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郑淯心2023年下半年,张益文发现北京餐饮市场突然出现变化。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他经营的一家日式烤肉店月营业额从150万元以上滑落至100万元左右。而进入今年后,这一趋势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月营业收入已逐步缩减至70万元左右。目前餐厅每月的净利润相比去年上半年下跌了近80%。 这家烧肉店开业于2018年,客单价曾超过1000元,商务宴请的客源超过50%,熟客包括企业高管与娱乐明星。但张益文发现,去年下半年至今,客单价在逐渐下跌,熟客来的频次在减少,也开始出现客户“自带酒水”的情况。 张益文是餐饮业老兵。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投入餐饮业,曾经在北京成功经营过数个餐饮品牌。现在,他必须作出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一个半月前,张益文在平台推出了面向白领人群的588元的双人套餐。近期,他又准备在午餐时推出68元—88元/份的牛肉汉堡套餐。 现在,他的理念是:“苍蝇腿也是肉。” 今年以来,低价竞争萦绕在餐饮业,各大餐饮店如接力般推出系列低价套餐或主动降低餐食价格。如今,竞争导致的结果已逐渐显现。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小吊梨汤市场营销总监刘正说,为了维持日常运营,餐饮企业的净利润率最低需要保持在5%—10%,如果餐企持续低于这样的利润率,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决策都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即使是连锁餐饮企业,在这样低利润率下也必须关闭亏损较大的门店。 汉堡王中国首席营销官汤俊章表示,疫情期间,餐饮业也曾面临现金流难题。那时餐企曾出现过一些担忧,但都认为是一个短期现象。去年9月、10月,消费需求出现波动。一开始,从业者都认为,一个季度后生意就会慢慢回到强势增长轨道,但经过大半年的等待,大家现在考虑的不再是“救急”,而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对经营方式进行“质”的转变。 一年半以前,经历了疫情洗礼的北京餐饮业尚处于快速复苏的道路,2023年规模以上餐饮业营收相比2022年增长27.7%,这样的诱惑吸引了许多行业人士加入进来。但转眼间,低利润率已经让他们处在“危机”边缘。 留下来继续“内卷”还是断臂求生,成为北京十余万餐饮企业主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