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08月19日
上市银行基金+SPV投资超8万亿,考虑“合理节税” | 固收首席论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市场流传两则关于银行公募基金投资SPV规模限制和税率调整的小作文,经监管证实消息不实。其中,银行SPV+公募投资规模限制可能需要关注,但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的传言不实。

🤔 **银行SPV+公募投资规模限制可能需要关注**:2023年上市银行基金+SPV投资约为8.45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1%。如果将SPV+公募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压降至5%,国股行需要减少持有的产品规模合计约为1.9万亿元,影响较大的是有关股份行。 尽管监管尚未明确,但市场对银行SPV+公募投资规模限制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银行通过基金投资SPV,获得了较高的收益,而监管可能会出于控制风险和引导资金流向的考虑,对银行的SPV投资进行限制。 如果监管确实对SPV投资规模进行限制,可能会影响银行的投资收益,并可能导致银行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领域,例如直接投资债券或其他资产。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看监管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力度。

💰 **银行基金投资免税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度约为5.3%**:银行自营投资以利率债为主,基金+非标占总资产比例约为3.01%。2023年银行基金投资免税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度约为5.3%,“合理节税”是银行自营投资基金的重要原因。 尽管监管对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的传言不实,但银行基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发生调整。未来可能会调整基金投资债券取得资本利得适用的增值税。 如果未来对基金投资加税,可能会导致银行减少对基金的投资,而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领域。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看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力度。

📈 **银行自营货基投资诉求稳定,债基投资需求或转移至理财产品**:由于基本面偏弱+欠配压力,长期利率很难调整太多,短端利率主要受到资金面+理财欠配两方力量的角力。考虑到目前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处于偏高位置,曲线小幅走陡的概率略高。 银行自营货基投资诉求稳定,债基投资需求或转移至理财产品。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营投资基金的税收红利跟基金产品收益率水平正相关,收益率越高,基金产品免税效应越大。而随着债券利率下降,银行自营直接投资债券和通过基金投资债券的税收差异在下降。 因此,银行可能会将债基投资需求转移至理财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这将对基金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看市场利率的走势和银行的投资策略。

📊 **银行基金投资免税效应在收窄**:银行投资基金的税收红利跟基金产品收益率水平正相关,收益率越高,基金产品免税效应越大。伴随债券利率下降,银行自营直接投资债券和通过基金投资债券的税收差异在下降。由于银行自营投资企业债增值税大于公募基金,所以公募基金投资企业债的免税效应不会消失。 因此,银行基金投资的免税效应在收窄,银行可能会减少对基金的投资,而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领域。这将对基金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看市场利率的走势和银行的投资策略。


财联社8月19日讯(张良 实习编辑 陈林涓)近日市场流传两则小作文,财联社向监管求证后确认消息不实。

一是某行得到总局的窗口指导,行内SPV+公募投资规模不能超总资产规模得2.5%,股份制大行市5%。二是监管准备下发文件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经向多家规模占优的基金公司了解农商行持有公募债基的比重非常小,市场影响非常有限。同时,经向相关人士了解,取消银行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的传言不实,即取消税优提法不实。

对于近期市场关注银行公募基金投资SPV规模限制和税率调整问题,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孙彬彬认为前者影响或许需要关注,后者因为涉及问题较为复杂,现阶段可能还不会涉及。

2023年上市银行基金+SPV投资约为8.45万亿元,若压降国股行需减少持有产品规模约1.9万亿元

市场关注银行持有相关资产规模情况。开源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呈祥指出,2023年上市银行基金+SPV投资约为8.45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1%。SPV(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127号文规定,公募基金属于SPV,但实操中豁免穿透,后续或纳入SPV管理。

孙彬彬认为,2016-2017年规范金融杠杆行为和金融行业涉税营改增以来,公募基金受益于政策红利,摊余成本法债基、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等中长期纯债基金得到快速发展。至2023年底,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最高,为95.64%;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占比次之,为80.72%。根据2023年年报,国股行基金投资总额约3.6万亿元,其中股份行基金投资约为2.7万亿元,股份行对基金投资规模较大。

如果将SPV+公募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压降至5%,大致估算国股行需要减少持有的产品规模合计约为1.9万亿元,影响较大的是有关股份行。

上周出现银行SPV投资比例限制和公募免税取消的媒体报道,导致市场担忧银行委外收缩,但随后辟谣。全周来看,10年国债和10年国开较前一周分别下行2BP至2.18%和2.24%,30年国债下行1bp至2.39%。10-1年国债期限利差较前一周下行,信用利差整体变化不大。华泰固收首席张继强表示,当前金融体系客观上酝酿一定顺周期风险,央行需要发挥宏观审慎职责走在风险前面,只是当下基本面环境难以借力,因此调整幅度无需过度担忧,但短期央行态度仍会主导债市节奏。仍要对债市生态的潜在变化保持密切关注。

“合理节税”是银行自营投资基金的重要原因,加税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

刘呈祥统计数据显示,银行自营投资以利率债为主,基金+非标占总资产比例约为3.01%。2023年末上市银行基金投资规模约为5.5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约为1.97%,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别为0.74%/3.94%/5.84%/2.52%;基金+非标投资规模约为8.45万亿元,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0.82%/6.58%/9.84%/3.04%。

2023年银行基金投资免税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度约为5.3%,“合理节税”是银行自营投资基金的重要原因。根据测算,2023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基金投资免税收入业绩贡献度分别为 3.8%/8.0%/9.3%/4.5%。

孙彬彬指出,至于公募基金涉税问题。首先,当前对公募基金统一加收所得税的可能性较小。第二,由于国债和地方债利息收入免税由来已久,未来对持有期利息收入加税的可能较小。第三,如果未来有增税,可能调整基金投资债券取得资本利得适用的增值税。以各品种,按照上周五的收盘情况,统一下行幅度为10bp进行计算:

相较于目前公募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7-10Y债券在下行10bp时大致损失0.02%的收益率,收益率损失可能导致部分参与者退出交易,导致债券市场波动减小。加税后,由于短久期收益损失较小,相较于目前情况,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

刘呈祥表示,银行基金投资免税效应在收窄。第一,银行投资基金的税收红利跟基金产品收益率水平正相关,收益率越高,基金产品免税效应越大。第二,伴随债券利率下降,银行自营直接投资债券和通过基金投资债券的税收差异在下降。由于银行自营投资企业债增值税大于公募基金,所以公募基金投资企业债的免税效应不会消失。银行自营货基投资诉求稳定,债基投资需求或转移至理财产品。

往后看,张继强指出,基本面偏弱+欠配压力下,长期利率很难调整太多,短端利率主要受到资金面+理财欠配两方力量的角力,考虑到目前资金利率和存单利率处于偏高位置,曲线小幅走陡的概率略高,但政策选择的影响很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银行 基金 SPV 税率 债券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