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8月21日|据网易,近年来,多个省份都宣布要调高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上海、吉林、四川等地均在今年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秋季学期上调公办高校的大学新生学费,还有安徽等省早在2021年便宣布涨价,调价标准均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此次“涨价潮”中,高校学费涨幅普遍在30%-50%,特定学科的一学年学费涨幅最高可以达到160%。本科学费还只是个开始,在学历日益内卷的现在,许多硕士项目的学费已经贵到令人难以承受了。近年来,专硕学费还大幅上涨。据澎湃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有38所“双一流”高校涨过专硕学费。其中涨幅最夸张的东华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从每学年1万元不到直接涨到了2022年的7.9万元。学费涨价,但学历有变得更值钱吗?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处在历史高点,全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约为14年。某一线城市还出现了“本研倒挂”现象,该市今年硕博毕业生人数将超过本科生。虽然学历“通货膨胀”了,但从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来看的话,硕博生的收入的确要高过本科生,可以说在收入上,教育的确是会有回报的。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为中低收入人群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其实下降了。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而言,多上几年学也不会多赚太多钱了。很多工作根本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年轻人普遍面临着“过度教育”的问题。教育投入与回报的不成正比,使许多年轻人陷入了工作后生活质量反而下降的窘境。甚至还有人去海外花了大几十万读了硕士学位,回来发现还是不得不做月薪5000、本科生就能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