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024年08月24日
中国水下通信技术里程碑式突破:成功接收 30 公里外信号,华为技术立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家利用华为开发的数据编码方式,在水下通信测试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接收到了30公里外发送的信号,超过了北约目前公开的最长水下通信距离28公里。该团队使用极化权重(HPW)编码方法,将信息调制到单一载波上进行传输和接收,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实现了超长距离零误码传输。

👨‍🔬中国科学家利用华为开发的极化权重(HPW)编码方法,成功实现了水下通信距离的重大突破,在 30 公里的距离内实现了零误码传输,刷新了公开报道中水下声学通信设备的性能纪录。

🌊测试区域水深达到 3000 米,科学家在海面以下 1000 米处部署了一个小型水听器,成功接收到 30 公里外的船只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速度达到 4000 比特每秒。

📡HPW 方法源于数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由华为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科学家联合开发。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传输信息,并消除噪声。HPW 属于极化码的一种,极化码由土耳其科学家 Erdal Arikan 于 2008 年发明,是第一个可以将信息传输效率提升至理论极限的算法。目前,极化码广泛应用于 5G 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中。

🚀此次突破标志着中国在水下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未来水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军事应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IT之家 8 月 24 日消息,据《南华早报》23 日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期利用华为开发的数据编码方式,在一次水下通信测试中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接收到了 30 公里外发送的信号,超过了北约目前公开的最长水下通信距离 28 公里。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最新的水下数据传输技术经过测试后,取得了显著成果。IT之家获悉,测试区域水深达到 3000 米,科学家在海面以下 1000 米处部署了一个小型水听器,成功接收到 30 公里外的船只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速度达到 4000 比特每秒

这一成绩刷新了公开报道中水下声学通信设备的性能纪录。极低频(ELF)无线电波能够穿透水体,但效率极低,每分钟只能传输几个字符。声波的效率较高,但容易受到海面和海底的折射、洋流及其他环境干扰,导致难以在远距离内传输大量数据。

中国团队使用了极化权重(HPW)编码方法,采用该编码方法的水下声学通信设备不需要进行数据分割,可以将信息调制到单一载波上进行传输和接收,大大减少了设备的功耗和复杂性。

在测试中,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童峰教授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在 4000Hz 至 8000Hz 的频率范围内,成功实现了 30 公里的超长距离零误码传输。

HPW 方法源于数论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由华为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科学家联合开发。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传输信息,并消除噪声。HPW 属于极化码的一种,极化码由土耳其科学家 Erdal Arikan 于 2008 年发明,是第一个可以将信息传输效率提升至理论极限的算法。目前,极化码广泛应用于 5G 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水下通信 华为 极化码 HPW 科技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