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胡某123,(https://xueqiu.com/3963746782/301823091)
刚才汤总发了个悟空和医药研发销售政策各方面对比,打了好长一段话,结果主贴删了,另外粘出来发。游戏和医药,要国家付费和不用国家付费的区别罢了。
如果医药完全由个人支付,一点不管兜底的事,自然不存在监管,但这不现实。
很多医药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现实,把投资的失败归结为政策的无端打压,而不是自己的认知错误。
医药的核心是支付能力不足,其他的中药类产品院内市场规模不足20%,问题是有,但背不起主要的锅。
投资企业的二元简化逻辑就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定价权。
然而过去资本热潮极大推高了医药的成本,神奇吧,一般的产品都是资本涌入降低成本。因为医药选择专业性太强,消费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医药竞争玩的不是价格战,而是带金销售,于是资金涌入,带来的不是降成本,而是更高的营销费用,更分散的市场,以及更少的规模效应。
而在定价权方面,国内的单一支付方+普惠性政策方向+有限的人均经济能力,注定了这是个买方市场,企业除非做出非此不可的me only,否则不可能有欧美的定价权。
医药企业首先是企业,然后才是做医药。企业的经营环境形势,财务控制能力都不过关,是根本没资格在这个市场玩的。实验室里效果再好,没有足够低成本的量产优势,没有低成本的推广能力,换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存活。19年我评价微创,很多人喷我,可笑许多人到现在都不明白如何去看待医药企业的目前处境,认为一切都是政策问题。
事实是企业自己没做到自己的卷成本卷效率,而单一核心支付方没钱了,无论用各种政策,本质就是没钱了,你能做何寄望?
微创这几天大跌更是说明了问题的症结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带金销售,这本就是一个多输的模式,必须要改变。
所以医药就不要眼红黑猴了,认清现状,做投资向外归因来合理化自己的交易,是无益的。
相信认清现状,从中资企业目前的普遍保守风格和企业本质的角度出发,投资医药也是能有收益的。
$微创医疗(00853)$ $石药集团(01093)$ $康哲药业(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