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金凤一号,(https://xueqiu.com/6465851184/302114848)

在《弱者体系》技术分析篇中,讲量价关系分析时,书中写道(书稿):
供求关系是趋势的领先指标。例如在一段上涨趋势顶部的派发初期,供求关系的变化一般会显示出供应开始大于需求,危险已经初见端倪。但这个时候在价格走势上,趋势形态往往还在继续向上,让人以为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趋势还会继续,这也是让很多大众投资者容易套在顶部的原因。所以从量价关系中解读供求关系,非常重要。
如果供应(需求)在某个阻力(支撑)位出现增加,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心理现象的体现。但如果在一个无明显阻力或支撑的点位出现供求关系和价格振幅的突变,那么就要警惕已经出现和尚未散播的影响基本面的信息。
因为量价关系会告诉你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解读和真实态度。比如,在一段有逻辑支持,并且趋势良好的上涨行情中,一般不会出现无理由的恐慌。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段稳定的上涨趋势行情中突然因为一则消息出现了放量下跌,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大众的解读,而且市场中总有比你更靠近信息、更了解实情的人。
举例:假如你持有一个国内的化工业股。如果突然出现一则新闻,是国外的同行,某一化工集团公司突发厂区事故。但你尚无法从新闻中判断事故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厂区是否是生产与你持股公司同类的化工产品。但此时的量价关系就能协助你的判断,增加判断的可靠性。如果此时不管是投资交流平台还是小道消息网络都在猜测国外的厂区的产品就是与你持股公司形成竞争的产品,该公司产品马上要面临涨价了。但你观察到该股的量价关系没有佐证这个猜测,那么你就要留一个心眼:相比流言蜚语,量价关系会告诉你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解读和真实态度。
欢迎加入“弱者体系研习社”(扫码请点链接)一起交流<雪球不允许附二维码>
最近,有两个金凤实际经历的投资案例中与这段的分析非常契合。
一个是制冷剂板块的故事:
$巨化股份(SH600160)$ 在大跌前,有一天(2024年7月9日)是量价齐跌的行情。那天传出来一个消息,说要给R32增加10%的配额:
“巨化三美今天调整比较多,我汇报下情况,市场传言就是三代制冷剂的这种计配额可能要调整,就是125,134A可以随意调到32,另外一个就是今天开会还会再讨论这个2035方案。就这两个事情,那首先针对第一个,我们觉得目前这些企业收到的就是通知是拿10%的125去调整到32,这个就是有些企业上报了一些方案,但是这个方案还有待讨论和批准,最多的一个上限,所以这一块儿的话,我觉得就是就是整个影响没有那么多,第二块儿就是之前这个2035的这个行动方案。里面也是利,长期也是利好32,我觉得大的趋势也是没有改变的。”
在一个制冷剂投资群里,多头们大多认为这则消息是利好。我说感觉量价不对啊(放量下跌),市场主体貌似不是这种认识。另外,顺着量价情绪去看,如果配额能政策性调整增加,那么以前敲算盘算出来的利润和情绪支撑都坍塌了。
分析完,一群持股群友跳出来批斗我说:行情一不好这个人就出来胡乱质疑,弄得大家心情不好,上次一个跟踪研究制冷剂很深的研究大佬就是因为这个人老发看空的观点,不厌其烦退群了,造成了我们群的损失。
我被突如其来的批斗激怒了,就反驳了句:“傻子是非多”。然后雪球某制冷剂意见领袖(是群主)说:“我不反对负面的观点,但我不能容忍他说话的方式……”然后我就被踢出交流群了。
大家可以看到,#弱者体系# 所说的禀赋效应,是能逻辑自洽的。比如:“我不反对反面观点,但我反对他说话太直接的方式……”这就是弱者体系所说的“弱”,要么意识不到,要么意识到也会逻辑自洽的蒙蔽自己。
但这个案例,更能说明的是量价分析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新闻,特别是复杂事件,或者是信息不完成的消息,个别人的解读能力往往是受限的。但量价关系一般会我告诉我们接近真相的人的解读以及大众的共识。
除了量价关系给出的提示外,其实事前和事中,对这个新闻的利空利多的分析是比较难的。比如当天收盘,大部分持仓投资人,甚至跟踪制冷剂的一些业内人士,还是认为这则消息至少不算是利空:
“据业内信息,会已开完,只有一直讲的下半年10%切过来的1.3万吨,没有其他有结论的实质性内容。【注:所谓的10%,就是去年底政策,有个10%的切换上限,但是各企业一般都没切。现在内贸32明显不够用了,就协商把原来的政策拿过来,特事特办临时切一下,先满足下半年32的需求,大概可以切过来1.3几万吨,也算是在政策框架内。那么,在现在32价格高位的时候,切换一些32配额过来,价格不会降,但是放量了。而125切换走一些,配额过剩情况缓解,行情或也可有所提振】”
但事后看,该消息之后,制冷剂板块经历了一次非常大的回撤。如果我们用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分析分析看:
这事情的重要性是破坏了预期,以前那种敲键盘敲出来的估值和大局观信念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所以投资不能只建立在良好的预期上,而是要立足在#弱者体系# 所说的逆向因子上。没有逆向因子,所谓的大局观投资,一次小插曲就能把信念搞崩塌了。因为投资本来就是建立在不确定上的,所以投资必须要有安全边际和容错空间。所谓的大局观,就是自诩为全能神,能看清未来三四年甚至十几年的行业格局。其实这种事就是过度自信,缺乏投资经验的表现。
另一个是化工板块的一次突发事件:
事情是2024年7月24日,突发出现了一个新闻:巴斯夫化工厂厂区出安全事故了!
巴斯夫公司在维生素A(VA)和维生素E(VE)市场上的地位非常显著。根据相关资料,巴斯夫是维生素市场上的四大巨头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帝斯曼、新和成和浙江医药。在VA和VE的生产方面,巴斯夫拥有相当大的产能,例如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工厂,VA的产能约为1.44万吨,占全球产能的27%左右,而VE的产能约为4万吨,占全球有效产能的17%。巴斯夫在VA和VE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如果其停产整顿会对全球维生素市场的供给产生显著影响。最合理的预测就是VA和VE产品会大涨价。
投资过化工股的社友(弱者体系研习社)们应该有概念,对于化工股来说,主力产品涨价,对股价的正向刺激一般是立竿见影的。金凤当时关注的关联股票是:$新和成(SZ002001)$
但是:新和成在新闻出现后的量价上是有背离的。表现为29号巴斯夫工厂出事故后,29、30日的量价状态,新和成是跌的,这是背离。
因为其他逻辑(见公众号),金凤在这里只是小小投机了一把,很快就获利卖掉了(如果消息是真的,本会有很大的一波行情)。
果然,随后就有人发帖说:
这个观点基本是印证了当天后随后一天的量价关系的。其后,新和成也出现了一波比较大的大跌。
之所以欧洲的新闻能这么快传到“大众投资者”视野里,也许是有主导资金想趁着新闻尽快派发一些仓位,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总之,弱者体系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作为“善弱者”,用一些严谨的技术分析工具去辅助决策是必要的。
最后放上那句结论:相比流言蜚语,量价关系会告诉你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解读和真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