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林中行-,(https://xueqiu.com/3099933422/301409752)
2024年8月16日晚,光启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主要是关于光启顺德709基地1期和2期工程总投入及预期的年产值和净利润。
正是这预期年产值和净利润引起了光启部分投资者的分歧、争议甚至不满。仔细看了这些投资者的观点,感觉直观看法的多,深入分析的少。那就说说我的看法。
一、 709基地的净利润并不等于光启的净利润
一些投资者认为光启2023年净利润就有5.8亿元了,整个709基地建完以后年利润怎么只有4.7亿?那是没有对光启2023年净利润的构成做深入分析的缘故。
光启2023年的5.8亿元的净利润中,有0.4亿为非经常性损益,1.7亿为利息收入,扣除上面两个费用以后剩下的3.7亿元才是光启在超材料方面业务的盈利。
这3.7亿元的超材料业务盈利中还得扣除研发方面的盈利、洛阳方面的盈利、深圳银星基地方面的盈利,剩下的盈利才是顺德一期工程的盈利。至于具体是多少,光启年报中并没有披露,我也不做瞎想。
二、709基地只是光启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基地
由于业务性质的不同和税收的原因,光启需成立一些其它公司来为光启尖端提供业务上的支持。最典型的是洛阳尖端,主要从事超材料产品所需的基本材料的研发和制作。光启能够内部采购的材料大部分从它那里采购。2023年洛阳尖端营收1.2亿元,净利润0.5亿元。
还有光启超材料,主要负责产品的电磁检测业务,2023年2.53亿元的营收,2.51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差不多,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我问过,主要是利息收入大部分算在该公司名下,具体数字不知道。假设为1.5亿元,则扣除利息收入外,该公司还有1亿元的净利润。
这类案例还有一些,大家自己研究2023年年报的31页和32页就知道了。
这些辅助性的公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净利润率特别高,有时远高于主公司,例如2023年光启尖端的营业收入为12.8亿元,净利润2亿元,净利润率为16%,而洛阳尖端的净利润率为42%,光启超材料的净利润率为40%。至于原因嘛,知者自知!
至于顺德尖端,纯粹就是因为税务原因成立的。原因是光启尖端注册地在深圳,纳税也在深圳,但709基地在顺德,也要向当地缴一部分税收,所以就产生了顺德尖端。
由于光启尖端具备我国军工行业所需的所有资质,所以光启在军工方面的订单基本都是由光启尖端签订的,但具体实施的不只是光启尖端一家,还有众多子公司。相当于光启尖端是一个总进气口,出气口却有好几个。
至于709基地,主要就是超材料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属于超材料整个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公告所说的预估净利润只是生产制造环节的净利润,并不是投资者所想象的公司的总利润。
但709基地的产能放大,光启的那些其它辅助性的或者上下游产业链的子公司的营业额也会跟着相应放大,公司整体的净利润也会相应放大的。
三、即使709基地只是生产制造环节,但盈利能力也不低
根据公告,709基地完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净利润4.7亿元,据此计算净利润率为23.5%。也就是说709基地即使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其净利润率仍然是比较高的。
至于光启在超材料方面的整体盈利能力,2023年光启在超材料业务的营收总计12.75亿元,净利润为3.7亿元,净利润率为29%。
为了说明光启的盈利能力,下面选中证全指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指数十大权重股进行比较。由于主营业务净利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方便起见,以同花顺f10财务分析中的销售毛利率作为比较基础,2024年一季度的具体数据如下:
航发动力为11.64%,中航光电为35.55%,中航沈飞为12.09%,中航西飞为8.05%,中航机载为25.12%,光启技术为49.64%,航天电子为19.15%,中航重机为29.76%,中航高科为41.21%,航发控制为32.91%。
从这些最新的数据可以得知,光启的产品毛利率在行业10个最大公司中是最高的。
四、产品单价大幅下降使得709基地的年产值远低于投资者的预期
根据公告,709基地除了净利润低于投资者预期外,其年产值也远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原因就是光启的第4代超材料技术的全面使用既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单价。尽管产品的毛利率仍能基本保持在50%左右,但总体产值也不可避免地大幅减少。
这也是使投资者感到709基地盈利能力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光启产品的单价比现有的产品单价高一倍,那709基地的产值应该是40亿元,盈利能力保持不变的话,那净利润就是9亿多元。投资者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但是,产品单价过高必然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光启的超材料产品首先应用的领域是航空航天尖端装备,过去光启一个总额接近20个亿、分两年半实施的订单就可以吹很久,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超材料产品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跨过了普及使用的门槛。不久的将来,如果出现远超过上述订单的更大的订单,投资者也不要稀奇。
也就是说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换来了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大,这在本次公告中也有体现(详见公告中关于调整709基地的说明)。
据我所知,目前709基地2期工程已经部分投产,产能紧张到每装备好一层就使用一层(2期工程主体厂房共5层)。不仅如此,光启还在外面寻找新的建设用地,而且还不止一处。
投资者们就静待花开吧!
林 中 行
202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