化已经有更严格的限制,新员工培训第一课往往就是“内部反腐红线”,平台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多反映在团长分佣比率“比竞对高一个百分比”的基础战术。

美团和抖音近两年打响的本地生活服务大战,在价格战层面也只是美团对内要求,同款团购套餐的价格必须比抖音低一块钱。

竞争态势的变化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步入新格局,当整个市场缺乏为之大举投入的“新蛋糕”,这促成了巨头企业在生态开放上的态度转变,毕竟增长和盈利是互联网行业不变的真理,合作形式反而不重要了。

2023年9月,阿里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在上任后发出第一封全员信,他表示阿里必须更加坚定转向用户视角,用户需求的优先级高于一切。他还提到,阿里各业务要主动以用户为先的视角,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就连当年“兵戎相见”的字节和腾讯也开始寻求和平,2023年4月,抖音与腾讯视频达成长视频版权转授权的合作;曾经的电商对手也“刀枪入库”,2023年11月,有消费者发现盒马旗舰店正式入驻京东。

如今的互联网江湖已不复当年,“100分的资源投入换来120分的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佳话,竞争变得更克制、更收敛的互联网,也是更开放、更合作的互联网。

2017年,美团CEO王兴曾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呢?“所有人在下半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

互联网的“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企业和消费者都要学会适应新常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老友记”,作者:李明轩,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阿里 腾讯 互联互通 消费互联网 新常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