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24日
2024H1:九毛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九毛九2024H1营收增长,净利润大幅缩水,旗下品牌问题待改进,集团进行多项调整,包括关店、拓店计划等,还涉及货品销售、总部情况等方面

🎈九毛九2024H1经营情况不佳,门店端数据下滑,成本降幅不明显,导致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大幅缩水,太二和怂火锅同店销售下滑超市场平均水平,管理层提出多项调整方案,部分已有一定效果,但下半年情况仍需观察

🎉餐厅变化方面,九毛九集团上半年积极拓店,同时也有关店情况,计提减值亏损,且对下半年的拓店计划进行了调整,该调整被认为较符合实际情况

💡在其他方面,财报中提到的‘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可能成为加盟店重要收入来源;总部人员结构受新业态影响,人数臃肿,费用率难控制;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购股权全员被埋;扩张节奏等因素影响利润

📈盈利与估值上,全年净利润预估由中等调整为悲观,市值对应PE较高;还探讨了商业模式优先的投资理念,以九毛九及其他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来源:雪球App,作者: 狂暴干饭食兔君,(https://xueqiu.com/3790721442/302245481)

2024H1:九毛九

九毛九正式发布半年业绩,2024H1,九毛九营收30.64亿,同比+6.42%;店铺层面经营利润3.93亿,同比-31.7%;归母净利润0.72亿,同比-67.5%,大于期间的净利润0.68亿,同比-71.5%。

更新的内容不多,整体也相较预警公告情况略好。但614间门店,半年只创造了3.93亿的经营利润,店均64万,相当于开张6个月才赚出了6周的纯利,然后又被总部费用和折旧摊销耗去了4周,就剩不足2周的利润到手,确实也说不过去。

虽然这个数字用现金流展示会更合理一些,但笔者一贯认为,餐饮折旧摊销、闭店减值的利润不能除去,否则投资者会误以为开店与开店的决策毫无风险。

一、经营情况

从经营数据来看,整个H1,门店端的数据下滑是很明显的,而成本降幅不明显,因此导致了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大幅度缩水。这就是杠杆效应的负向表现。投资者在疫情期间的分众传媒上也应当有所见识。

但即使是这样,太二15.5%、怂火锅34.7%的同店下滑,13.8%和8.6%的OPM,也都是显著劣于市场平均水平(我理解10%以内的同店下滑,3pct以内的OPM下行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都算「平均水平」,两个品牌显然是超跌了)。由此观之,两个品牌必然出现了问题,也是一定要去改进的。

在描述上半年的收入表现中,管理层用了「本集团旗下品牌的餐厅的收入表现继续令人满意」,这一点恕我难以认同,因为无论太二还是怂火锅,其同店销售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下滑幅度基本抹平了23年的上涨幅度,使得整体收入状况来到疫情最严重的22年,24H1的营收、利润状况,只比22年略好,但差于其他所有可比年份,收入很难言满意。

管理层的调整方案此前已向社会公布,主要是六个方面:战略放弃「那未大叔」和「赖美丽酸汤烤鱼」;回归产品质量;增加菜品丰富度;缩减降价、优惠力度;优化员工激励;谨慎拓店。

具体的品牌调整方案中,怂已于6月底调整完成,可以从门口的「认怂公告」提示超低价、自助小料台和炒饭、更新的菜品和摆盘、更明快的装修风格(新店)等变化看出,从社交媒体反馈上看,调整应该是有一定接受度,至少降价措施是显著的。

太二则始终在推进调整,加盟店、卫星店、不辣的酸菜鱼、多口味的酸菜鱼、员工激励改革、无限续的米饭与无限拿的饮料等等,这些都还在推进中。其中不辣的酸菜鱼和无限续米饭的社交平台反馈较好,加盟门店热度尚可,卫星店和美团达成战略合作。

(调研数据:截至2024年8月24日,太二共在内地签约加盟门店10家<含西藏特许经营>,已开出8家。最后签约日期为7月2日,江西**店<*总>。剔除数据异常的山西**店、江西**店,从签约到开店的平均时间为72天,最快57天,最慢96天<**店>)

这些改革的效果会逐步在下半年显现。但下半年有暑期+南方雨量减少,本身也对门店客流也有正向影响,因此环比提升是正常现象;同比则由于已降价+今年餐饮普遍未观察到「暑期效应」的事实,依旧不应乐观。

二、餐厅变化

从餐厅变化上看,上半年九毛九集团依旧在积极拓店,共新开59间,太二新开38间(2间加盟)、怂火锅新开13间、山外面新开7间(3间合作模式)、九毛九西北菜新开1间。同时关闭共14间餐厅(太二2间、怂火锅2间、九毛九西北菜6间、那未大叔1间、赖美丽3间<7月份再转让3间,仅剩新加坡1间>),除了被放弃(卖出)的那未大叔和赖美丽,关店最多的是租约到期的九毛九西北菜,部分门店在下半年有望换位置重启,但租金条件肯定是更加苛刻了。

品牌势能下降最快的怂火锅和太二反倒是各自仅关闭2间,但这可能是节奏问题,并非全年都能如此维持。

24H1,九毛九计提了3935.6万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的减值亏损。

具体而言,太二1590.7万,怂火锅2059万,九毛九西北菜130.4万,其他品牌合计155.5万。

首先需要提示的是,减记是对未来亏损的预估,因此并不一定完全对应着关店。

例如23H2时,九毛九集团也减记了2181.9万,主要是太二1011.2万,怂火锅650.7万,九毛九西北菜52.6万,其他品牌合计467.4万。但23年太二一共关了6家店(店均170万),怂火锅却未关店。因此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只是即使不关闭,遭到减记也意味该门店在旺季仍处在盈亏平衡,或利润亏损、现金流为正的情况中。可能只是在等待租约到期,或其他更好的退出方式。

太二和怂的开办费用都是百万级别,太二原来要200万+,最近降到了160万+;怂则要300万+。按新店折旧来看,下半年至少还会关闭7间较新的太二、5间除马场店以外怂火锅(怂火锅由于大多开店时间较短,闭店产生的计提很高),或者太二将有门店由直营转换为加盟。

当前,武汉的3家怂火锅都已处于歇业状态,但未来应当不会止于武汉。

公司全年的拓店指引也调整为新开25间怂火锅餐厅(下半年开12间)、于内地新开80间太二餐厅(自营,下半年开40间)及于中国内地以外新开13间太二餐厅(自营,下半年开9间)。加盟店、卫星店均不计。

这个指引调整应当算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

许多同志会担心,在低势能的情况下拓店会持续损害现金流,我倒没有这个担心。主要是因为:1)内地的怂和太二开店向华南等高势能地区集中的趋势明显(开店选址分析);2)企业资金储备和现金流健康;3)去年新开门店的经营状况未见异常(调研情况);4)新店开办费用大幅下降(管理层交流)。

我难人难,消费降级时拓店也容易谈到好的租金,「谨慎地拓店」依旧比被动的分红+回购强。(也不能指望管总真的不努力工作……)

当然,公司的回购也不弱。今年尚有1.1亿港元额度未用完。

三、其他

1)什么是「货品销售」?

财报中数次提到「对第三方的货品销售」,为此贸易应收款项结余平均天数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8天增加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7天,并且将此项收入从原来的其他中单列出来,「货品销售收入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7百万元大幅增加720.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55.0百万元」。

这个的大额增量大概是卖给加盟商的核心原材料收费,也是以后加盟店的一部分重要收入来源(更重要的部分是营收提点)。

2)总部是否臃肿?

是。

相较于23H2,本季度在扩张餐厅的同时,集团雇员人数从22467减少到21920,净减少547人。其中外包人员净减少1393人。也就是全职员工反而提升了846人。总雇员数减少,但全职员工数增加。

也可以看到,员工薪酬方面,同比去年也是提升的。

这个可能是加盟等新业态对总部人员结构带来的影响,使得本就臃肿(和拥挤)的总部更加人满为患。

好在年底他们搬家了,虽然总部人数依然臃肿,但办公环境至少不会再那么拥挤。

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的总部费用率大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虽然管理层年初表示过希望降到6.4%,但投资者可能不可如此乐观看待。(我个人依旧使用全年7%的总部费用率假设)

对于总部臃肿的情况,倘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导致总部人数和费用控制难以实施,公司其实可以考虑令若干非主营业务公司出表、甚至独立上市,如其「符合中国鼓励软件企业的标准」享受减免税款政策的信息公司「大头有智」,完全具备独立分拆上市、自给自足的条件。采用海康威视分拆新业务的模式,将其分拆出去,往后合作按关联企业方式进行并接受公众监督,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3)管理层中饱私囊?

没有的事,反倒是股权激励/购股权全员被埋。

无论是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还是购股权行使,均全员被埋。这可能是市值下跌为公司带来的压力最具象化的体现。

4)扩张太快导致利润不行?

部分原因,但可见同店下行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不完全是扩张节奏的问题,也有品牌力和宏观消费的因素。

墓地都不住了,还吃鱼?!

当然,扩张点位没选好的话,的确可能稀释当地的客群。而且点位不好,关一个店就损失好两三百万,这个也是个问题。

四、盈利与估值

在《聊聊九毛九中报业绩预警》聊过全年盈利预估:「如果维持上半年,显然就是1.5个亿左右;如果和去年下半年状况相近,就是2.5亿左右;如果消费或一些改善措施能好一些,3亿以上也能展望」;「在未见到中报前,可以暂且用一个中等情况来预估,即2.5亿左右的净利润;全年合计3.2亿」。

但看完今年密集披露的系列中报(以及又过了2个月)后,对全年的恢复不抱希望,那就按「维持上半年,显然就是1.5个亿左右」的判断,将全年净利润预估由中等调整为悲观,0.72+1.5=2.22亿人民币。营收应该在62亿左右。

对应当前市值14倍PE,看来还能跌。

五、九毛九之外的话题

这两天看了华住贝壳,都是管理层不错(至少展示出来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前者商业模式不佳,后者在商业模式不佳的基础上,地产及其关联产业链也处在(不知道会不会上行的)下行期。

商业模式不好,管理层的优秀、企业自身(相对于行业其他企业的优秀)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有限。

由此得到了一个被所有投资大师讲烂了的概念:right business远远大于right people,而且是right,不是good,是people,不是person。

这个道理是如此简单,但是我当时没有想明白、犯了错误。我犯了这么简单的错误,足见我投资水平之差,尚未入门、菜的安详。

商业模式优先,有商业模式再考虑价格。管理层只是商业模式的注脚,是排雷项、减分项,而非加分项、决定项。

这个概念几乎每位投资大师都在讲,反复讲,以后我也要经常讲。只看people的投资方式是极端错误的(除非你做风投,但风头也要看领域),我以后也要经常讲。并且反复拿自己的这笔投资举例。

具体到我个人,将九毛九移出股票池,不加仓,但将维持更新九毛九相关情况以供参考,直至不再持仓;

维持当前持仓不动,大幅下调年内估值,上沿降至5.11元人民币/股;但在4.5元人民币/股时就会减仓。

#2024投资炼金季#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投资炼金季 $九毛九(09922)$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九毛九 经营情况 餐厅变化 盈利估值 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