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024年08月23日
我国科学家带领突破磁性超导,刷新电子谱学空间能量分辨率纪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量子奇点与演生物质实验室观测到手性笼目超导振荡,刷新了电子谱学空间能量分辨率的世界纪录(1μeV)。该研究由殷嘉鑫副教授课题组带领,团队在笼目超导体 KV3Sb5 和 CsV3Sb5 中观测到手性超导能隙振荡,振荡周期为 2×2,并发现超导能隙振荡的手性可以通过施加的外磁场调控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研究团队还利用超导针尖实现了超导约瑟夫森隧道结来探测局域配对电子密度,并观测到配对电子密度为 2×2 的手性振荡。

🤩 该研究团队在笼目超导体 KV3Sb5 和 CsV3Sb5 中观测到手性超导能隙振荡,振荡周期为 2×2,这说明超导能隙在动量空间中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手性,即旋转方向不同。

🤯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发现超导能隙振荡的手性可以通过施加的外磁场调控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这表明手性超导能隙振荡是一种可调控的现象,并且与磁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研究团队还利用超导针尖实现了超导约瑟夫森隧道结来探测局域配对电子密度,并观测到配对电子密度为 2×2 的手性振荡。这为理解笼目超导体中的配对电子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研究磁性超导提供了新的思路。

🚀 该研究刷新了电子谱学空间能量分辨率的世界纪录(1μeV),为探索磁性超导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未来开发新型超导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为理解笼目超导体的奇异性质提供了新的见解。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昨日(8 月 22 日)发布新闻稿,其量子奇点与演生物质实验室观测到的手性笼目超导振荡,刷新了电子谱学空间能量分辨率的世界纪录(1μeV)

项目背景

磁性与超导一般被认为是两种互斥的量子态,然而物理巨匠 Matthias 和 Anderson 早在 1958 年就考虑过二者在晶格阻挫体系中的关联,并提出了磁性超导的可能性。

笼目(kagome)晶格是由顶点互相连接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是一种具有几何阻挫的晶格结构。

项目团队介绍

该项目由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殷嘉鑫副教授课题组带领,组建了一支由中国、瑞士、德国和新加坡学者组成的国际团队。

南科大物理系博士后邓翰宾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南科大为论文第一单位。

殷嘉鑫课题组成员还包括量子中心副研究员秦海浪、南科大物理系博士后刘国威和杨天宇。

项目历程

自 2018 年起,殷嘉鑫与合作者报道了一系列关于笼目磁体和超导体中的量子调控的研究成果,推进了前沿研究的新方向:拓扑笼目材料。

在 2022 年发表在 Nature 的综述文章中,殷嘉鑫等人指出,笼目超导体可以作为探索磁性超导的重要载体,并称其为磁性融合的超导态(Magnetically intertwined superconductivity)。

项目简介

殷嘉鑫团队在笼目超导体 KV3Sb5 和 CsV3Sb5 中观测到的手性超导能隙振荡,振荡周期为 2×2;在动量空间中 2×2 的三组散射峰强度不同,由弱到强的旋转方向可以定义出超导能隙震荡的手性。

图 1 笼目超导体内手性超导振荡示意图

通过实验发现,超导能隙振荡的手性可以被施加的外磁场调控成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地,研究团队用超导针尖实现了超导约瑟夫森隧道结来探测局域配对电子密度,并观测配对电子密度为 2×2 的手性振荡。

图 2 周期为 2a 的超导能隙振荡和约瑟夫森零能峰振荡

图 3 2×2 手性配对密度波关键证据

图 4 剩余波戈留波夫费米弧的证据

图 5 有限动量电子配对的磁性超导态的证据链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笼目超导 磁性超导 电子谱学 能量分辨率 量子调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