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自渡-,(https://xueqiu.com/4637390398/302227573)
1 最初的小米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极致性价比,以价换量+全品类代工贴牌,打造出一个硬件生态→流量池→变现。
2 由于极速扩充品类,品控+核心技术的缺陷,给小米带来了反噬。于是在单一品类经过初期爆发式增长后,后继无力,难以保持增长趋势并挑战行业龙头。
3 第二点中出现的问题,对小米品牌带来伤害,同样影响到核心产品手机的销量,这也是近几年小米手机在国内会掉出前五的原因之一。
4 硬件产品由于使用寿命问题,几年更新一次,若品控出现问题,客户就会大量流失。这就导致小米需要不断的开发新用户,营销成本很难降低。留存客户数的增长低于预期,导致这几年IOT连接设备数的增速和米家APP月活增速扩张困难。
痛定思痛!
1 持续提升研发开支,提升核心竞争力。
2 高端化+造车+线下小米之家大量扩张(更加重视国内基本盘)→扭转品牌形象。
3 核心品类自建工厂:汽车、手机、空调。
4 小米主要利润来源从最初的生态流量变现,增加一条:提升硬件毛利率,有量也要有利。
结论:最初的小米虽然业绩增速无与伦比,但属于剑走偏锋,走的不是王道。小米产品靠性价比占据市场份额,却因客户不断流失难以稳定的高速的扩大流量池,这也导致最初想靠流量池变现的策略走的困难重重。
只有高端化+高毛利率+高研发+高品控→高留存高复购!
而现在的小米,正走在这条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