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福建东兴罗西,(https://xueqiu.com/7350707350/301508600)
有人统计,截止今天,中国四大行年内涨幅工行年内涨40%,贡献沪指约400点
农业银行年内涨42%,贡献沪指约62点
中国银行年内涨30%,贡献沪指约17点
建设银行年内涨31%,贡献沪指约300点
四大行年内合计贡献沪指779点。
再加上中油、中石、权重水电,大约贡献了千点指数。
这背后可能有高层的战略,防止银行被地产和地方城投拖下水。
也有背后的战术,干“中特估”撑住指数,不发生金融风险。
但是这个背后是其他九成的中小盘股迭创新低,用血肉填平了这一切。
任何时候,历史都不会任其一边倒,因为背后周期的力量总会发生作用。
这让我想起了2010-2013年,上证连续四年下跌,但是创业板2010年已经是上涨。
印象最最深刻的是2013年,当时的大盘股已经跌了四年了,但还是跌跌不休,跌到很多人在怀疑人生;而小盘股在2013年初开始大幅狂飙,单单2013年上证只上涨了-6.7%,而创业板上涨了83%。
所以当我们再次感受那四年熊市的时候,很多手握大盘权重股的人生不如死,看不到任何收益的希望,我记得当时群里手握茅台的人争相在谩骂、割肉,因为茅台当时来到了100元;反而当时买入创小板的人感受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手里已经有大幅盈利了。
接下来2014年和2015年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我想说得是,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根据某一个“感受”而下一个结论时,这个“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嘛?
把时间拉长一点,可能会清晰得多。$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