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Skin
审校|Ziv
一只蟑螂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处于一片黑暗危险的森林中,为了避开危险,它不得不四处逃窜,寻找森林中安全的地方,比如避开危险的大树,往森林深处的更黑暗处逃去……
不过,画面拉远,你看到的场景其实是一只实验室里的蟑螂被固定在一个悬空的小球上。它以为自己在森林里躲避危险, 事实上这只可怜的被骗蟑螂只是在悬空球上走“跑步机”,而它以为的森林,其实只是四周显示了森林黑白画面的屏幕而已。
这是由芬兰奥卢大学的研究者在2012年设计的一种,专门用来“欺骗”动物的 全景VR系统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图像,而这个空心的小球则叫做“轨迹球”,你可以将其想象为老式的计算机鼠标底下的那种小球, 当昆虫(比如蟑螂)在上面走路时,便会通过传感器来记录它的步行过程。
由于蟑螂或苍蝇和人类的视觉系统不同 ,所以研究人员呈现在它们眼前的画面并不是色彩丰富的森林场景,而是以灰度显示(仅用于这项实验中)的帧率更高的画面,研究者为蟑螂逃窜的森林加入了90棵树。
蟑螂其实在小球上跑,它不知道,大家不要告诉它。[1]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物行为。研究者提到,这些“被骗”的蟑螂真的以为这是“真”森林, 既然这样,只需要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就能研究它们是如何利用它们的导航系统,又是如何响应各种刺激的。
与之相同的还有给老鼠、飞蛾和斑马鱼设计的VR系统。2024年1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看起来十分酷炫:一只小果蝇被吊在由一圈LED灯环绕的圆形空间中。研究者将其描述为果蝇的“天文馆”,其实就是 苍蝇版的VR飞行模拟器。
在这个装置中,摄像机可以拍摄果蝇的头部和翅膀运动,用VR场景调整苍蝇对现实的感知,以此来 研究果蝇和人类的视觉对于运动的反应 。
这只苍蝇被吊在这里飞,眼前是360度环绕了“VR大屏”。[2]
另外,2023年,西北大学的研究者真的让老鼠戴上了VR眼镜, 它们能从中看到老鹰俯冲下来试图攻击自己的画面,研究者表示,老鼠在看到这一场面的时候身体僵住了。 这项技术将用以研究关于老鼠及人类的恐惧心理及PTSD症状。
VR眼镜的技术已经被用于许多动物,用以研究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产生新的认识,从而 也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新的认识 。
老鼠:?干嘛啊![3]
不过,有时候,动物戴上VR眼镜可能也只是为了“快乐”。2022年,一头奶牛戴上了VR眼镜,当地人们的理论是:牛棚里的奶牛会以为自己正在绿色、阳光的牧场上散步。 据报道,戴上VR眼镜的奶牛,每日的产奶量真的从22升增加到了27升?
奶牛快乐镜?[4]
而对于人类来说,如今VR、AR和MR眼镜不仅大大颠覆了许多娱乐体验,在许多领域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会为儿童戴上VR眼镜,让他们在虚拟环境中拼积木,从而 研究儿童的学习行为和认知等 。爱丁堡的皇家儿童与青少年医院购入了5款VR眼镜, 专门为儿童设计了VR手术前电影,缓解他们对手术的恐惧,使其能更好地为手术做准备。
今年发布的Vision Pro也是十分火热的混合现实眼镜之一,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对于Maxine Collard来说,这已经是她生活的必备品。她患有眼皮肤白化病,视力较低,深度感知有限,为了看清普通的屏幕,她往往需要脸贴着屏幕。 但Vision Pro这类VR眼镜可以让她自己控制自己眼前的环境,能清晰且不受困扰地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对于Collard来说,高适应性的VR眼镜帮助她克服了许多障碍。[5]
另外,如今的VR眼镜产品还带有一系列的辅助功能,比如供盲人实用的屏幕阅读器,自定义手势控制器等……也许,只有自己体验过,才会知道这种新技术对于自己的用处究竟在哪里。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00324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fly-enters-virtual-reality-chamber-and-insect-science-may-never-be-same?utm_source=sfmc&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ScienceAdviser&utm_content=distillation&et_rid=984131437&et_cid=5081174
[3]https://news.northwestern.edu/stories/2023/12/immersive-vr-goggles-for-mice-unlock-new-potential-for-brain-science/
[4]https://www.vice.com/en/article/is-this-a-happy-cow/
[5]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article/apple-vision-pro-disabled-users.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杂志,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