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宇宙的小岛,(https://xueqiu.com/1489277358/301489653)
齐俊杰看财经可以说是我去年看得比较多的一个大V专栏了,最近听说他被封号,感觉还是有点唏嘘的,从我个人听他讲的那么多财经知识和投资方法而言,这人水平是有的,可以把许多财经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你把他讲的东西当作一个财经入门,了解最基本的股市和宏观运作的规律那都没问题,但如果拉到实战上去,可能就未必行了,事实上你听他讲什么周期景气度的,他也没敢真的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好行业来,也许付费课里是有讲的,免费的东西里只是总听他说这个那个,但一到真正讲什么行业景气度好会涨,那总是顾左右而言它,支支吾吾的,但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却总是精准评论,好像很有真知灼见似的。
事实上投资这件事真没有许多大V想像中那么容易,尤其是做产品,更是比自己做盘更难,首先这几年大行情肯定是不好的,你贸然进场去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要亏的,也许这个亏损不算什么,几年以后能加倍赚回来,但也许就赚不回来呢?像某私募一样跌到三毛钱呢?什么都是有可能的,都要做好准备,你在股市外评论两句可以,也可能自以为发现了抄底的真理,什么低估值买入高估值卖出,好像只要按照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在短期内赚钱似的,但你要真的入市玩一玩,就绝不是那么一回事,老胡炒股快一年了也亏着呢,这还是他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补仓,所谓大道易得,小术难求,投资的大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懂,但赚钱和讲大道理没关系,这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们来细数一下齐俊杰投资的几个操作,去年他觉得消费已经很低了,又是长牛行业,所以准备入场,这个观点和我的看法是差不多的,但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去年年底消费狠狠杀跌了一波,我是个人买卖当然无所谓,只不过帐面上浮亏一点,但齐俊杰就不行了,他的私募刚进消费就下跌,你让买他私募的小伙伴们怎么想?难道老齐就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老齐估计心里也急啊,于是做出了一个矮股百分之九十九基金经理都会做的事,准备放弃价值投资改走趋势交易,为什么呢?因为价值投资是有较长的投资周期的,通常是在景气度底部的时候买入,得熬过漫漫的下跌,直到下一个周期拐点的来临才能赚钱,这中间的周期动不动就是三五年甚至更长,像日本就给整了个十年,而趋势投资的周期则短得多,只要看到哪个行业趋势向上,就可以大胆进去干,不说赚多少,买进去就能涨的感觉一定很好,于是老齐就和一个普通的基金经理一样,毅然放弃价值投资那一套东西,投身到短线追逐银行股的趋势中去,但好景不长,红利很快迎来一波下跌,我估计像老齐这种人是很看不上四大行之类的愚笨企业的,他可能会投兴业招商一类灵活一点的银行股,但这一轮恰恰就是最傻的四大行顶在前面,后面的招商之类反而走得不太好,于是老齐眼看着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私募回本遥遥无期,怎么办呢,得给相信自己的粉丝们一个交代呀,于是他选择了另外一条更快捷的致富道路,就是做短线量化网格,所谓短线量化网格,说白了就是自己做庄高卖低买,跌一点就补一点,涨一点就卖一点,通过反复做差价来盈利,而大盘股的波动怎么看也不算大,当然还是做小盘量化网格来得刺激,但网格这东西吧,你做好了是盈利很快的,但做得不好也很要命,一般如果是震荡市或者涨市,那做网格都是妥妥盈利的,最怕就是大跌,而且是一去不回头的大跌,那做网格很容易把所有资金都搭进去,而且还可能大幅亏损,就以我持仓的周大生为例,今年最高的时候到了二十,最低的时候现在只有十块出头,算上分红总共跌了百分之四十五,我自己做大网格还无所谓,但如果老齐做的是小网格,而且选中了一支类似的下跌幅度很大的小盘票,那他可就惨了,假如他定的网格是百分之二点五到三,只做十个网格,那一个股票跌个百分之三十就敲入了,如果跌百分之四十五,那他的总持仓得亏个百分之二十左右,小网格就是这点不好,灵敏性太强,对急速下跌有点不耐受,我以前也喜欢搞一点小网格,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就戒了,只敢搞一搞大网格,大网格虽然操作频率非常低,但安全系数无疑是比小网格高得多了,像周大生,我做十个点的大网格,二十块卖掉以后,就是十八块补一格,十六块补一格,十四块补一格,十三块下方开始补得多了一点,而且我是小仓位大网格,怎么补也不会敲入,像齐俊杰那样子搞是肯定不行了,一旦资金用光,你要么割肉承受浮亏变实亏,要么就只有继续死等,这无疑是很熬人的,尤其是熬的基金经理们。
总结一下,像齐俊杰这样翻车的大V不知道有多少,他们的一个通病就是眼高手低,没有多少实盘特别是融资实盘的经验,拿着自己的钱搞投资和拿别人的钱搞投资是两回事情,拿自己的钱不用承担反身性风险,无论怎么下跌都稳得住,但一旦拿了别人的钱,甭管拿的是基民的钱还是拿的融资,都是要承受反身性下跌所带来的风险的,就是行情业绩越好的时候跟风者越多,买的人越多推动标的上涨,就赚得越快,如果行情不好的时候,那就反过来,越跌就越要卖,越卖就越跌,生生把你用反身性拖死。
第二个问题就是宏观的问题看似很容易判断,但实际并不容易,我去年的时候也感觉有可能会通缩,但心里想着这么大一个经济体,总有明白人吧?这治个通缩不是手到擒来,你不会的话照着别人抄作业总会吧?其结果就是这个作业真没人会抄,硬生生的把通缩越弄越厉害了,谁也不知道拐点会什么时候来,这些宏观的风险你是预料不到的,有的事情看似很容易,历史的结点该发生就会发生,但现实是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你还真不一定就能说,到了关键时候就会有关键先生站出来力挽狂澜,也许它就这样一直滑落到深渊也未可知,这些宏观上的风险,有时候你真不是凭感觉就能分析清楚的,错了的话如果是自己承担还好,就怕是搞的私募基金,那就把粉丝也坑进去了,伤的是自己的无形资产,也就是信用,这对一个大V来说,和砍他一刀也没什么区别了。
第三点就是我前面的帖子里讲过的,我们做一件事情,需要有短期回报做激励,而不能一味讲长期回报,就好像学习,如果让你一学十年,直到高考考出好成绩才算是获得了极大的荣誉感和满足感,那你这个长期学习的劲头是多半坚持不下去的,但如果是中间给些阶段性奖励,比如每进步多少名就给多少钱,那学习起来的劲头肯定会足得多,投资也是一样的,你不能说,信我者得赚大钱,如果今年不赚,就是明年,明年不赚就后年,总有一年资金会翻个好几倍,这样空头画大饼是没有用的,投资者一般没那个耐心等你好多年,最好是有点短期回报在前面吊着,这样投资的信心才会足一点,像我给自己的短期回报就是红利,我买的股票价值股居多,每过一年都有百分之四到五的分红,而且还会逐年增加,这就是我对自己投资的一个短期回报激励,我并没想着把这些钱复投进去赚更多的钱,而是就当一笔盈利看待了,想用就拿去用,想复投点就复投点,这样心态就会好许多,总是投资了一年没白忙活,多少落了点进口袋里,我想投资人对基金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最近红利会火起来?就是因为它带给人们一些短期回报,是看得到摸得到的,而不是一味画大饼,所以投资里只讲长期而不讲短期是不行的,最好就是投一部分债券或红利,再投一部分权益,这样即使权益这边亏得多了一点,你也可以把它当浮亏,而把红利又或是短债那边的盈利拿来分红,这样虽然有点自欺欺人的嫌疑,但带给人的感觉总会好一点吧?而且投了部分债基以后回撤肯定也会小点。
最后,我听说齐俊杰的粉丝群里也是搞的饭圈那一套,什么粉丝控屏,拉踩打压什么的的,这种粉丝化的行为我是最不能接受的,我认为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由意志,自己的自由意志是不容许任何强行洗脑蛊惑的,什么粉丝结晶提纯那一套在娱乐圈搞搞还行,在投资这个最需要主观判断的行业里,这样搞就太过份了,齐俊杰知道这些事情吗?我猜他多半是知道的,如果齐俊杰知道还这样搞,那就是人品不行,就是坏,他也许对投资的许多实战操作不太清楚,就这样贸贸然带着粉丝的钱投入股市,也许是天真,犯了所有财经专家都会犯的错误,像什么李大嘴,杨白龙马之流,嘴上都是接化发,一大堆高大上的概念思路,实战起来可能还比不过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别管你高深经济理论一套套的,别人直接上来抡一阵王八拳就把你给打趴下了,在中国矮股,无论你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都没有用,它该套人还是会套人,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那就是蠢,如果你明白这一点还带着粉丝的钱随便浪,那就是坏,所以这个人非蠢即坏,在我看来坏的成份还要多一点。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觉得许多全职炒股,或者随便发私募炒股的看法是有问题的,你到股市里能不能行,这个得亲自实战操作一下才知道,并不是听了什么致胜秘笈就一定能长胜不败的,别人研发个新药还讲究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的,你想全职炒股,或者发私募什么的,总要做个模拟盘吧?几年模拟盘做下来,如果证明真的能赚钱,那你可以试试看,如果只想尽快去加杠杆弄一把大的,我觉得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人家搞私募量化的都知道要回测过往数据,要模拟盘实验过之后,再小体量实操试一试,不经过这样临床一期两期三期的下来,谁也难保自己的策略就是好的,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在投资上的天赋极高,大可以先回测数据,再模拟盘再实盘这样三步走试一试,如果真能赚大钱,那也不怕多耽误一点时间,如果赚不到的话还是及早回头,就做个普通的金融消费者也挺好的,股市里还是挺好玩的,还可以学点前沿科学知识,不比打个小麻将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