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逍遥投资笔记,(https://xueqiu.com/6490468241/302743884)
$理想汽车(LI)$ 电动车智驾拐点是否即将到来:
聊下我对智驾这块的看法:
相信很多投资人,关注和投资电动车行业,主要的原因是冲着软件和智驾革命来的。如果仅仅只是传统造车业务,这个行业估计没有太大吸引力,特斯拉也会黯然失色。
虽然很多人相信智驾会是一场革命,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极大的差异化和价值,但老实说在此之前,这个行业挺让人绝望的。
首先车辆产品本身,很难做出大的差异化,无法形成护城河,也就是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别人还能把价格卖的更低,导致靠车辆本身很难行程绝对的优势,只能拼价格,拼效率,这无疑很难给投资者带来价值。
更令人绝望的是,之前宣传的智驾是AI行业,数据越多,进化越快,差异越大,也并没有实现。比如华为车才上市两年,车都没卖多少,居然智驾都号称第一,原来不需要很多数据,也能做好智驾,市场上能做智驾的公司多如牛毛。
这就让人很崩溃,如果智驾也做不出差异,那还投什么电动车呢。
至少今年上半年我个人是以这样绝望的心情来持有电动车股票的,不过随着最近端对端的逐步成熟,我麻木的心情开始激动了起来,或许真正的AI驱动的智驾要来了,行业的差异化开始要来了,拐点估计也要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前后的逻辑来简单看看,端对端之前的智驾,无论是有图,还是无图,本质上的核心是靠程序员来写各种规则来提升智驾体验,就像PC时代做浏览器兼容一样,不断测试网站在几十个浏览器上的兼容性,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如此反反复复。
之前的智驾就是这样,只不过场景更多,无穷无尽,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测试,这个过程是持续且没有尽头的,最关键的是这个事情没有技术含量,无非是拼人力,所有车企都能干。
但是随着今年端对端开始上线,智驾的整个逻辑完全变了,不再是靠人工写规则来提升体验,而是变成跟GPT一个逻辑,收集大量的数据在云端给AI进行训练,高质量数据越多,AI的驾驶能力提升越快,最终随着数据和训练的持续提升,AI最终会超越人类老司机的开车能力。
所以端对端逻辑下的智驾,是真正的AI,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写规则,去测试,核心逻辑变成了:
1、数据:高质量的智驾视频数据越多,智驾进化越快,智驾里程越多,高质量的数据越多。
2、算力:数据越多,需要的训练芯片,也就是算力越多,而训练芯片价格极高,这也意味着,谁的资金实力最强,算力就最强。
这也意味着端对端时代的来临,谁的车卖的最多,谁的智驾里程越多,谁的高质量数据越多,谁的钱越多,谁的智驾就进化越快,领先的就越多。这个时代的来临,各家的智驾差异会被快速拉大,而且后续很难追赶。
所以作为理想的股东,我最近开始稍微松了口气:
1、理想带智驾的车卖的多,而且会越来越多。
2、增程车由于没有里程焦虑,开长途的频率更高,去更偏僻的地方的概率更高,所以增程车的单车行驶里程会远远超过纯电车,覆盖的场景也远远高于纯电车。单车数据更多。
3、理想的现金储备也是稳居头部。
4、优秀的毛利率,能持续贡献现金流用于投资研发和算力。
如果现在端对端的逻辑论断和方向是准确的(这是基础),无疑端对端时代的来临,能坐上牌桌的选手已然不多了。当头部选手已经储备了上千亿资金,接近百万台的车队和大量数据,开始不断正向循环时,很多选手现金流还没打正,还在不断靠融资补血时,智驾的差距注定会越来越大。
所以随着端对端时代的来临,智驾的分水岭也开始到来,智驾的差距,差异化会越来越大,智驾的拐点也会很快到来。然后智驾的拐点也会推动电动车行业的拐点到来,行业洗牌相信会越来越快。$理想汽车-W(02015)$ $特斯拉(T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