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睿知睿见,(https://xueqiu.com/1843761023/301878816)
中美之间的金融战早就打响了。
由于我们是防守方,所以处处受限,隐忍得很憋屈。
这下可好,中美金融战还没收尾,金融内战又打起来了。
一、真的在做空中国经济吗?
自大央妈提示长债风险以来,机构们就跟央妈对上了。
简直就是一个叛逆青年,家长说往东,它就偏偏往西。
媒体上的用语则是,做多长债就是做空中国经济。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在理性的情况下,长债利率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因此,债券常常在衰退期走牛。
然而,机构们真的在做空中国经济吗?
非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机构这么做,还是跟利益有关。
对于农商行来说,他们竞争力弱,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发不出高利率的贷款,因此盈利会受很大影响。
而此时,债券利率也很低,如果仅仅靠吃债券的利息,这些小银行也很难混。
不过,债券除了票息收益外,还有资本利得,也就是债券的价差。
只要大家都去买,价格就会不断走高,然后吸引更多的机构进场来做价差。
增强回路就被激活了。
大家想想股市牛市吧,不也一样是这样吗?
没几个人瞧得起股票的票息回报,大家满脑子都是100块买入,期望能有个傻瓜在120块给接走。
对于基金和资管类产品也同样如此。
他们还会加杠杆去做价差。
为啥呢?
因为只有他们的净值大幅增长,才能吸引到更多基民和客户购买。
想想看,2021年的公募基金不也是如此吗?
一起抱团往新能源、医药和白酒里冲。
而这个时候,基民申购最踊跃。
也就是说,这些机构不是有心要做空中国经济,借给他们胆子,他们也不敢。
二、还是被做空了
虽然他们只是因为利益而做多长债,但这个行为确实会起到做空经济的作用。
在他们疯狂的做多下,长债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非常高。
30年国债ETF今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是15%左右,如果机构加上杠杆,做出20%以上并不是难事。
10年国债ETF今年最大涨幅也有5.28%。
虽然说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很低,5年存款利率才2.3%左右,政策利率更低,只有1.7%。
但当债市走出这样的牛市后,老百姓眼中的无风险利率既不是政策利率的1.7%,也不是5年期LPR的3.85%,当然也不可能是银行存款利率。
当无风险利率如此之高时,大家想想会发生什么?
A股上市企业2023年净利润率高于5%的只有2943家。
对于其他2000多家上市公司,他们与其做企业,不如去买国债。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一样。有这么高的收益率,他们还消费吗?还买股票吗?
还有人愿意创业吗?
债市最终会抽走实体经济和股市的资金。
经济可不就脱实向虚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经济不景气,资金当然会空转啦。
经济不好,实体不愿意借钱,但这不是资金空转的理由。
一旦资金空转出投机热情,经济就更起不来了。
三、金融风险,不可小觑
除了引起脱实向虚,还可能引起金融风险。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不应该配置过高的超长期债券。
因为这会导致严重的期限错配。
一旦债券利率上升,银行就可能出问题。
去年的硅谷银行就是因为拿储户的钱去买了太多超长期限的美国国债。
结果因为美国加息,这些国债的价格大跌,导致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了。
这些机构可能会狡辩:未来会0利率,经济还持续低迷,债券还要走牛。
经济如此复杂的东西,谁能准确预测?
有多少人是因为盲目自信,忘记了风险,然后倾家荡产的?
万一接下来财政政策要出一个大招刺激经济呢?谁能提前知道?
到时候,财政出一个大招,结果首先干废几家银行,这锅该谁来背?
四、外资可能会刺破泡沫
外资在美国加息后,大幅抛售了1万亿的中国债券。
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美国的利率更高,中国的利率不断下降,是个正常人也知道选择什么。
但为啥2023年8月以后,外资大笔买入我们的债券呢?
难道他们也来做价差?
也不完全是。
之前跟大家介绍过,通过做多A债+做空远期人民币,可以获得5%以上的收益率,相当于是美元存款的利率。
很多国内的外资就在用这种方法自制美元存款。
他们能这样做是因为央妈提供了掉期点供他们薅羊毛。
而央妈的意图是保汇率,防止资金外流。
在美联储即将降息,汇率即将升值时,这个工具就会被拆掉。
那么,一旦美联储降息落地,外资很可能就会抛售债券。
如果国内机构应对不当,就可能产生很大的损失,也会给买他们产品的老百姓带来一些损失。
ps:这段时间短债利率上升得有点快。
五、强烈的“叛逆”意愿
月初,央妈下场卖空国债!
机构们不但不消停,反而是央妈越卖,他们就越是大量的买。
24附息国债11这只券,在8月6号和7号放出了1700亿的成交额。而平时的成交额才100-200亿。
这场内战着实有点猛。
最近两天,央妈卖空的意愿减弱,成交额反而缩了回去。
为啥这些机构如此“叛逆”呢?
第一,经历了3年的债券牛市,机构们的思维里全是上涨了。
因此,只要市场有回调,机构们就认为是再次上车的机会。
正所谓千金难买牛回头。
第二,下跌就是催命符
对于债基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来说,他们十分不愿意看到债市回撤。
因为他们的客户,其波动承受能力非常弱,回撤稍微大一点(比如,0.5%),就会遭遇赎回潮。
一旦赎回潮开启,他们的管理规模就会大幅缩水。
规模是他们赚钱的命根子,能不拼死保护吗?
第三,杠杆怕爆仓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资金是加着杠杆在玩。
这些人更看不惯央妈做空。
有些人可能已经失去理性了,会全力反击。
央妈在面对这群叛逆的小孩时,还真心不容易。
这场博弈估计得持续上一段时间。
六、内鬼真不少
现在资本市场就是乱。
乱成一锅粥了。
海外金融战还没结束,国内自己也打起来了。
虽说都是为了各自的利息。
不过内鬼也真不少。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