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17日
复盘巴菲特8个逆向投资经典案例:绝大多数并不EASY!——写给正在抄底消费医药的自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明的市赚率估值参数,并通过巴菲特的八个逆向投资经典案例阐述其应用,还提到了对消费医药股的关注及市赚率的相关内容

市赚率公式为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R=PE/ROE),当市赚率等于1PR为合理估值,大于或小于1PR则为高估和低估。作者效仿巴菲特4折5折6折买股

巴菲特的八个逆向投资案例中,如喜诗糖果、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等,各有其特点及投资背景,且或多或少存在前景不明的问题

面对投资案例,巴菲特主要有三种抄底策略:明知业绩会崩仍抄底买入,如富国银行;企业前景暗淡初步反转重仓,如盖可保险;无视小病小灾坚定重仓买入,如可口可乐和苹果公司

作者以50%股利支付为标杆,为市赚率加了修正系数,并列出了正在关注的10个消费医药股的修正市赚率和股息率

来源:雪球App,作者: ericwarn丁宁,(https://xueqiu.com/9363345092/301393266)

为了学习巴菲特,笔者发明了一个叫作“市赚率”的估值参数,其公式为: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R=PE/ROE)。当市赚率等于1PR为合理估值,大于1PR和小于1PR则为高估和低估。巴菲特4折5折6折买股,笔者也照猫画虎4折5折6折买股。

值得注意的是,复盘巴菲特8个逆向投资经典案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并不EASY,或多或少都存在前景不明的问题,像极了我自己正在抄底的消费医药股。

1972年喜诗糖果:优秀企业的开山之作,巴菲特突破3PB心魔

1972年,因为继承人无心经营,所以巴菲特买下了优秀企业的“开山之作”喜诗糖果。ROE高达25%,买入价12.5PE,市赚率=12.5/25=0.5PR,相当于半价买入。虽然市盈率不高,但市净率却高达3.125PB,这对于习惯了捡烟蒂的巴菲特极为痛苦,好在巴菲特最终突破了心魔。2000年股东大会,巴菲特表示:“如果能够找到许多半价交易的公司,我们会喜不自禁。”考虑到喜诗糖果正是优秀企业的开山制作,所以这个“半价”很可能就包括了喜诗糖果。

1973年华盛顿邮报:水门事件总统禁令,让巴菲特最大浮亏25%

1973年,《华盛顿邮报》因为报道水门事件遭遇总统禁令,甚至可能取消旗下电视台的营业执照。ROE是15.7%,买入价8.1PE,市赚率=8.1/15.7=0.52PR,相当于半价多点。值得注意的是,买入价对应的市净率只有1PB多点,所以对于巴菲特并不算心魔。但是由于总统禁令和股市走熊的双重打击,所以巴菲特买入后最大浮亏25%,当时不少投资者都担心邮报倒闭。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在股东信里宣称最终跌到了内在价值的2折以内。解释这个略显复杂,笔者会另开文写写。

1976年盖可保险:管理层胡乱经营,巴菲特谨慎抄底

1976年,盖可保险经营困难。这家名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企业,竟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违背初衷,目标客户也不再局限于安全驾驶的政府雇员。管理层换人之后,巴菲特开始抄底,最低2美元。不过真正的大头资金,却买了可转换优先股。1980年困境反转之后,巴菲特继续加仓。当年的ROE高达30.8%,加仓价4.43PE,市赚率=4.43/30.8=0.14PR。之所以这么低估,是因为很少有人相信盖可保险能活下来。

1988年可口可乐:内忧外患之际,巴菲特大举抄底

1988年,可口可乐与装瓶商发生矛盾,新口味的可乐也遭遇市场抵制,可谓是内忧外患。1988年,ROE高达31%,买入价14.7PE,市赚率=14.7/31=0.474PR。1989年,ROE高达46%,买入价15PE,市赚率=15/46%=0.326PR。两年平均下来,刚好就是0.4PR。非常巧合的是,从那时起,“40美分买入1美元”就成了巴菲特的口头禅。至此,十年十倍的神话正式开启。

1990年富国银行:地产危机影响,买入次年业绩崩盘

1990年,美国加州地产危机导致富国银行股价暴跌。当年的ROE高达23.33%,买入价4.32PE,市赚率=4.32/23.33%=0.19PR,相当于不到2折。受到地产危机影响,即便是经营谨慎、拨备充足的富国银行也仍然无法独善其身,巴菲特买入次年便出现了业绩崩盘。巴菲特之所以敢于抄底,就是相信地产危机过后,ROE能够重回危机前的20%以上。至此,又一个十年十倍诞生了。

2008年高盛:次贷危机来袭,巴菲特买入优先股

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高盛经营困境。巴菲特买入了可转换优先股,对应当时的股价约为1PB市净率。如果ROE能够重回危机前的15%以上,那么巴菲特的买入价是6.6PE。市赚率=6.6/15=0.44PR,基本就是4折多点。比较可惜的是,次贷危机之后的高盛已沦为平庸企业,ROE普遍只有10%左右,并未达到危机前的15%以上,巴菲特的投资神迹并未重现。

2008年比亚迪:芒格强烈建议,巴菲特无奈买入

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比亚迪业绩下滑,即便当年还未结束,但ROE大概率不超10%。危机前的三年里,比亚迪的平均ROE约为16%。如果能够重回危机前的ROE,巴菲特的买入价相当于8PE。市赚率=8/16=0.5PR,基本就是半价买入。万万没想到的是,买入次年便实现业绩反转,ROE高达20%,比亚迪的股价一年十倍,市赚率也超过了1PR。在这之后,比亚迪重回平庸。市场先生给了巴菲特两次高估卖出的机会,第一次没卖,第二次等了13年。

2016年苹果:业绩短暂下滑,巴菲特乘虚而入

2016年,苹果业绩下滑,来自中国厂商的竞争压力也逐渐显现,巴菲特乘虚而入。2016年,ROE高达36.9%,买入价13.19PE,市赚率=13.19/36.9=0.36PR。2017年,ROE高达36.87%,买入价14.54PE,市赚率=14.54/36.87=0.39PR。两年平均下来,均未超过0.4PR,所以巴菲特仍在遵守“40美分买入1美元”的投资标准。今年开始,巴菲特高估大减仓,9年9倍的投资神迹再度上演。

上述八大经典案例,笔者是凭借记忆写的,大约占了巴菲特逆向投资经典案例的半数以上。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个案例是EASY的,或多或少都存在前景不明的问题。面对这些案例,巴菲特主要有三种抄底策略:

1.明知业绩会崩,仍然抄底买入。最典型的就是富国银行。巴菲特买入次年业绩崩盘。由此可见,巴菲特对困境反转相当笃定。

2.企业前景暗淡,初步反转重仓。最典型的就是盖可保险。巴菲特早在1976年就开始买入,一直慢慢买到了1980年才算结束。

3.无视小病小灾,坚定重仓买入。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苹果公司。所遇问题都是小病小灾,巴菲特短短两年便买成第一重仓。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都会惊叹于盖可保险和富国银行的惊天低估。对于这一点,彼得林奇曾写过:自己从业初期,投资困境反转股很容易。甚至已经困境反转了,投资者仍然不敢买入。到了从业后期,抢跑者比比皆是。甚至困境反转还没有苗头,股价便已开涨。

****** 华丽分割线:写给正在抄底消费医药的自己 ******

文章的最后要说的是,针对国企央企无法收购,只能通过股价上涨和股利支付实现价值回归。笔者还以50%股利支付作为标杆,为市赚率加了一个修正系数(PR=N*PE/ROE)。股利支付率≥50%的企业,修正系数N为1.0(50%除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修正系数N为2.0(50%除以25%)。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例如4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25(50%除以40%)。

笔者目前正在关注的消费医药股共有10个。分别是贵州茅台(0.64PR+3.76%)、五粮液(0.61PR+3.92%)、泸州老窖(0.37PR+4.60%)、美的集团(0.55PR+5.05%)、海信家电(0.43PR+4.74%)、格力电器(0.32PR+5.90%)、济川药业(0.52PR+4.15%)、长春高新(0.56PR+4.69%)、华特达因(0.54PR+7.44%)、传音控股(0.36PR+6.62%)。括号当中前面的数值为修正市赚率,后面的数值为股息率。巴菲特教会了我三种抄底策略,究竟如何选择,目前还在思考当中。

市赚率如何估值周期股:网页链接

市赚率如何估值银行股:网页链接

市赚率的四大隐形参数: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闭嘴吧超超 @陆冲河 @博士王神经 @曹国公李景隆 @直言不讳的勇敢

$贵州茅台(SH600519)$ $长春高新(SZ000661)$ $格力电器(SZ000651)$

********** 特别注释 **********

市赚率文章每周发布一篇或两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雪球私信联系我。收到私信后,我会定期发送市赚率文章的雪球链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市赚率 巴菲特 投资策略 消费医药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