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23日
中国还是美国“印”钱多?中美M2数据误读的一些纠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中美货币供应量M2的情况,指出中国M2数据与美国缺乏可比性,分析了原因,并对比了两国基础货币发行方式及通胀情况,还提到中国货币政策及经济现状。

🥇中美M2统计口径不一致,美国M2口径比中国窄,按美国口径计算,中国M2会减少三分之一,约为美国M2的1.2倍。中国M2科目包含内容较多,美国M2对部分项目不统计或统计方式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同,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信用派生依靠银行信贷,居民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信用派生依赖债券市场等,居民金融资产主要是证券,仅股市和债券总规模就超过中国M2、股市、债券总额。

💸中美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不同,中国加入WTO后基础货币发行主要靠外汇占款,后新型再贷款等工具起重要作用;美国主要是美联储向财政部买国债,其资产负债表决定基础货币发行数量。疫情下美国疯狂扩表,货币增发凶猛,导致严重通胀。

📈中国在疫情中承接大量商品需求,但流通中货币出现紧缩,CPI持续低迷,众多经济学家呼吁发钱刺激消费。当前国内需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7月社融数据未现积极信号,期待金融政策转向积极。

今年4月,央行公布我国3月广义货币M2超过了300万亿元人民币。由于这是个整数关口,且第一个100万亿用了57年,第二个100万亿用了7年,第三个100万亿只用了4年,引发了很多媒体评论。

其中一种非常吸引眼球的说法是:中国货币总量远远大于美国,基本相当于美日欧的总和,人民币可以把美元日元欧元全都买下来。

前几天专业金融刊物《银行家》的文章中又出现了如下表述:2024年5月末,中国M2总量相当于41.67万亿美元。2024年4月末美国M2余额为20.97万亿美元,中国M2的余额接近于美国的一倍;而美国、欧元区和英国M2的总和为41.43万亿美元,中国M2已相当于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总和。

虽然该文作者列出的数字并没有错,但中国的M2数据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却是缺乏可比性的。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美M2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美国的M2口径比中国要窄不少。

比如从科目上看,中国M2除了M1和个人储蓄、单位定期存款之外,还包括了保证金、货币基金、公积金等,而美国M2不包括保证金和公积金,货币基金仅统计零售,不包括机构法人持有的部分。

另外,中国的M2是没有设账户存款额度上限的,所有的存款都纳入统计,而美国的M2里只统计小额存款,不统计高于10万美金的大额定期存款,等等。

如果按美国的M2科目口径来计算,中国的M2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一,大约是美国M2的1.2倍左右,而不是前面说的两倍。

美国的大额存款、法人持有的货币基金、海外美元等都在M3里,但美国自从2006年3月之后就不再公布M3了,原因是美联储认为M3没有比M2包含更多关于经济活动的额外信息,并且在货币政策操作中,M3已经多年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同时搜集M3数据的成本过高。

因此美国M3总量目前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是个天量数据。

第二,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同。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也就是以银行体系为中介,信用派生过程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发放,贷款又会不断派生新的存款;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也是银行存款,都在M2里。

而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是市场主导型的标准范本,信用派生过程更多依赖于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手段,不产生M2;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也是证券,比如股票和债券,都不在M2里。

美国仅股市和债券的总规模前几年就已经超过了100万亿美元大关,比中国M2+股市+债券的总额还要高不少。因此从两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来看,仅仅比较M2数据也意义不大。

如果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合并来比较总规模,美国则要远远超过中国了。

因此,用中美M2数据来说明中国货币供应量远超美国、中国货币“严重超发”,是不准确的。

那么中国和美国这几年究竟谁“印”的钱多呢?中美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不一样,中国加入WTO以后基础货币发行主要靠外汇占款。2014年以后随着顺差占GDP比重下降,SLF、MLF等新型再贷款、逆回购等工具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规模增长总体较为稳健。

而美国主要是美联储直接向财政部买国债,所以美国发行基础货币的数量主要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为应对疫情,2020年美联储开始疯狂扩表,一年多时间资产负债表从不到4万亿美元翻了一倍多到接近9万亿,M2也一年多时间就暴涨了40%,国债规模更是从疫情前的23万亿美元暴增至目前的35万亿美元,4年多增加了12万亿美元,增幅超过50%,“印钱”要比中国凶猛多了。

正因为如此天量货币的“漫灌”,美国迎来了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通胀,不得不通过大幅加息来遏制。而中国在疫情中承接了全球大量商品需求,在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流通中的货币反而出现了紧缩,造成CPI持续低迷,连续几年距离政府3%的CPI目标差距较大。

这说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偏于谨慎的,因此众多经济学家呼吁“给老百姓发钱”,刺激消费、提升物价,走出通缩螺旋。在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环境下,要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就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这本身也是我国金融“人民性”的最佳体现。

最近公布的7月份社融数据仍然没有看到积极信号。在美联储降息逐步临近、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减轻的背景下,我们期待着中国金融政策能尽快转向积极,稳住资产价格不断下滑的趋势,走出通缩阴影,确保经济完成既定增长目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美货币供应量 统计口径 金融市场结构 基础货币发行 货币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