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波段小当家,(https://xueqiu.com/2913755751/302601907)
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
20年初至21年底,没有体系
20年,初期大亏。
因为疫情,进入股市是为了买口罩股,首次打入1000多元买了一手泰达,300多元一手的搜于特,这样买手续费比例都特别高,但新手大多都这样,然后陆续做了欣龙、道恩、国恩、九安等等,前一个月左右冲了三五万元最多亏了5千元,难过,做了大概2个月账户充到20多万,现在都忘了当时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充了这么多,第二三月左右,最顶峰买了以岭,当时想着国外能用这神药,想着能炒到千亿呢,一梭哈买入就跳水,一天亏了十几个点,1万多,第二天又暴击,亏了三万多离场,三四个月左右,20多万只剩下15万多,本金大概打了6折多,心情挺难过。这钱可以在国内游玩四五个月,股市确实刷新了我的认知。
20多万本金已经超越大约80%以上的人,很多10元以下的股票散户多就是这个原因,本金10万元以下的股民占据70%多。所以,真心难受。没赚钱的情况下,也不敢再加钱了,先回本再说。这个时候再加钱大概率越亏越多,因为心态驾驭不了这种大幅度金额的涨跌。
20年中回本。
期间,大概是四五月份,那时候在一家民营公司工作,通知要回去上,因为工资要打折扣说的好听的什么共渡难关,所以拒绝,不干了,过上了边炒股边找工作的日子。时间很充裕,天天大量时间研究股票,偶尔就花点时间招聘网找找工作投投简历,因为各种原因就一直没有合适的,然后就一直全职做到现在。
入市短期大亏后,低位附近买了再升和达安基因,拿了大概率三个月回本并且小赚,两个票子合计收益率应该有60%左右,我现在都想不起来,是怎么找到的,怎么研究的,然后还能高位走了,走了就不会再怎么做了。反正就是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个股的预期,20年年中的中报业绩会爆发,会继续炒一波大的,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短期回本并且小赚,信心有了。我的坏习惯就是经常去操作,就是用一部分筹码去操作,这个习惯持续了好几年后就没这样做了。前两年虽然操作多,但基本上都是吃的比较完整。
入市到回本小盈利的选股,大多都是选择预期短期业绩会大爆发的那种,有些像强周期股,短期赚大钱,而不是只炒概念。
20年下半年,赚钱
进入7月,再升达安基本上清仓了,偶尔也会小仓做做然后知道完全退出。一直迷茫了半个月,疫情相关的票子都炒的七七八八了,熔喷布口罩核酸都基本上结束了,英科手套疫苗这些没怎么做,一直在找下一个爆发点,找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一个票子,叫澳柯玛,疫苗冰箱,大致是比尔盖茨旗下公司认证的,联合国有合作的,逻辑就是疫苗需要冷链,好像是非洲东南亚南美这些地方需要,澳柯玛刚好有一款和联合国合作的疫苗冰箱,重仓买入,半个月左右后,这票子迎来四个涨停,之前炒过口罩熔喷布那些,觉得翻倍才是正常的,但就这么结束了,我就一直拿啊拿,非常煎熬的等了三四个月左右,才迎来又一次爆发,三个涨停,我两个涨停就跑了。
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几个月的煎熬等待,并且不知道还有没有一波,难过、焦虑各种不好的情绪都有。期间或者年底也有做智飞、复星、半导体、新能源个股。
整体上20年收益35%左右,从亏到本金打66折到赚35%,完成了从大亏损到赚钱的过程,翻倍,极其不容易,信心满满。
选股上,澳柯玛这个票子比较偏概念,但也有业绩大预期,就是假设疫苗冷链需要非常多的冰箱,但还是偏概念为主。
总结:入市第一年,当然跟全职已经没区别,从大亏到小赚,底部上来也是一倍的涨幅,但20年整体上市场是挺好做的,机会多,以岭高位梭哈爆亏、澳柯玛从大盈利守到没盈利、利润回撤不少,没有任何体系,经常看看东财,敢于重仓概念股或者说资质平平的垃圾小票子,新手就是这么猛,新手该经历的都会经历,亮点就是能赚钱,卖在顶部区域,卖了就基本不会再买了,因为没有什么预期了。
金发科技:20年虽然赚的不多,因为本金也不多,但总算从坑里爬出来,还赚钱,所以四季度拉我妈我姐的号一起做,资金从30来万加码到80多万,20年底,一直重点看着的票子,有一些仓位的金发科技迎来股价大爆发,陆续加满,是全部梭哈那种,一天赚8万多元的快感真的非常爽,刚好从启动到高位是翻倍,因为期间有操作,所以最多的时候赚了60万左右,一个月时间,60万啊,很多人对于60万什么概念,保守一半985211的大学生,工资也就1万左右,一年不吃不喝做牛做马拿到手也就10来万,当然,绝大多数人,一年工资也就三四五六万左右,带给我震撼还是非常强的。
因为花了特别长时间去研究这个票子,觉得票子还能涨,具体能涨多少才满意,自己也没太多想法,目标是千亿左右吧。但不幸的是到顶了,然后盈利从60多万回撤到30万不到。能纸面上赚钱但不能兑现大部分利润,因为有些东西也不懂,这就是吃了经验少经历少的亏,没有体系的亏。
这个票子炒的是可降解购物袋、叠加手套、金发那些对标巴斯夫的材料等。那时候几百亿市值的时候,我就喊两千亿市值了,真的疯,所以很多时候看到雪球的发言,看到了过往的自己,那一个月我预测每天走势准确率挺高的,然后涨粉到5千多粉,所以别看我1.4万粉,大多数都是僵尸粉。。。我也没什么内容输出,就是废话文学多。。。
(期间,认识一个股民,他满仓满融金发,最高赚了180万还是250万我忘了,他说再涨涨就卖了准备回老家买别墅,然后他一直持有,我没做一两个月后问他怎么样了,说已经没什么盈利了,但他还想再持有看看,这个票子之后都没有像样的反弹,一路向下,也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怎样了,结果很明显,不是亏着走就是爆仓了)
选股:这个票子是深入研究,深度研究的,做的时候PE也就10,市值400多亿,那一年赚45亿左右,炒到800多亿,最高也就20PE都不到,按照手套厂的开工建设,可降解原材料,预期未来一两年净利润50-60亿左右,1月份炒可降解购物袋原材料,这货是龙头,叠加手套再建几个工厂业绩预期,部分材料或者愿景是对标万华巴斯夫的预期,所以炒起来就翻倍了,之后为什么一直跌,因为赚钱的项目不赚钱了,当然还是内卷一窝蜂,当然,主要还是炒一波可降解预期,那时候国家是特别大力的推,25年之前,全部换可降解购物袋,当时各大超市已经开始陆续换成可降解袋子了,所以那时候敢梭哈是当时安全性高,并且分批右侧买入的。市场对于未来几年可降解材料的市场增长预期是非常高的,好像是几千亿的规模,并且炒的时候是政策+已经在执行了,开始放量了。大多数票子都这样,某段时间是看起来很安全的,也确实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问题就会慢慢暴露出来,股价阴跌不断。
森特股份:盘子非常小,50亿左右,最后炒到接近300亿,那时候隆基溢价很多收购了25%左右的股份做BIPV,几个涨停,我分两段去做了,15元左右开始做,做到28左右。35做到50左右,为什么分两段,很明显是涨的超乎我的预期,卖飞了,但这个票子我只上了半仓去做,因为盘子太小,风险意识还是要有的,虽然这个票子涨了几倍,但我天天去T,所以收益率也就翻倍多点,因为是向上趋势,做T都是赚钱的,只不过这个赚钱肯定没不去操作赚的多很多。
选股: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BIPV这个新事物,光伏建筑一体化,结合当时BIPV整县推进,大量研究都显示这个市场在2025年最高可以达到万亿级别,并且已经处于爆发前夜,并不是炒什么人形机器人那种26年甚至27年那么遥远的概念,虽然没做,但这几年有关注隆基公众号,经常看到隆基森特合作的BIPV的大项目,所以这个票子从7元多涨到54元,当时很多小票子都大涨,但幅度远没有森特高,因为它有一个很牛的大股东,这个票子60%多筹码都在大股东们,没有减仓的问题,陈发树也是非常看好,高位40元左右接了5%的筹码,就是那个买隆基和云南白药爆赚几个百亿的那个,朱雀基金也是大手笔,整体基金持股10%左右,直到今年一季报后才跑的七七八八,为什么做不起来,大概率和光伏内卷密切相关,不赚钱。陈发树和他的新华都5%还在,当然,可能别人都不在乎这五六个亿跌成一个多亿,忘记了吧。
现在森特跌破7元了,比启动那时候还低,时不时还刷到隆基和森特的公众号,等光伏打完价格战,或许盈利就上来了,依然是可以跟踪,选股很重要,择时也重要。
总结:21年虽然买中两个翻倍股,并且都是满仓大仓去做,只做两个票子的话,收益率应该是100%以上的,但21年收益率收益率只有35%左右,跟20年基本一致,因为有些试错、有些亏损会果断割肉,20年和21年都是做了三十来个票子,所以整体上收益就没这么高。
22年至23年中,摸索期,寻找一种新模式
为什么要寻找新模式,以前是没模式,主要原因就两个,一是不喜欢无目的的一直等,二是收益高但回撤也不小,试错的成本有些高,三是寻找更多的机会。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白这个市场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运行的,它的逻辑是什么,机会在哪里,怎样才能不错过大行情,非常多疑问需要解决。试过很多种方式,做了后发觉都不行。
21年除了这两个外,做的比较久的是隆基、天齐、万华这类,但这种票子涨起来后也没什么空间,做了快两年,其实还是毫无体系可言,像无头苍蝇,看不懂这个市场运行的逻辑,连续两年35%的收益率不是很满意,觉得目标是平均一年是70%-100%才是合适的,这个目标当时看是不难的,就算不减少试错的,一年找多一两个潜力股,收益率就轻轻松松,但问题是,一年真找不到几个让我爆赚的票子。并且很厌恶等待,买了都是等个一两个月才爆发,而且还是爆发的,没爆发的那些把耐心都磨没了。
21年四季度一直在想怎么股市赚钱收益率高一些,速度快一点,想了好几个月,12月的某一天追着3%左右的东方雨虹买入,并且它继续涨,赚钱了,也就赚了那么几个点,两三天后卖出了,感觉打通了自己的的任督二脉,就做右侧趋势的票子,并且用了一个多月把整个想法思路都理了一遍,例如金发,包括天齐隆基等等,只要放量大涨去追,有盈利分批加仓就能大赚,然后上涨过程分批减仓。其实这么想和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那时候没什么体系概念,但基本上构思的挺完整的,说干就干,年后开始了追涨杀跌的生活,足足一年半,这一年半交易的票子数量是200多个!!疯了一样停不下来。看到放量大涨的就关注,就去追。但本末倒置了,因为预期或者不知道的预期,所以放量大涨,而不是因为放量大涨就去追。很多票子也没怎么研究就买入,如果能赚钱是不可能。其实人多多少少都有赌性,只有做通做透了,才会管住手。
22年天齐锂业大反弹吃了接近一倍,隆基吃了不少,补涨的阳光电源也吃了些,补涨天赐材料更是50%+。
23年上半年做了整整4个月AI大题材,买了七八个大牛股,一毛不赚,还小亏,并且是过年就研究这个题材,我是做的非常早的,一过完年开市就开干,因为看了GPT1就判断这是个划时代的东西,就像电脑的出现,苹果手机的出现,划时代的产品。
但这一年半亏了30%左右,就算买了天齐翻倍股,还有几个50%+收益的票子都没用,就算做了足足4个月的AI题材,依然没用,但这一年半体系逐渐形成并且成熟。
但这一年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焦虑的、茫然的、不安的、有段时间失眠严重,当然茫然是入市以来一直存在的,模式做通后,什么焦虑烦恼都没了,你是知道没机会而收手,和你不知道没机会空仓是完全两个境界和高度。其实做股票就是这么的简单,就像回到前两年那样,多研究,但后面那一年半的磨炼也是需要的,但这么磨炼实在是太难受,太难过,并且时间觉得太长了。以至于我都不想去回忆,有些创伤后遗症了。
23年中至今,逐渐成熟期
22年做了一年所谓追涨新模式,到23年上半年已经逐步解决了很多问题,自我感觉就是那种所谓的“悟道了”,但转折点还是在年中出现,它需要一个突破口,那就是赛力斯,就像我入市前两年的那样,深入研究票子,赚大钱,一年能赚大钱的机会也就一两个,但模式做通后,有望达到一年二三个,并且控制回撤幅度和试错个股数量。赛力斯6月13日开始做,做到50左右就走了,这一波我没有太大期待,基本面不行,预期也没什么大预期,为什么去做,因为看到新闻说赛力斯转让了问界商标给华为,第一天是涨停买不了,第二天29元多赶紧上,做到50左右离开后就没了一段时间,整体吃了30%多收益。就这么把一年半的亏损差不多要填好了。
然后进入到九月30块出头才开始做第二波,然后就一直做到现在,其实那时候炒到新M7上市,价格也才40多,市值也才600多亿,那时候已经9月份了,有M5,新M7,年底科技车皇M9上市,市值也才600多亿,所以现在看到北汽江淮一款车没卖能炒这么高,实在看不懂,尤其北汽基本面也烂。
新M7是国庆后销量爆发,市值才炒到1000多亿,那时候的大定非常夸张的大爆发,然后一直做到科技车皇M9上市,大定数据也是非常亮眼,到目前还是持续性的爆卖。这一波的收益非常高,大赚,炒股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做几个票子足够,有时候机会多的时候三五个也是极其正常的,例如19年20年21年都多,23年的AI大行情,但机会多也有机会多的问题,就像AI大行情,眼花缭乱。这种久违的感觉时隔两年多点终于回来了。
体系成熟后,下半年加码了不少资金,想着跌了2年了,机会比较多,没想到跌了快三年了还没见到底,没想到市场熊这么久,但最近一年多,因为没什么像样的机会,一直做着这个票子,整体收益还是挺不错的。
总结:如果进来股市,模式没做通、起码三五年时间没亏损,并且收益比较稳定,才加钱去做,不然几百万丢进来股市也是HOLD不住的,一二十万慢慢做通做透,能稳定赚钱了,才加资金。无论全职还是业余去做,模式没做通,几十万上百万去做,都是暴击。
体系的总结:这个摸索期用了一个不长的时间结束,但极其煎熬、痛苦,接下来详细写写什么样的体系或者模式能穿越牛熊,应对这个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
这个模式是什么?那就是波段,主要是成长股的波段。接下来会陆续阐述这个理念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