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年年大丰收,(https://xueqiu.com/7754799211/301390673)
关于本次募投项目资金变更的公告所提业绩预期的再次点评
首先,如果从23年的收入来看,公司已经实现了超材料批产收入12.47亿元,交付产品约30吨出头,平均每吨4000万元左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截止23年年度报告披露日的数据为12.5亿元(含今年3月中旬新签订的7.2亿订单与去年底节余的5.3亿元订单)。
根据以上数据线性推理分析,如果去年30吨左右的交付量,单价4000万元/吨,那么今年生产产能60吨,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考虑产品电磁检测效率问题,交付量会略少于生产量,假定今年全年完成对应50吨的交付量,单价不变的话,也要有20亿收入了。因此,今年下半年至少还会公告今年要完成交付的新增订单数量至少在7.5亿元以上。而公司在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和互动平台上多次回复投资者关心的业绩增长问题,明确表达了24年收入和净利润仍然将高速增长(即不低于过去五年的超材料业务批产的复合增速)。因此,按其字面意思理解,这个全年增速也不会低于50%以上。即收入达到20亿以上,净利润至少要在8亿元以上(去年全年净利润中有1.7亿利息贡献,这部分利息不会年年增长,而会因为银行降息,公司募投资金使用掉而逐渐减少利息收益,因此计算业绩增速只能计算其中超材料公司在23年所贡献的近4.1亿元净利润中的扣非后的净利润3.8亿元,叠加冲回23年前8月剥离汽配业务前的亏损,就按去年全年4亿元净利润为基数计算也行,超材料批产的净利润率约32%,不含利息),20/12.47-1=60%收入增速,4亿净利润*(1+60%)=6.4亿超材料扣非净利润,再加上1.6亿元利息收入(略减少一点利息),则24年全年将实现扣非6.4亿+1.6亿=8亿净利润(保守预期)。
假定未来产品降价10%,每吨收入3600万元,则160吨满产生产,按交付量打9折,简单点按140吨计算交付总量,对应一二期满产收入就是140吨*3600万元/吨=50.4亿元收入。再按32%净利润率计算得出50.4*32%=16.12亿净利润,再加上银行存款利息1.6亿元,再简单稍微凑一点民用的电磁检测利润,则一二期满产全年净利润将达18亿元。
这是从已知业绩、产品交付量、平均单价和扩建产能所推理出的一二期满产业绩。
另一种简单的推法,假定二大整机厂的五代机平均每年在新增产能扩建完成后能实现年产150架(与美军对等,而中国的将来军工制造能力远超美国),而每架飞机假定参照沈阳方向是全隐身配置结构件(西南方向目前是部分采用,后续新机型将增加使用部件),最保守按每架3500万元超材料价值量计算(占整机裸机裸重单价的8%保守计算,不含机载设备、弹药、油料等),对应年超材料隐身结构件需求也在150架*0.35亿/架=52.5亿元。与上一段按公司一二期满产对应的产能所测算的收入相接近。
但是,以上测算没有考虑其它产品型号了。如果再考虑轰炸机、无人机,导弹,舰艇等材料需求,订单量将肯定要超过一二期产能。
因此,公司昨天披露的募投资金变更项目后所谓的一二期满产实现20亿收入,4.6亿多的净利润业绩,根本就不是业绩指引,只是一种按最低限度的信息披露要求的公告,不可能作为业绩终值目标。
因为,仅仅是今年的中报,收入如果按24吨左右(误差预期在一成左右,假定交付下限在22吨)的交付量测算,单吨平均价值量4000万元不变,也要达到9.6亿收入(交付下限是8.8亿元收入),按32%的超材料净利润率测算可实现约3.07亿净利润(按交付下限是2.81亿净利润),再加上上半年0.8亿元利息收益,则上半年综合净利润将在3.87亿元左右(按交付下限是3.61亿净利润),同比净利润增速在20-30%附近。
随着下半年二期工程将于三季末陆续建成投产(即三季末二期厂房地面一层装修完立即投产,2-5层陆续装修完成则陆续投产的最新进度安排),每投产一层将新增20吨年生产产能计算,只使用一个季度可贡献5吨生产产能,约4吨交付产能贡献。那么全年实现50吨交付产能是可期的或保守的,即24年保守实现20亿收入。
所以大家就当娱乐地看看公告就行了,谁爱那么较真就赶紧割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