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9月06日
深度体验美国青少年选美,老钱家庭的鸡娃新赛道(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带着女儿参加美国选美比赛的经历,从报名参赛到最终获得第四名,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详细记录了比赛的流程、规则、成本,以及女儿的成长变化,同时也展现了美国选美比赛的“卷”和“美”。

👧 参加美国选美比赛,并非只是单纯的比美,更是一场“卷”的较量。从报名费、服装、造型师到教练,参赛成本不菲,而许多选手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家庭资源和支持,这使得选美比赛成为了“阶级”的体现。

🏆 选美比赛也并非只是肤浅的评判外貌,评委们会通过简历、面试等环节考察选手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包括学术成绩、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等等。

✨ 参加选美比赛,不仅是展现美丽,更重要的是展现自信和个性,鼓励孩子勇敢追梦,积极面对挑战,在比赛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 选美比赛并非只有赢家,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的收获。即使没有获得冠军,也能从中学习和成长,获得宝贵的经验和自信。

🇺🇸 比赛过程中,作者也看到了美国选美比赛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现象,例如对亚裔的歧视和打压、对“美”的定义和标准,以及对不同群体和个性的包容和尊重。

🎉 虽然比赛的最终结果只是第四名,但对于作者和女儿来说,这只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她们收获了自信、成长和友谊,也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者好奇的问题很多,而且提的很多问题非常棒,正是我这篇想探讨的。

比如选美是一个肤浅的竞技吗?

又比如,在欧美白人主流文化下,你们家选择用中文拼音当名字没遇到困难吗,妆容打扮上为什么完全走东方审美路线?

很佩服读者的洞察力,我确实在参赛最初就坚定了“坚持自我本色”的理念。

美国选美比赛的大主流还是白人,少部分非裔,少数亚裔面孔也是混血儿、ABC。像我们这种纯外国人家庭,跑来比赛的情况,可能更少见。

传统华人家庭对“抛头露面”,还是有排斥心理。记得第一次参加亚裔公主选美比赛,确实有人蛐蛐“徒有其表浪费时间”,不过我的想法不太一样,不远万里来到异乡,不正是体验不同文化,丰富生命阅历的好机会吗?

妮莫赛前说:我看了很多选手的社交主页,她们都很有比赛经验已经都拿过好多奖了呀!

我说,这正是你的优势呀,有经验的人反而容易陷入某种套路,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女孩中,你是全新的,独特的。

选美教练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也觉得妮莫身上“中国女孩”的特质,应该被看到,只有敢做自己,才会自信发光。

比赛需要每个人提交一份简历,上面会问及你的课余爱好、学术成绩、爱读的书籍,所获奖项、人生目标,以及如果加冕桂冠后的愿景等等。

在一对一的面试环节中,评委还会针对简历上的内容进行提问。

在喜欢的活动中,除了大提琴、击剑、长笛外,妮莫也写上了她业余喜欢中国的传统乐器,比如学习古筝、自学竹笛、葫芦丝,获得过中国书画奖项。

不避讳白人眼中的“亚裔nerd”印象——她正在大学数学项目里学习微积分,以后还想鼓励更多女孩深入STEM。

如果有幸夺冠,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影响力,一起帮助更多亚裔社区、小企业主……

其实我也想过,毕竟欧美对亚裔的歧视和打压,是确实存在的,万一碰到个别心胸狭窄的评委,肯定会被压分。但想想,反正我们参赛就是玩票+开眼,反正也不可能夺冠,爱谁谁吧。

结果,出乎意料,这份“含亚量”巨高的简历,居然获得了Over All最佳履历奖……

所以我更确信了一点,内核要稳。

讨好迎合别人的标准,人家未必待见你,自信而不自负的人,才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正式比赛分为三天,三项正式比赛间还穿插着十个左右的可选比赛,公众演讲、表演、才艺、T台等等,每项比赛都是100—150刀报名费。

比如这位小女孩晒出的奖杯,不算单项服装和培训,仅仅这些可选比赛的报名费就要3000—4000刀了。

就像足球、篮球比赛有教练现场指挥一样,每场比赛中,都能看到不少选手有私人选美教练全程陪同指导。如果额外付费几百刀,还可以在比赛场地一墙之隔,教练包下的练习厅里实战彩排,钱够多的话,连T台都能帮你搭得一模一样。

顺便也说一下造型师的价格,州级比赛是250刀一天,3天就是750刀。造型师每天早上5点就有选手开始化妆,不同比赛需要不同造型,造型师得不吃不喝忙到晚上8点。全国比赛,价格就更贵,仅妆发就要1000刀—2000刀。

参加一场州级比赛,成本少则2000刀,多则6000刀,参加一场全国比赛,成本少则5000刀,多则10000刀,更别说那些一年要参加好几个比赛的女孩了,她们一条礼服裙就已经四五千刀了。

所以选美看上去卷的是魅力,实际上卷的是阶级。

我们来打酱油,自然要考虑酱油的成本,就只报名了一个top model可选赛。

几乎所有选手都选择了时装,我还是愿意来点新尝试,穿中国传统服装。

究竟是马面裙还是旗袍我有点纠结,突然看到了虞书欣的年画娃娃造型,觉得可可爱爱,很适合妮莫的年龄,就用了她的造型为灵感。

其实我一直觉得,亚裔女孩的面部骨骼,自有东方的清淡美,在折叠度低的脸上,画上挑眉、烟熏眼妆、厚嘴唇、重修容,反而失去了个人辨识度。

我直接把虞书欣的照片给美国化妆师看:不要细长眼线,不要浓重的修容高光,不要深色粉底和眼影,不要贴双层眼睫毛。她不理解但也尽力配合了。

在等待拍摄的时候,这个福娃妆造,让等待区的选手和家长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第一次进专业摄影棚,第一次当平面模特,3分钟极限摆pose,最后的比赛结果,拿了第4名。

第二天,迎来了第一场正式比赛,晚礼服,占分30%。

我之前看了很多选手的vlog和ins,发现了一个规律,红色系晚礼服简直就是选美团建文化衫。

果然到了当天晚上,台上战况是这样的……

其实妮莫在年龄分组上,有点吃亏,报名的时候,妮莫还是13岁,正好卡在4岁—12岁、13岁—24岁两场决赛秀的分界点,所以成了当晚全场年龄最小的孩子之一。

晚装比赛,每个选手都需要有个escort穿正装陪同,有的是爷爷,有的是弟弟,有的是男朋友,我们家里,只有爸爸上场了。

按理说,这种场合桑姐夫应该穿个缎面青果领塔士多礼服配黑领结的,但咱家真的没有。好在桑姐夫没中年发福,结婚时花几万买的西装,十几年后还合身,终于因为孩子参加选美,摊薄了一次成本!

在台上怎么走,有个规定的线路图,妮莫挽着爸爸,从后台出场。走到台中,俩人假笑一番眼神交流之后,爸爸走到台右侧固定的点等待。妮莫独自走到舞台左侧,3秒pose展示。然后在舞台中央走个圆圈,再走向她爹,俩人再对视优雅假笑一番,一起挽着手下台。

我发现了一个小“猫腻”,晚装走秀的时候,主持人会随着选手行走,念一段关于选手的介绍。

统一提交的表格上只有两行空格,问题是选手喜欢什么颜色,吃什么食物,有什么兴趣之类很乏味的问题。

但序号排最后的那位女生,主办方明显有特别的优待,不仅文案时长比别的选手平均长了3—4倍,内容也变成了详细介绍她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做的社会活动贡献。

最后她果然是州冠军。

第三天的比赛是一对一4轮面试。家长不能旁观正式面试过程,但我旁观过妮莫参加的一次模拟面试。

从坐姿仪态到脚如何摆放,从语气词支撑词到答案的逻辑性深度性,选美教练都会做批注,这笔钱,我觉得花得是最值的,以后升学求职也用得上。

4位评委主要是基于简历,进行压力面试,问得非常细节,所以简历作假的人,可能会突然卡壳。但是评委也会突击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随机问题,考察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最让你难忘的一天发生了什么?在你朋友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手们一对一面试的时候,家长被集中到一个小屋子里开会。

导演很严肃地说了一个事情。

今天晚上宣布名次之后,很多选手的内心会有失落,也许会哭,像坐过山车一样。但请家长不要说,“哦,我为你骄傲”“我们爱你”,等等这种话。

这与我的常识相反,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是家长应该安慰和介入的时候吗?

导演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当她遇到失败的时候,你说你为她骄傲也许是真心的,但在她听来,就是“切,虚伪的大人”,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安静,留给她们空间和时间去消化情绪。相信她们会处理好一切的。

这是整个选美比赛中,最触动我的一幕,不仅仅为赢者欢呼,也细腻地考虑到了其他女孩的心情。

输赢只是一瞬,如何面对失败,处理情绪,从失败中一次次爬起来,才是孩子们需要终身学习的。

面试结束后,紧接着就进行个人介绍的比赛。

个人介绍环节虽然只有30秒,其实非常关键。你需要在短短30秒内,展现个人特点和演讲能力。

有个金发女生,个人介绍竟然是:我是这样一个女生,穿着lululemon,拿着stanley,喝着星巴克……我听了差点乐出声来,小红书上最流行的时尚单品“白女三件套”,看来是深得精髓啊。

选美教练也提供个人介绍的文案撰写和示范朗读,也要额外付费的,100刀一次。

妮莫先自己写了个草稿,教练觉得写得不错,精修了一下就定稿了,比赛前每天都能听到她在卫生间朗读背诵的声音。

从中国来到美国时,她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刚上K班时想上厕所都得打手势,在完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中逆流而上,拿着stanley的白女可能毕生没机会体验这种烦恼。

她在台上,讲了自己的故事:“我适应了美国的文化,但始终会拥抱我的中国血统与文化传统,I'm某某某,living an international adventure!”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幻觉哈,她演讲结束后的观众掌声比她上台时热烈多了。

开头那位读者问我,不起英文名,直接用拼音当名字有没有遇到困难?

有一点困难,但不多。第一天比赛时,主持人发音奇奇怪怪的,但是随着比赛进行,到了颁奖礼的时候,主持人和其他选手已经能清晰标准地念出她的拼音名字。

妮莫倒是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无论在哪,她的名字永远是独特的。

三天的比赛结束后,晚上迎来了颁奖典礼。

全国各地的州冠军们,都来到了现场做颁奖嘉宾,可谓美女如云,目不暇接。从冠军的构成,也能看出美国的主流审美,其实还是金发碧眼为主,有色人种为辅,爱心人士镶边。

晚装、面试、个人介绍三轮比赛各占30%,加上社区服务10%,构成了总分。宣布最后名次的时候,先宣布了入围全州十强名单,妮莫在其中。

接着,又宣布了入围全州top5的名单,前5名获得了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妮莫竟然杀到了最后,我已经很满意了。

这三天的比赛下来,我其实是有很多惊喜的。

平时催一下动一下的小孩,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原来是会自己按照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有条不紊地安排各个环节,不用我屁股冒火的。

虽然年纪偏小,但台上稳定得像一个有历练的大女孩,以至于很多选手不相信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州级的比赛。至少我在同龄的阶段,做不到她这样自如。

最终名次揭晓,妮莫获得了全州第4名的成绩。

第3名的女孩离场时一路抽泣,因为她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放弃了另一个比赛USA Miss州冠军的title,牺牲不小,却又未能如愿。

第2名的女孩是上一届的第4名,全美运动小姐冠军。

第1名的女孩则是前冠军,又杀回来再拿冠军的。

妮莫第一次参加NAM,就拿了第4名,已经超过我和教练的预期了!

有人说,这有什么用啊?

对老钱家庭,他们可以花一两万刀买一件礼服,可以请私人教练私人化妆师全程陪同,年复一年地参赛,池子就那么大,如果没有黑马出现,总有一年能加冕成功。

获得各种称号后,老钱家庭还有人脉和资源,可以继续为孩子运作个人平台,搞募捐,搞基金会,让虚名滚动起来,变成真正可以量化的产出。

对普通人来说,拿选美竞赛名次当升学的筹码,这个赛道完全不适合工薪家庭,性价比太低,真的不如搞竞赛。

体验下来,参加选美,算是一个全新的人生体验。

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探索了自身的可能性,也扩展了之前对选“美”的刻板印象——当唐氏女孩,轮椅女孩都自信地穿着晚礼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真的会被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触动,眼里有光的人,怎么会不美呢?

如果非要说出实际的好处,也确实锻炼了孩子的胆量、自信和社交能力。

妮莫今年年初去养老院给老人们送春节祝福的时候,因为就她一个人,她看着那么多陌生人慌得哭了起来。

但是经过选美比赛的历练,上周在全美最大的州博览会上,她作为visiting royalty之一坐着花车,向上千围观游行的人群挥手致意,能始终保持优雅自信的笑容,这就是一个明显进步。

花了2000多刀,换回了一段这样的体验,值得吗?

我觉得这个夏天,有趣极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美国选美 选美比赛 家庭教育 文化差异 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