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21日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不仅仅是PTSD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介绍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界定的由创伤引起的精神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以及适应障碍。文章详细阐述了每种障碍的定义、症状、成因以及患病率,并强调了创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的谨慎态度。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历过创伤事件后,人们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反应。主要症状包括高度警觉、回避性症状、认知和情绪的负性改变、侵入性症状(如闪回、强迫性重复)以及伴分离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性侵、抢劫、丧失爱人、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童年时被忽视虐待等。

😮 **急性应激障碍**:在接触创伤事件3天后,出现与 PTSD 相似的症状,且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患病率较高,常出现在交通事故、攻击事件后。

😥 **反应性依恋障碍(RAD)**:由于幼年时期“母子依恋关系”受损造成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不爱笑、情绪反应少、缺乏社交能力、不会主动寻求安慰等。多见于孤儿、寄养儿童、被父母忽视的儿童。

😮‍💨 **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与 RAD 成因相同,但表现为过分“自来熟”、缺乏人际交往界线、主动接近陌生人等。患病率较低,但其病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 **适应障碍**:又称“情境性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悲伤、失去希望、兴趣减退、睡眠问题、压力过大、哭泣、焦虑等。常出现在遭遇重大生活变故的人群中,例如转学、搬家、亲人离世、经济问题等。患病率较高,但社会支持度高则患病率会降低。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心理创伤。

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伤,让人们的心理发生变化甚至于“得病”。也正因为它如此的重要,从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都在不断地探索到底心理创伤会带给人们怎样的影响。

创伤,作为心理咨询中必修的一课,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界定的由创伤引起的精神障碍都有哪些吧。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的一个大类。

它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其他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未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下面,来挨个介绍它们。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它应该是本篇文章所介绍的各种心理障碍中大家最不陌生的一种。PTSD描述了一种经历过创伤事件后,人们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反应。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往往很难再恢复到没经历创伤之前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和自我的恢复,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渐渐学会面对自己所经历的创伤,而有些人可能在不断被创伤回忆折磨的过程中选择了自杀。

战争、自然灾害、性侵、抢劫、丧失爱人、各类大型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童年时被忽视虐待、或者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等等都是能对人们心理造成很大创伤的事件。人们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后,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 高度警觉

这是一种神经紧张的状况,经受过创伤事件的人会非常敏感。他们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非常害怕。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种状态。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症状的确和人的“神经”有关系。经历过创伤事件后,人们的神经敏感阈会发生改变,以至于神经敏感性提高。

2. 回避性症状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一方面会回避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会主动地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记忆、思想、感觉或创伤性事件发生的地点等。

3. 认知和情绪的负性改变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会持续性地产生很大的负性情绪,并且会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方面。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极度负面的认知,例如:经历过战争并目睹战友死亡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幸存”是不应该的,认为自己不应该活着。

4. 侵入性症状

这是一种重复性经历创伤事件的症状。重复经历创伤事件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不断地做噩梦、闪回、强迫性重复等。 

图/《亢奋》

5. 闪回

它指的是经历过创伤的人会在脑海中,不受自我控制的,反复出现创伤画面的一种现象。

经历“闪回”的人会极其痛苦,因为“闪回”不会在特定的时间或者地点出现。也就是说,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可能重新体验一遍创伤。

这会是非常令人恐惧的一件事情,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未来的一年中会有一个人对你进行抢劫,但却无法预估时间和地点,那你这一年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很明显,你会担惊受怕的一直担心,并且一直处于惊恐中。

6. 强迫性重复

这是侵入性症状中最严重的一种,它包括思想上和行动上两种形式的重复。

经历过创伤的人,一方面会尽量避免回忆或者再次经历创伤,以避免重新体验痛苦的感觉;而另一方面,经历过创伤的人却又会主动地去回忆创伤事件,甚至是用行动来重现创伤情景。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境中,然后尝试着改变当时的情景,然后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控制伤痛发生的、有能力的人。他们其实并不情愿这么做,因为他们必须忍受重新经历创伤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然而这种矛盾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就像症状名字中的“强迫”一样,患者自己并不能控制。

7. 伴分离症状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会失去基本的安全感,严重的甚至会失去对社会的安全感。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重新社交,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而,他们会选择把自己“隔离”起来,同时也是与创伤事件“隔离”起来。他们会选择麻木的,解离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干脆把自己关起来不与他人和社会接触。

这种症状也会出现在经历创伤事件的过程中。例如,一个遭受强奸的女孩儿在强奸开始的时候会奋力反抗,但是因为自己无法阻止它的继续发生,女孩儿则会主动地放弃抵抗。

这个时候,她会表现出一种麻木、游离的状态,就像是“灵魂出窍”一般。

她好像站在自己身体的上空,俯视着正在被强奸身体,就像是看着其他人的身体被强奸。

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她会觉得此时此刻感到绝望、无助的其实是别人而不是她自己。

二、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指,在接触创伤事件3天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则可以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

根据DSM~5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症状在一个月后仍然没有缓解或消失,则应该转而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急性应激障碍在美国统计的患病率为20%左右。在交通事故后为13%~21%,在遭受攻击、强将枪杀事件后患病率高达20%~50%。

三、反应性依恋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简称RAD,它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和幼年时期“母子依恋关系”有关的心理障碍。

依恋,我们都知道它是儿童幼年时期形成的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纽带”。

这个纽带越是稳定,小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越自然的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反之这个小孩子就有可能形成与依恋相关的心理障碍。RAD就是这样一种心理障碍。

RAD多见于孤儿、寄养儿童、经常更换主要看护人的儿童、以及被父母极度忽视的儿童身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父母长期忽视小孩子的生理需要,并且不会给与情感反馈。例如,小孩子饿了,家长没有喂食物;小孩子摔倒了哭了,不会给予安慰等等。

通常,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孩子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不爱笑,很少有情绪反应;

    会长期表现出悲伤、无精打采的样子;

    看着其他人玩耍,自己却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安慰或安抚,并且对他人的安慰和安抚没有反应,甚至出现害怕、回避、易怒等反应。

该障碍的患病率尚不清楚,在临床中相对罕见。已发现被寄养或由收养机构养育前就遭受严重忽视的幼儿可患本障碍。然而,即使在被严重忽视的儿童中,该障碍也不常见,患有此病症的概率也低于10%。

目前,在DSM~5中有一条明确的年龄诊断标准:该障碍的症状需出现在9个月至5岁的儿童身上。并且附有一句话:“目前尚不清楚反应性依恋障碍是否会在年长的儿童中出现”。

可以确定的是,反应性依恋障碍只能在儿童身上作出诊断。

四、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与RAD的成因相同,都是由于看护人严重的社会忽视造成的儿童心理障碍。

不同的是,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表现在:过分的“自来熟”、缺乏人际交往的界线、特别主动地和陌生人接近等等,例如,他们会坐在陌生人或同伴的大腿上,甚至会毫不犹豫地跟随陌生人离开。

这种障碍也是比较罕见的,在DSM~5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患病率。但是,即使在“被忽视严重的儿童群体”中,绝大多数的孩子也没有出现以上症状,因而这种障碍的绝对致病因素还不是很清楚。

五、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又被称作“Situational depression”,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症状和抑郁症很相似。例如,长时间的悲伤、失去生活的希望、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有严重的睡眠问题、常常感觉压力很大、经常哭以及和焦虑相关的症状。

适应障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医院的精神科诊断中通常是最常见的诊断,患病率高达50%。

适应障碍经常出现在遭遇重大生活变故的人群中。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转学、搬家、家庭重组或者突然被诊断为一些重性疾病等等事件很容易引发此障碍。对于成年人来说,离婚、生育、亲人离世、经济问题、退休、遭遇袭击、失业等等事件很容易引发此障碍。

这些事件的发生通常会使得人们感到很大的生活压力,并且觉得无法适应生活中的改变。相同情况下,如果你的社会支持度很高,那患上此障碍的概率就会低一些,因为即使你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但是依然有人在支持着你。

你可能不知道,当面对一些经历重大危机或创伤的来访者时,可能并不需要咨询师立马帮助TA来面对创伤,处理创伤。

有些研究表明,武断地使用某些创伤的心理疗法,如暴露疗法,甚至可能会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

而采用“稳定化技术”,为创伤者提供一个应对创伤的安全环境,对于创伤者的状况是很有帮助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心理创伤 精神障碍 PTSD 适应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