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19日
上海“企业流失”有多严重?真相让人失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上半年有企业迁出,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从总量占比看迁出企业不算多。上海在产业升级,传统服务业转移,且迁出企业对长三角城市有反哺作用,同时上海的吸引力仍在,新兴产业发展良好。

🏭上海企业迁出情况:2024年1 - 6月,上海市跨市迁出企业12436家,占全市企业的0.4%。迁出企业中,商贸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传统行业变化明显,受多因素影响,而产业升级使传统服务业转移在意料之中。

📈上海经济发展态势:上半年上海GDP增长4.8%,低于全国增速。虽有企业迁出,但上海的吸引力未减,如莫德纳、德国霍拉等外资企业仍首选上海,且三大先导产业成绩亮眼,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定位为五个中心,政策导向变化使其更渴求高精尖企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半导体等在上海发展良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

🚀上海的区域影响:迁出企业最多的是奉贤、浦东、闵行等区,郊区面临阶段性压力,而市区尤其是虹口区、长宁区等老区企业稳定,在产业升级中走在前面。

最近看到一组关于上海企业的数据:

2024年1-6月,上海市跨市迁出企业一共有 12436家 。 

在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抢资源、抢企业的今天,上海为何会有这么 “严重” 的企业流失? 

上半年上海的GDP增长4.8%,低于全国增速水平。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上海的企业真的流失很严重,要不然也不至于经济增速滑落。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23年底,上海共有企业289.17万家,这个数据是全国第一。 

上半年迁出的1.2万家企业,只占全上海企业的0.4%。

从总量占比上看,迁出企业也不能算多。 

但是1.2万家企业,放在任何一个城市也不是个小数量。 

谁要是一年能招来这么多企业,那当地的经济发展必须原地起飞。 

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在离开上海呢?

2024年上半年上海迁出企业中,超过1000家的产业类型分别是: 

商贸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 数字创意、大健康、数字经济。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主要还是 传统的行业的变化比较明显。

像商贸服务业本身就涵盖范围很广,容易受到市场环境、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变动大也是正常的。 

加上上海本身也在产业升级中,传统服务业的转移也是 意料之中 。 

迁出并非全是坏事,上海在升级,那流失的企业也是对长三角城市的反哺。 

在前30的迁入地中,有37%的是长三角的城市。

全国诸多省会城市也都会在招商中因此获益。

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其实行业洗牌在最近5年里变化非常明显。 

从整个长三角2018年以来的企业变化数据看,建筑、房地产行业是影响最大的。 

2018-2023年长三角迁移企业TOP10产业分布/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这和整体楼市的情况是相关联的。 

也说明上海楼市的洗牌同样是非常明显的。 

目的就是清洗掉的高杠杆、高风险的企业,楼市里留下的都是安全性更高,资金充沛的企业。 

以此来适应上海楼市发展的 新阶段 。 

现在的上海,既要脱离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同时要成为全国楼市复苏的风向标。

事实上不是只有上海面临这样的问题,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都在 加速 进行。 

过去5年,上海、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均是净流出。 

2018-2023年长三角41城迁入迁出情况/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的转变,是长三角共同的命题。

这一过程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技术革新的推进以及资本流向的重新分配。

比如杭州,这些年在做的事情,是从单一的电商之城,向数字经济第一城转变、向全国专精特新名城转变、向产业地标转变。 

杭州在发力的五大产业分别是: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 

上海就更是如此了。 

上海的定位是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五个中心。 

2018年上海增加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从4中心正式转变为5个中心。 

这也是这一轮上海产业变化的 起始点 。 

政策导向的变化,使得上海 更渴求高精尖、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企业。

而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土地成本、环保政策、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下,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有走的,自然有来的。

这几年,上海成了这些企业扎堆的地方。 

企业总部、高新技术企业、央企、新消费企业等。 

国内企业落户上海的,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智能制造、AI等新兴为主。 

同时各行各业头部企业也会优选上海作为全国总部基地,毕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上海作为全国开放的桥头堡,外资企业自然也是 首选 上海。 

比如去年闵行引进了全球制药巨头 莫德纳 。 

莫德纳是全球mRNA(信使核糖核酸)三巨头之一,专注于mRNA技术基础上的药物发现、药物研发和疫苗技术。 

被称为“生物医药界的特斯拉”。 

再比如落户虹口的 德国霍拉 ,是德国最大的调节阀制造商之一。 

上海的吸引力从未下降。

尽管上海上半年的GDP增速是4.8%,但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成绩 亮眼 。 

上半年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 同比增长6.1%。

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 

成绩是有的的,只不过 上海仍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1.2万家企业的流失,要说一点影响没有,那也不可能。 

只不过结构性的变化,是上海各区需要面对的问题。 

迁出企业最多的三区是奉贤、浦东、闵行。 

浦东因为地盘大,基数高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上海郊区各区确实是面对的阶段性压力比较大。 

2024年1-6月上海跨市迁出企业TOP20产业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上奇产业通 

上半年奉贤区GDP增速1.7%、松江区增速2%,在郊区垫底。 

这和产业的变化肯定是息息相关的。 

相比之下市区受到的影响很有限,浦西的7个区加起来只占全市的20%。 

尤其虹口区、长宁这样的老区,尽管会被诟病,但是企业稳定,在产业升级中算是走在了前面。 

“低端”的在流失,而像高端装备、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变动。

这就是 真实 的情况。 

上海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创造经验、总结方法的地方。 

所以上海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中解决问题。 

一直有种声音说上海走了很多外企。 

何尝不是上海产业转型的一种 必然 。 

传统产业迁出, 新兴产业填补空白尚需时日而已。

有离开的1.2万家,也有进来的 2.4万家。

过去十年,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 增长了344%。

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上海一面链接世界,一面辐射长三角带动全国。 

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 

我们相信上海会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作者:观观,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上海产业 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 企业变迁 新兴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