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金牛远望号,(https://xueqiu.com/8545195173/302176715)
基本面没啥好说的,简单聊下资金面。
去年底我写过一篇文章☞你们割完了记得告诉我,谢谢!
文章分析了基民、股民和外资,何时能割完肉。标准是2020年6月前持有的老韭菜们割掉20%,后面进来的韭菜们割掉80%。
结论:悲观时点到2025年中,乐观时点到2024年底。
但我这两天又看了下,发现基民是真头铁,割肉速度有所放缓
下图是过去一年混合型基金的每月总份额。注意,是份额,不是规模。份额变动和股市涨跌无关,主要取决于基民申赎。
总体来看,份额确实是下降的,一直在赎回。过去一年,混合基的总份额下降了10%。
但是吧,基民并不是一直卖,而是不时来点小抄底。个别月份的份额反而有所上升,导致市场出清速度低于预期。
还有个数据,来自于封基。
2021年上半年,共成立了15只三年封闭式偏股基,总份额是223亿。
3年后,也就是今年上半年,这些基金陆续开放,可以被赎回。结果如何呢?
好消息:开放后确实被大面积赎回。
坏消息:223亿份被赎回42亿份,赎回率还不到20%。
是因为这些基金表现好,基民不愿意赎回吗?非也。
这15只偏股基过去3年跌幅平均为35%,和市场整体一致。
换言之,当初买了100万,3年后开放,现在只剩65万,亏得姥姥都不认识了。纵然如此,80%的基民依然不愿意割肉。
咱基民虽然嘴上骂得凶,从基金喷到股市,再从股市喷到宏观,最后从宏观喷到政策,但坚决不割肉,偏要在垃圾市场吃屎。主打一个受虐癖倾向,M属性拉满
这里说句题外话。我清晰记得3年前那波人买封闭基的理由:
「虽然A股偏高,但长期持有都是能赚钱的。通过买入封闭基,减少频繁交易和追涨杀跌,逼自己拉长投资期限,就能抵御短期市场波动。」
时至今日,这理由依然在,不过对象换成了银行等价值股和海外股市。
话说回来,基民们朋友们温吞水式割肉可不好。当过太监的朋友都知道,割得不干净,等于没有割
韭菜一直不出清,市场何时才能见底呢?
这么看的话,国家队不是买少了,而是买早了。
其实,咱们这的国家队(汇金公司)买入量非常大了。这点我们可以跟日本央行做个对比。
日本央行从2013年起买入日股ETF,10年时间买入35万亿日元,平均每年3.5万亿日元。个别年份比较高,比如2016年买入4.6万亿日元。
咱就按峰值5万亿算,折合人民币2400亿。
而汇金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买入了3500~4000亿的ETF。已超过日本央行的峰值年份买入力度。
如果汇金公司下半年继续以这个力度买入,总买入量将达到7000~8000亿,很接近当初盛传的万亿平准基金。
有朋友可能会说,A股当下的总市值比日股当年要高。那我们还可以算下比例。
2016年,日股总市值500~60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买入4.6万亿,占比0.9%。
2024年,A股总市值不足70万亿,汇金公司买入7000~8000亿,占比超过1%。
因此,A股国家队堪比万亿级平准基金,力度不亚于日本央行。
可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基民、股民和外资还在净卖出,虽然卖的速度慢,但总量大啊。导致国家队的买入都被抵消了,市场完全无法形成合力。
结果就是,要么一波三折、要么阴跌绵绵,市场反而更没信心
从这个角度看,姜还是老的辣。
2008年,同样是楼市崩塌,美股标普500在一年半时间里暴跌近60%。一把就跌到位了,然后就是持续缓慢的修复行情。
而A股这边就是来回折腾了。沪深300连跌3年了,各种下跌反弹再下跌,总共才跌了40%。想要跌到美股那深度,还要跌30%。
如此看来,很多时候不破不立,一把跌到位可能才是最好的。
报下格指2.36,投资机会S+。原创不易,各位大佬的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每周一三五准时更新,说不定哪天就偷袭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