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29日
当代打工人,正在虚拟世界里偷偷成为资本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当代年轻人一边痛骂资本家,一边在虚拟世界里偷偷成为资本家,他们沉迷于经营类游戏,体验着平行人生,从当大厨、当空姐到掌控整个城市的市长,最终成为“活阎王”,将虚拟市民纳入掌控。这种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对社会现状的矛盾心理,以及对权力的向往。

😂 游戏成为“资本家养成器”:年轻人通过经营模拟类游戏,体验掌控权力的快感,从最初的“宜居城市”到“提高税收、建造收费站”的转变,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心理。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不受现实约束,自由地进行规划和决策,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这种权力感和成就感,或许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然而,这种“掌控”也带来了道德上的反思,玩家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在游戏中扮演了“活阎王”的角色,以及这种行为是否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潜藏的“资本家”倾向。

😔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映射:游戏中的“市民”与现实生活中的“牛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游戏中的“市民”被设定为需要工作、赚钱、消费,而现实生活中,年轻人也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成本等问题。游戏中的“市长”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收入,而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也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利润。这种映射关系,让人反思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问题。 游戏中的“市民”虽然没有真实情感,但玩家却可以观察到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变化,这种观察或许是玩家对现实生活中自身状况的投射,他们通过游戏中的“小人”来审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 游戏中的“资本家”和现实中的“资本家”:游戏中,玩家在操控虚拟世界时,会逐渐理解资本家的思维模式,从追求“所有人安居乐业”转变为“我想怎样就怎样”,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资本家的利己主义和权力欲。 游戏中的“市民”最终成为“数据”,而现实生活中,年轻人也可能成为资本的工具,被数据化、被监控、被利用。这种现象让人思考,我们是否正在被“游戏化”、被“资本化”?

🧐 对人生的思考:游戏中的“资本家养成器”并非个例,从“大富翁”到“模拟人生”,这些游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玩家对资本主义的认知和理解。 游戏中的“破产”越来越真实,玩家需要投入更多现实中的金钱来维持游戏中的“帝国”,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资本的强大力量。同时,游戏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我们是否被“游戏化”、被“资本化”?我们是否在“游戏”中扮演着“资本家”的角色?

当代年轻牛马一边痛骂资本家,一边在虚拟世界里偷偷成为资本家。

没人知道自己隔壁工位的小王是不是一边吐槽老板,一边在手机里面默默奴役赛博员工。

对待游戏比完成KPI还认真,坚持不了每天准时上班打卡,但绝对忘不了游戏里的每日任务和签到领奖励;平时不会轻易发一条朋友圈,但为了赢取额外游戏道具可以连发3条求助力。

白天是牛马,晚上在游戏里享受当老板的感觉。玩经营类游戏上瘾的年轻人,都在游戏里便捷体验了一次拥有平行人生的感觉。

初期年轻人只是在手机上当大厨、当空姐、当保姆和当造型师,很快就进阶成在电脑上当分毫必较的房地产商、掌控整个城市的市长、和登基早朝后宫一条龙的皇上。

玩得时间越长,游戏在玩家身上留下的思想钢印就会愈发明显。

经营模拟类游戏,正在批量生产年轻资本家。

模拟人生&重启人生    

余雨觉得自己在过一种双重人生的感觉,白天是浑水摸鱼的打工族,晚上是《都市天际线》里受人民爱戴的好市长。

在这款Steam游戏里,玩家可以从0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

从平原到河湾,从海滨、森林到沙滩,可以选择在任何一种气候下定居。可以在城市里建立自己的社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系统,只要现实中有的东西都可以在游戏里实现。

余雨下班的时候特意拍下上海的地铁路线平面图,在《都市》里肝了300个小时,她准备为自己城镇的居民修设几条地铁线路。

上班画C4D苦不堪言,下班搞城市基建甘之如饴

遵循“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世界,那就建造一个新的”的原则,余雨和绝大多数玩家一样,起初都想打造一个宜居城市。

要让全市居民都接受良好教育,健康有保障,基础建设和娱乐建设也要同样发达,更要保证所有市民都开心,最好幸福指数居高不下。

余雨做了无数次城市规划,试图完成衣食住行全面保障,最终有一天在下班打开游戏后突然崩溃——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市民的“住宅幸福度”后面还是一个红色的哭脸。

她暗骂了一句“这帮刁民”,然后选择了提高了这片区域的税收。

虚拟城镇居民注定被奴役的一生

在网上查了一圈攻略,发现想要让市长不破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市民心慈手软。

提高税收只是第一步,觉得税率过高的居民自然而然就会搬走,留下比较合适的韭菜;之后再把这片区域稍稍一番新,马上就会变成“低密度美学住宅小区”;紧接着就是把通往停车场的路修成“8”字跑道型,每一个拐弯处都增设一个收费站。

厕所可以建在游乐园外,游客想上趟厕所再进来就要重新买次门票。建好的医院没人去,那就在居民区附近加上垃圾填埋场——没有病人就手动创造病人。

“我那么在乎市民幸福感,谁能在乎一下我的幸福感吗?”

很快余雨就发现,变成“活阎王”后,她的城市终于开始有盈利的迹象。

把自己置于那个位置,就会自然而然想要作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实际上角色扮演型游戏都是这样大同小异。余雨就表示:如果玩过一段时间的“皇上模拟器”类游戏,就会明白人类的本质都是利己。

所有那些痛骂封建制度的民主人士和痛恨父权制度的女权主义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为“皇帝”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异化。

孤家寡人的位置不欢迎任何慈善家和恋爱脑。

如果选择“英才为上不拘一格”就要做好哪天心腹大臣变心腹大患的可能,赏罚分明有可能降低忠诚度,上早朝先权衡利弊和生死,比上班开早会还累上一倍。

选妻子就是选对方背后的母家,谁当皇后都一样,小说里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毫无依据,那些动不动就为了女主颠覆天下的皇帝也不存在。反正后宫三千佳丽的纸片人都同样漂亮,最后玩家连皇子有几个都记不清,只怕和亲的时候公主会不会不够用。

有时玩家也会隐隐察觉到这个游戏的劣根性,但为了逆耳忠言的老臣少跳出来两次,为了蛮邦夷族少造反多纳贡,哪怕是皇帝也总会选择那个最“方便”的选项。

当掌控了游戏里的所有人命运后,心理变化也从“让所有人都安居乐业”变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毕竟,哪怕洪水滔天内库亏空,哪怕朝上怨声载道,哪怕造反革命被篡位,大不了也就是重开一盘。

透过虚拟世界,折射出真实的残酷人生?

玩着角色扮演型游戏,时不时能让人察觉到生活中的一些影子。

因为“性格决定命运”,所以玩家为《模拟人生》新角色设置性格的时候丝毫没有手软。

余雨起初想在模拟人生里捏造几家幸福家庭,转念想了想又放弃。“我是造物主,是女娲,不是他们爹妈。”

按玩家定律来说,模拟人生里的第一个小人,和自己同一个性格或是完全相反性格的概率很大。但随着角色越来越多,就需要一部分不同性格的人物作为平衡。

性格,模拟角色的真正分水岭

一个城镇不能全是乐观者,否则全城就全将是亢奋傻蛋,总要有悲观、笨拙、幼稚的人作为平衡。

有了一个“不擅调情”性格的居民,为了不让他孤独终老,玩家作为赛博女娲就要相应为他量身订造捏制一个“浪漫派”。

站在更高的视角,的确可以看出世界上每种性格存在的意义。

但不管什么性格,哪怕是虚拟人生中的人物,也要打工挣钱,模拟人生世界里也有自己的牛马。

很多新手攻略里,就包括“把几个人锁进俱乐部画画写作,维持基本吃喝拉撒,再把他们的作品转手卖钱”这种听起来有些熟悉的狠招。

游戏里的角色住上别墅雇了管家,也会在管家房间大小上斤斤计较,只为少占几块地砖。如同现实中克扣阿姨的东家,到了游戏里也没有丝毫怜悯心。

余雨看着在游戏攻略中别的玩家发出的照片发现——里面管家的房间,和她在上海外环花2800租下的loft青年公寓上床下桌没有区别。

“我的房间不如有钱人厕所大”最直观体现

网上各平台其实都有关于《模拟人生》游戏细思极恐的观察。

有人怀疑操纵的小人是有生命体,哪怕游戏里的小人只是运行的代码,但我们能看到模拟人生里每个小人的情感变化。

与其说是同情小人,不如说是透过小人在同情自己。毕竟牛马和吗喽都和游戏里被控制的一方差不多。

虚拟城镇居民在工作一周后,毫不意外各项指标都会亮起红灯,想要改善心情就要开车去市郊的公园放松心情,经历过无数个收费站后发现公园开始收费,唯一能做的只有回家睡觉,好继续应对第二天的工作。

在游戏里,出门玩注定要花冤枉钱,活着住不起房子,死了买不起墓地,被税收压迫,但偶尔看着周边涨起的房价也会提升幸福值,有种身价跟着水涨船高的愚昧喜悦。

现实玩家是模拟人物生活变动的幕后黑手,而在现实当牛做马的我们,和虚拟人物的区别,只是我们的疲惫更真实。

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就去游戏里掌握他人的。

余雨在游戏中掌握到权力的滋味后,开始毫不留情操纵她的“市民”。偶尔给点甜头提升下幸福值,作为一个成熟的市长、只有会自贡献数据的市民,才是真正的五星好市民。

痛恨资本家,理解资本家,成为资本家,有时只需要玩几十个小时的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谁才是被模拟的角色?

虚拟网络游戏,实际并不是第一个资本家养成器。

从小时候第一次玩“大富翁”,就已经开始学会垄断赢家地位的第一课。

什么是本金,地皮和房产的概念是什么,银行在这之间起什么作用。幼年玩的时候大概率不懂什么是垄断,唯一知道的就是以对手破产来判断输赢。

实际上大富翁的诞生原型,是美国大萧条时期为了向国会提出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以市场被垄断,小商户斗不过大企业为原型,最后变成沃顿商学院一个时期的经典教具。

而玩家在入身这个游戏后,人人都只想着赢。

到成年后很久才懂,成为大富翁的前提是本金和运气缺一不可。

小时候玩大富翁害怕自己破产,后来玩4399小游戏担心皇位不稳,长大发现连《模拟人生》里都有天价赡养费要付。《都市天际线》的Steam游戏要先花钱买下才有得玩,玩家花钱买官当市长,日子过得也是战战兢兢。

当游戏里的破产越来越真实,每次登入游戏都有一种“如果再不做点什么,过去花费无数小时经营的一切将付之一炬”的恐惧。

这时,玩家就会选择把现实赚到的钱充进虚拟世界,还是在给现实的资本家上贡。

来来去去间,也不知道究竟谁是谁的奴隶。

毫无热忱的工作,难过+1

也有人在经过一系列“资本家模拟器”的洗礼后,会定期来一场自我谴责,甚至开始把游戏里的小人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来看待,但也仅此为止,不会赋予涨工资或让小人休息几天的实质行动。

当游戏中的模拟小人偶尔发出一些眼熟的抱怨。玩家也常常会在这个时候恍惚:这些经营和角色扮演类的熟悉玩法,到底模拟的谁的人生?

为什么我们会无师自通地懂得那么多压榨游戏里小人的龌龊手段?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是一场虚拟游戏的人生套娃?

那些不受控制的事件,不知从何而来的情绪,生活各方面那股无形,但我们又始终听从的制约力到底从何而来?

套娃奴役的赛博世界

我们似乎无法证实、无法确认,或者也不需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都是在蒙着脑袋持续生活,偶尔在游戏里过下当资本家的瘾,过后叹口气感慨——真坐上那个位置肯定累死我了。

老实当一个宇宙循环中的人肉电池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谁能看看我的头上有没有人生晶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游戏 资本家 模拟人生 虚拟世界 现实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