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据中国货币网发布的公告,陕西省国企建工巨头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建工”)未能按期足额兑付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本息,出现债务违约情况。
该债券名为“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简称为“21西安建工MTN001”,债券代码为102101587。按照债券发行情况,西安建工应于2024年8月18日偿付本期债券本金及自2023年8月18日至今年8月18日期间的利息,本期应偿付本息金额约为2.63亿元人民币。
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将积极筹措资金,并与债券持有人沟通后续处置方案,同时履行后续信息披露义务,并保持与持有人的密切沟通,积极听取持有人诉求。
关于违约原因,西安建工披露,因受宏观环境、行业下行及地产调控等因素叠加影响,目前应收账款回款滞后导致缺乏流动性资金,债券偿付压力较大。
西安建工一度被视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然而,目前该公司却面临着公开发行债券违约的困境。
资料显示,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是在西安本土崛起的大型国有建设企业集团。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家同时拥有建筑施工总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建设企业。
2017年9月,西安建工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绿地控股集团的战略合作,率先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后,西安建工的股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绿地控股集团旗下的绿地大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绿地大基建”)成为西安建工的控股股东,持有51%的股权;西安市国资委持有34%的股权;而西安建工的员工持股平台——西安合思合行企业管理中心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合思合行”)持有15%的股权。
这一股权分配表明绿地控股成为了西安建工的实际控制人,但西安市国资委仍然保留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2017年至2022年期间,西安建工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9.5%,利润总额年均增长60%,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位居“西安百强企业”第5名,“陕西百强企业”第14名,中国承包商80强第31位。
然而,2023年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净利润为-9.07亿元,暴露了公司在财务运营中的问题。应收账款金额高达101.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14.49%,西安建工的融资方式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但近年来公司面临着金融机构控制贷款、缩减授信的压力,融资到期还款成为一大挑战。
8月以来,西安建工集团的信用评级连续六次遭到大公国际的多次下调,引发市场关注。大公国际在其评级报告中指出,西安建工及其子公司面临信贷逾期、票据逾期、股权冻结等多项负面事项,且多家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些问题使得公司未能按期足额兑付到期的中期票据,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融资困境。
在西安建工的房建业务中,也涉及已发生债务违约的房企仍存在坏账及资产减值风险。大公国际评级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西安建工的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金额进一步下降。2023 年及2024年1月至3月,该公司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50.23%和53.21%。
截至2023年6月末,西安建工共承接13个恒大项目,合同额合计为43.04亿元,形成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存货和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合计为10.69亿元,计提坏账准备或减值准备为4.34亿元。恒大集团已发生债务违约,西安建工承接的恒大项目存在一定的坏账及资产减值风险。
评级报告还指出,西安建工承接的绿地集团项目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6月末,西安建工承接的绿地集团项目在手合同额为96.61亿元,已完工金额为72.47亿元,已回款48.99亿元,绿地集团签约销售规模持续下滑,境外美元债发生展期,流动性紧张。西安建工对绿地集团项目未计提坏账准备或减值准备。
市场机构YY评级指出,西安建工违约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
第一,“股东掏空”。绿地自身已先于西安建工违约,难以给予后者支持,并且其早已通过股东身份占用西安建工的资金;
第二,涉房敞口大。混改完成后,西安建工业务承揽规模快速扩张,并向房建领域倾斜。在业务类型上,房建占比提升,2020年以后房建新签合同额占比基本在60%以上,而市政交通及基建占比则不到20%。房建领域快速扩张的后果是,在民营房企出现大面积流动性危机后,相关风险传导至公司。
第三,西安建工的基建项目逐渐从西安市向外拓展,市外承接项目较下沉,从截至2021年3月末主要在建项目看,基建及安置房项目涉及攀枝花盐边县、乐山井研县、遂宁市。从应收账款前五大看,涉及开封经开区、阳城经开区、邯郸、菏泽市单县、汉中等地。随着地方经济财政压力加大,相应项目回款亦较为困难。
YY评级分析,西安建工虽然不是国企,但西安市国资委在此次违约事件中采取的行为仍具有参考意义。西安市国资委主要通过协调银行资源、协调部分工程项目市、区两级业主方加快归还欠付工程款对建工企业进行支持,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YY评级推测,地方国资委不会对西安建工完全托底。
西安建工的债务违约事件,揭示了建筑施工类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普遍面临的风险。其他建工企业也正在经历类似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