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雪林独行,(https://xueqiu.com/8047956435/301394696)
$中国重工(SH601989)$ $中国船舶(SH600150)$ 国风投基金减持重工影响分析
1、减持情况。国风投基金根据经营计划需要,计划以集中竞价及/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持有的不超过4.56亿股中国重工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00%,减持期间为2024年9月9日至12月8日。其中,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1%,即不超过2.28亿股;采用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2%,即不超过4.56亿股。
2、减持原因。有球友担心是国资委背景的国风投基金不再看好重工甚至是对造船业前景预期有变化才减持。对此,我则持不同意见。一是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依旧保持上升趋势,本周克拉克森指数收于188.7,仍呈逐周走高态势。二是目前新增订单势头依旧强劲。据初步统计,8月份以来短短半个月时间,重工已新承接造船订单约17艘,价值约16亿美元(年内单月最高),并且大连造船的订单排期已到2029年;中国船舶也同样出色,新承接造船订单约8艘,价值约14亿美元。三是国风投基金的营业期限问题。查了国风投基金的工商信息,其营业期限为2016年8月8日至2026年8月8日。因此公告中提到的“根据经营计划需要”,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依据的。此外,一季报位列重工流通股第十股东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其营业期限为2016年9月22日至2026年9月21日。结合2021年6月重工公告在2026年之前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偶然。
3、减持影响。很多球友担心国风投基金的减持会带崩重工股价,甚至会影响到船舶。其实有一个现成的类似案例可以观察。2023年3月30日,中国船舶20.29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总股本占比高达45%,成本仅约13元。由于当时股价约23元,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机构们由于获利丰厚,减持的速度很快。到了2023年6月30日,已有五家机构从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消失。从最保守的角度测算,假定上述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机构并没有全部减持完,只是持股数低于前十大中最后一位的1800万股,那么可以计算出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机构最少减持股份数量高达2.55亿股。同时,考虑到同期大宗交易只有中信证券北京紫竹院路营业部减持了1293万股。也就是说,2023年3月30日至6月30日期间,至少有2.42亿股是通过二级市场抛售的,总股本占比高达5.4%。如下图所示:
那么,在如此抛压下,船舶的股价表现情况如何呢?
按2023年3月30日收盘价23.16元,分两个区段统计:
(1)3月31日-4月30日:
船舶最高价33.45,涨幅16%;最低价22.49,涨幅-2.9%;
重工最高价 4.71,涨幅25%;最低价3.73,涨幅-1%;
同期HS300最大涨幅3.2%;最大跌幅-6.4%;
(1)5月4日-6月30日:
船舶最高价27.04,涨幅44%;最低价25.41,涨幅9.7%;
重工最高价 5.31,涨幅41%;最低价4.35,涨幅16%;
同期HS300最大涨幅1.3%;最大跌幅-6.4%;
由上图可见,船舶限售股解禁后短期内确实对股价造成了压制,船舶股价涨幅跑输重工,但在大盘走弱的背景下股价走势仍显强势;中期来看船舶股价确有后来居上趋势,最大涨幅后期高于重工。考虑到本期重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股份占比只有1%,远少于船舶2023年的5%,因此完全不必太过于担心股价会崩盘。
结论:国风投基金此次减持短期会对重工的股价造成一定影响,但程度有限;中期来看,重工的股价走势主要取决于基本面,还是要把重点放在新造船价格指数、新接订单、完工交付、手持订单等数据变化上。如果下周重工大幅下跌,我会回补之前网格卖出部分的仓位。
PS:本人重仓持有重工及船舶。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