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一涵笔记,(https://xueqiu.com/7934656604/301857244)
电视剧都很难演出段永平的传奇。他在小时候还砍过柴、养过猪,但现在他是中国的隐形首富。他带的徒弟不仅做出了步步高、oppo、vivo,而且还都跟他投资苹果股票赚了几十倍,他还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老师和天使投资人。
他在40岁的不惑之年就放下国内所有成就,为爱奔赴美国。在打打高尔夫、带带孩子、做做饭的闲散中,将自己成功转型成国际知名投资家。他在2000年花了200万美金在股票市场投资了网易, 2003年,网易股价一飞冲天,段永平赚了100多倍。
2006年,段永平就花62万美元,成为第一位与巴菲特进餐的华人,此后他就成为了“中国巴菲特”中最慷慨分享的那一个。
爽文小说里面经常有一些大佬的秘法助男主一飞冲天,那么他比小说更传奇的开挂人生里,他获得并且传授给徒弟们成功的“道法”究竟是什么?
我为大家整理了截止24年他所讲的投资之道,下篇预计分享段永平回答普通人的人生问题以及做企业成功的哲理,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
问:做实业和投资想取得成功,有哪一些基本的法则是都可以借鉴?
段:做事情的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做任何事情,首先你要确认这是一件对的事情,然后你要有能力把它做对,能力是可以通过时间通过学习来得到提高的。我做事情不求快,但关键是找到对的事情,把它坚持下去。我觉得巴菲特最重要的特点也在于此。我的原则就是,发现错,马上就改。比如,有的事情现在有钱赚,但本身是错的,那你就得马上改,如果不改,那你赚的越多最后损失也越大。(2006年秦朔访谈)
网友L:段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搞不懂。巴菲特先生的原则是不要犯错误,而马云先生又强调不要怕犯错误,不犯错误将会是最大的错误。听起来都觉得很理解,可一到具体又晕了。究竟有可能会犯错的尝试要不要做呢?
段:我不知道这里所提巴菲特的原话是什么,我只记得巴菲特说过大概这样的话: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我个人理解他老人家在这里讲的是投资安全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投资到他不懂的东西里就有可能亏钱,所以要避免。这里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就不会亏钱,事实上他亏过的钱的总额比我们谁都多,因为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呵呵,光是他投在康菲石油上亏的钱就有几十个亿美金啊。我一直没看明白他为什么要投康菲石油,也许他也犯了以为看懂却实际没看懂的错误?
但是,巴菲特有今天,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少犯“原则性错误”,也就是说,他认为他能力以外的事他坚决不碰。几十年下来,他犯的错远远少于同行,仅此而已。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原则性错误的事不做。比如:他认为他“不懂的事就坚决不做”。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个。
马云讲的是另外的一面,就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问题。无论是谁,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都是有可能犯错的,好像也没听说哪个所谓成功人士没犯过错。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犯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犯错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有时可能就是最大的错。呵呵,不知道这么解释是否能明白?有时想想中文真是很有意思。一会儿说“慈不带兵”,一会儿说“爱兵如子”;一会说要“三思而后行”,一会又说要“当机立断”。呵呵,好像并不矛盾啊。他们说的都是事物的不同面而已吧?(2010-03-14)
问:怎么才能知道事情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呢?有些事只能事后知道。
段:呵呵,非常好的问题。我对做对的事情的看法是: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经常会明知不对,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肯改,结果错误变得更大。呵呵,我肯定犯过这种错误。没人不犯错,但知道这个原则的人犯错概率低,改得快,最后哪个啥了......。
问:比如说做股票,做短线就是错的事情,做真正的价值投资那就是对的事情。当然偶尔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犯原则性错误。不知道段师傅是否这样认为?
段:恩,你的解释很对。(2010-03-14)
段:什么是对的事情,这是个很容易困惑人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对的事情一般来讲是指原则性的东西,而且往往是用什么是不对的事情来表述的。比如,骗人是不对的等等。所以说,做对的事情在实际中往往就变成不对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等等。(2010-03-16)
问:巴菲特把投资说得很简单,而芒格却说投资需要很多知识,把投资说得很深奥。听他说看的书有一吨重。您怎么样认为呢?
段:他们说的都很对,角度不同。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是否理解主要是靠自己悟和实践。(2010-05-05)
【一涵注:关键在于思考,看案例积累总结什么是好的投资、什么是正确的事,下文会继续提到。】
网友:问题是开始怎么知道是对的事情呢?
段:但你肯定知道有些事情是错的。做对的事情的意思是,如果错了就改,马上改的代价最小。很多人是明知是错还要做的,但错的事情往往有眼前利益,有诱惑。比如:骗人的生意、抽烟、赌博(小赌不算,因为小赌怡情)等等。(2010-05-25)
问: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段总的这个理解,确实是很深刻的!
段:呵呵,一般人学习理解是总是觉得做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2010-06-07)
“做错的事情”的人和公司往往在侥幸活过来后还会继续“做错的事情”,就有点像骗子被抓以后往往会认为是骗术不够好而总结如何提高骗术一样。(2011-03-24)
【一涵注:很多人看线看成交量炒股赚不到钱,就想着怎么跟“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看线技术,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啦!】
段: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和理解有一点点不一样)总是可以提高的,但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非常难改变。比如说有人认为股市就是赌场,那他们就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怎么说都是很难改的;又比如习惯了看图看线的人们,怎么说都会时不时看一下的。以我这10年投资的经历来看,我还真没有见过谁真的变了。
问:如何看待企业犯错?【一涵注: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自己投资的股票还值不值得继续拿着。】
段:我一般看到企业犯错时,主要判断这个错是“做了错的事情”还是在想“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犯的错。任何人在“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为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都是会犯错的,这种错误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短期损失,但长期而言却可能微不足道。而另一种错误的损失却可以是致命的。(2011-01-05)
至于如何找到“差异化”的问题,那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事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啊。苹果能有现在这些个好东西,那也是10几20年的积累的“厚积薄发”而已。(2011-01-10)
我其实还不是很确定淘宝让人卖假货是文化问题还是技术和决心的问题。这次1688的事出来后,基本可以看出来应该是技术和决心的问题了。有了决心后,技术可能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但要把事情做对往往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如果的文化的问题的话,那可能会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都没办法解决。(2011-03-05)
所谓的“好公司”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则的公司,不是单纯利润导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对的公司。把事情做对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谁都会犯错误,好公司也不例外。有时候这些错误也是会致命的,如果你把这些叫失败的话。(2011-09-27)
问:对企业来说,“做对的事情”是如何判断的?譬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 pc部门等。是否回过头来,还是依据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相当于自己在做企业?
段:简单的东西不容易啊。“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是简单不容易的典型代表。其实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我无法判断吉利的收购案或联 想的收购案对他们来讲是否是件对的事情,但他们最后自己都会知道的。
巴菲特说“不做不懂的东西”,同时他认为自己不懂高科技的东西,尤其是不懂高科技的“变化”,所以他就不太愿意投资高科技的东西。而且他如果投的话,就会变成在做一件他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就是“不对”的事情。所以说对巴菲特而言“不对”的事情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不对,如果那些人是属于确实懂的那些人的话。
巴菲特也讲过:如果你能看懂这些变化的话,那你就发达了。【一涵注:红杉资本持续的投资成功就在于可以看懂技术生态的变化!所以我看科技公司投资主要关注红杉资本的投资方向,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新技术会不会颠覆现有上市公司,而不是一定要去做风投。】巴菲特还讲过,不要用margin去投资股票,这条大概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巴菲特的 那些曾经也“很厉害”的但同时又用margin的“朋友们”最后都破产了。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坚持不做自己认为不 对的事情。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把事情做对”是会犯很多错误的,这是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和做不对的事情分开来。关 于并购,我可以讲一个我的简单理解。如果当有人本着“大不一定强,不大则一定不强。所以要做强则先做大。”的想法去并购的话,那 结局一定是很难看的。韦尔奇的自传里写过一些关于并购的原则,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2011-01-25)
问:为什么巴菲特的儿子和芒格的儿子投资不怎么厉害。难道价值投资真的是教不会的吗?如果真的这么难,那象我们这样的小辈没什么人教,那不是更加学不会了。
段:价值投资教不会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封闭且没有逻辑的,如果不肯学的人又如何能学会呢?口口声声说价值投资的人有很多其实骨子里并不是真的理解价值投资,一到关键时刻就不行了。学价值投资不会比学钢琴容易,不是看几本书,来这个博客晃一下就能学会了。想象一下,当一个弹钢琴的人到可以靠弹钢琴赚钱的时候,要花多少工夫?要靠投资赚钱所花的工夫不应该少过弹钢琴吧?(2011-05-19)
问:我也喜欢产品单一的公司,其实像茅台,云南白药,都是产品单一的公司。甚至做人也是一样,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李昌钰就说,一生只做一件事。
段:单一比较容易聚焦,这意味着把事情做对的效率高同时犯错误的概率低。要做到“单一”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ipad和iphone有一样神奇的东西,那就是不管什么年龄段的用户都觉得这是个专门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我那个“著名”朋友李路是个孝子,给70多的老爸买了个ipad,结果老爸一天到晚地捧着ipad,还跟李路说:这东东简直就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嘛。(2011-04-09)
段: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2012-5-22)
至于怎么才能找到好公司,这本身和巴菲特关系就不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受过的训练也不同(好的职业运动员没10年8年的训练是不可能的,好的投资人也一样!)每个人对自己能力圈的界限的认识也不同。如何“把事情做对”是需要很多年的训练(理解)的。(2012-5-3)
在坚持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就行。
理解价值投资不等于就能在股市上赚到钱,就像知道要“做对的事情”的人不一定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一样。“把事情做对”需要有很多年的辛苦积累,不是看一两本书或者上几个“高手”的博客就能学会的。(博文:You Must Believe! 2012-04-26)
【一涵注:我做自媒体的首要使命就是跟大家一起做投资的道和术上“辛苦”积累,不断刻意训练自己看投资对象的能力,最终在投资上真正赚到钱,而不是像大多数人投资(投机)A股十年一无所获!】
段:说一点我特别喜欢苹果的地方:苹果是非常难见到的能够长期focus在“做对的事情”的企业。多数人在投资时很习惯去看有没有“把事情做对”这点,从而会很容易掉进短期表现当中。即使是伟大的企业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当中也是可能会犯错的,因为“把事情做对”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所谓“长期投资”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要能够相信坚持“做对的事情”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后会“把事情做对”。( 2013-02-12 )
问:投资需要信仰,也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作对,不作明知错误事情。
段:要相信的是:做对的事情最后会有好结果,或者说做错的事情最后会有大麻烦。至于把事情做对则是个过程,有时候快有时候慢,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2013-02-03)
问:要怎样才能够提高自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呢?有什么方法更好的学习吗,比如您是怎么学习在投资上把事情做对的,研究很多公司吗?
段: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啥意思?每个人都应该去找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也许开个公司并做得很好是学习投资的一个好办法,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不知道什么是好公司也是没有用的。好的商业模式加好的企业文化一般是好公司的特征。(2015-04-17)
【一涵注:我帮大家总结个定义,好公司就是产品或服务有不容易被学去的长期差异化(或者叫护城河)的印钞机。
前者保证公司的竞争小,不容易被迫降价挤压利润(所以好公司经常提价);后者赚到的钱很少需要再投入,可以避免资金被长期占用,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内地的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需要不断投钱,哪一年销售情况不好公司就非常危险,而物业管理就不要再投钱。】
问:“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小投资者,那你很可能会一直是小投资者的”。呵呵,段总有时说话好笑又有哲理。
段:“小投资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资者”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小而想赚快钱,大钱,从而铤而走险而不追求真理。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投资人不想赚大钱,知道什么不可为比知道什么可为要重要的多。(2015-04-28)
问:A股发生了大动荡,现在多庆幸自己没融资,压力小多了。觉得上证50ETF够便宜了,卖了PUT,结果还是大跌,觉得价值值了,还是会跌很多。真到了危机时刻,才会发现段总曾经说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
段: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只有在做对的事情时才能让时间站在自己的一边,不然早晚会出事的。(2015-08-10)
【一涵注:亲身经历,2015年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几天千股跌停的股灾,我还认识不少人投资带杠杆的分级B(一种特殊基金,向分级A借钱投资)跌到家破人亡;也有人从巅峰期赚千万到倒亏八百万,去证券公司求着不要平仓(强制卖他的股票还钱),融资买股相当于把自己的命交给了证券公司。】
问:聪明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大智慧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对。
段:一般来讲,聪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但有智慧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投机投的是零和游戏,投资投的是企业带来的利润。所以投资不需要那么聪明就可以了,而投机者就算很聪明早晚还是会掉坑里的。(2015-08-14)
问:这样说来,聪明只能代表做事的能力了。如果把错事做完成了,便迟早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便应验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智慧则是先有个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和品格为前提基础,再加上聪明的行动或不行动。
段:不然智慧和聪明有啥区别?(2015-08-17)
网友:我在2016年看到师兄的一句话“犯了错误立刻改正,再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于是我坚决的把一个明知是错但还犹豫的股票卖掉了,当时亏了20%,放到现在则是亏60%,借这个机会感谢一下师兄啊。经过前些天在师兄博客的讨论,关于便宜股票,我的理解是“再便宜也不能减少对公司的理解(想清楚10年以后的样子)和降低对公司的要求(所有的筛子还是要过)。”
网友: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段永平:不这么做会更不容易的!
网友:不这么做不但损失惨重,而且还会错失好的机会,时间越长这一正一负的差额越大,损失越大。
段: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2018-01-23)
段: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比如买了个好公司。举个我们自己的小例子,大概五六年前我们公司让我负责一笔人民币闲钱的投资,开始我们买的时候可能了解不够,没能完全看明白,后来觉得是买错了,最后亏了点小钱卖掉了,全部换成了茅台。如果当时不及时改正错误,可能到今天还亏着钱呢。亏钱卖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的概念的话就会容易很多(2019-04-02)
【一涵注:过去有很多朋友问我买的xxx基金、xxx股票套牢了怎么办,我的回答都是先问他当时买入的原因是否有变化,对其前景有没有判断?大多数人回答都是:没有。那我的建议就是,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买上卖出,换成更容易判断前景的xxx基金、股票。
因为没有判断,就说明自己做了不懂的投资,做了不懂的事情就是犯错,犯了错就要及时改正。迄今为止的结果是,所有人换了的结果都好于不换的结果。】
问:我想问整天看你的回答问题和巴菲特的视频能学好投资吗?
段:光整天看也许是不够的,要想要实践。如果你一直在悟的话,早晚会明白的。投资开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着马上赚大钱,一定要记得老巴那句话:“慢慢地变富”。(2019-3-19)
我主要讲投资是什么(什么是对的事情),很少讲怎么投资(如何把事情做对)。老巴得股东信应该两者都有了。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也许有很多书可以看,但最重要是能够看懂企业,看懂商业模式。(2019-4-10)
网友:段师兄,如何才算真正的看懂企业,是看懂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吗的确定性吗,还是说只要市场空间够大,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就可以?
段:不知道,我只是侥幸看懂了几个我刚好懂得的好企业而已。绝大部分我也是看不懂的,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不过我看不懂就不碰了,很多人做不到还想赚快钱。当然,我也是很想赚快钱的,但知其不可为而已。(2024-06-07)
网友:大道(段永平网名)的意思是我不赌就跑赢99%的人,唉…可是…小资金不做短线,何时能把长线被套的钱赚回来
段:其实大道炒短线也是很厉害的,不然为什么没人炒短线比我赚钱多的?全世界也没有吧?秘诀就是我知道不应该炒短线。这世界上没人不想赚快钱的,知其不可为非常重要。(2024-07-03)
【一涵注:总有很多人认为资金小做短线胜率会高,其实理性想一下就知道,做短线胜率高的只有赌场——也就是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容易赚钱。】
段:我们拿着苹果拿着茅台这么多年,老是有人在旁边一直说:你好难啊!我难吗?!难在哪里了?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容易呢?
拿着好公司比爬山这种东西要简单甚至容易很多,如果你能确定拿着的是“好公司”的话。如果你不知道拿着的是不是好公司,那你坚持什么?爬山这种事情对很多人是需要坚持的。拿着好公司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要坚持的感觉?是因为你不喜欢吗?
网友:大道,你好,请问一下,坚持做对的事和坚持做难的事,之间有关联么?
段:坚持做难的事情感觉像存心要跟自己过不去的样子。老巴都说要找三尺高的栏杆跨过去哈。坚持做对的事情虽然也不容易,但是应该是愉悦的。(2024-08-15)
【一涵注:其实段永平这里说的有点收藏好公司的意思了,就像很多人收藏喜欢的手办、黄金,哪怕它们不增值,心情也是愉悦的。很多人可能做不到完全跟他一样,但向段永平的理念学习靠拢会让自己更容易做好投资。】
下篇预计分享段永平回答普通人的人生问题以及做企业成功的哲理,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