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28日
3年收益-24.38%,这只“目标日期2035”的养老目标基金清盘,网友调侃:人没退休,养老基金先清盘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清盘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其中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在首个三年持有期结束后宣布清盘,原因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触发了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首募期间认购约0.15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份额总额1532.35万份,成立以来回报为-24.38%。除了博时基金外,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也因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此外,2024年以来,已有12只FOF发布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21条提示性公告显示可能触发FOF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 **发起式养老目标基金清盘潮:** 今年以来,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清盘,其中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在首个三年持有期结束后宣布清盘,原因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触发了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首募期间认购约0.15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份额总额1532.35万份,成立以来回报为-24.38%。除了博时基金外,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也因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此外,2024年以来,已有12只FOF发布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21条提示性公告显示可能触发FOF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这些清盘事件背后,反映出市场对养老目标基金的认知不足,以及部分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时存在盲目追逐规模的现象。同时,市场波动也加剧了基金的亏损风险,导致部分基金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规模要求。

📡 **规模缩水与业绩低迷是养老FOF面临清盘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些清盘的养老目标基金大多是发起式产品,在首募期间由基金公司认购了大部分份额,以保证基金规模。然而,随着市场波动,这些基金的规模不断缩水,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由于这些基金的持有期较长,投资者无法在短期内赎回,因此,当基金规模缩水到一定程度,基金公司就会选择清盘,以减少损失。

📶 **专业化管理不足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公募FOF在国内已走过至少7个年头,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叠加良好的流动性等优势都是这类基金优质的发展基因,但如何贯彻专业化成了问题,日渐增多的趋势性抱团、管理团队的不稳定等问题都在阻碍及伤害行业的良性发展,走到这个时候,值得基金公司深度思考。

📄 **投资者如何应对:**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养老目标基金时,要仔细阅读基金合同,了解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并选择有良好业绩和管理团队的基金。同时,也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不要因为短期波动而轻易赎回。

👌 **市场前景展望:** 未来,养老目标基金市场将继续发展,但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追逐高收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投资。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养老目标基金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清盘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有网友调侃“人还没退休呢,养老基金先清盘了”

8月28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合同终止,基金财产将进行清算。据介绍,截至8月27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终止条款,直接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且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当日也是基金成立后首个三年持有期打开赎回的日期。

记者发现,由于是发起式产品,基金在首募期间合计认购约0.15亿元,有效认购286户。8月以来,市场已出现多只养老FOF出现可能触发合同终止的情形,而规模缩水与业绩低迷是养老FOF面临清盘危机的主要原因。

持有期到期产品就清盘,三年回报-24.38%

“因基金资产低于两亿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根据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典型的发起式基金合同终止项再现市场,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在8月28日公告清盘。

这是一只成立于2021年8月27日的基金,彼时此类“定开+发起”基金发行火热,而随着首个持有期解禁,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开始遭遇不达合同约定直接清盘的命运。

“其实也是一种约束,而早期这类基金的活跃是根据市场情况而定的。”8月28日,一位华南公募人士在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坦言,当时权益市场的局部性火爆,已经让不少公募倍感业绩考核及管理的压力,定开产品的发布至少从设计层面杜绝了一些追涨杀跌的行为。

然而,基金公司也在当时加入其中,管理人跟投的发起式助攻让外界对此类产品“信心”倍增,如同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一样,首募期间1472.12万元的净认购额中,有约1000万来自管理人固有资金,在当时的比例达到67.9264%。

当然,定开并非不能随时申购,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基金的份额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然只增不减。遗憾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单一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20%的机构持有份额仍约1000万,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份额占比却下降到了65.26%,这意味着,非机构的个人投资人已经在这三年有所进场,但仍不及预期,二季报显示基金份额总额1532.35万份。

那么,首个封闭期三年到期之后,这些份额将如何处置?按照过往基金处置的方案,结合前述业内人士的分析,简单来说,所有持有人的钱也将原路退回,但要根据实际的基金资产定额来确定。截至目前,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净值报0.7562元,成立以来回报为-24.38%

业绩大面积亏损,年内已有12只FOF基金清算

除了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外,博时基金旗下博时养老目标204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博时养老目标2050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也在近期发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与此同时,单就FOF基金,甚至单就养老目标FOF来看,8月还有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此外,2024年以来,根据Wind统计的公告内容显示,已经有12只FOF发布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倘统计已经出现的可能触发FOF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来看,则有21条。

对于行业现状的讨论,前述公募人士坦言,FOF或仅为其中的一个个案,只不过对于发起式基金来说,对于特定期限后的规模有明确要求,力求宽进严出。根据晨星的数据统计,2021年有超过1000只持有期基金发行。

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锁定三年的期限,而到了当前时点,很多产品都是背负着亏损的业绩迎接解禁的到来,赎回的冲击风险不言而喻。尽管市场的弱势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对于FOF投资也出现大面积亏损且发起式基金持有期到期清盘,一些专业人士也难以接受。

前述受访者表示,公募FOF在国内已走过至少7个年头,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叠加良好的流动性等优势都是这类基金优质的发展基因,但如何贯彻专业化成了问题,日渐增多的趋势性抱团、管理团队的不稳定等问题都在阻碍及伤害行业的良性发展,走到这个时候,值得基金公司深度思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作者:任飞,编辑:段炼 彭水萍 杜波,校对:王月龙,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养老目标基金 FOF 清盘 基金 投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