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96老股民,(https://xueqiu.com/5818707659/301377436)
头条刷到有关东方雨虹老板李卫国的一篇文章,因为对雨虹有着特殊的感情,难免一番特别的心情,总想说一些,权且当作家常话来说吧。
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我是这样理解的:李老板会长久滞留加国,特别在中国人传统伦理中如此看重的那种场合仍然没有回来,只能说也许和马老师一样有难以言喻的原因,毕竟和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没有点事是不可能的。
雨虹之所以对我有着特殊的感情,是因为那是我投资生涯的分水岭。08年之前,或许心智未开,或许经历未成熟,或许想着一夜暴富,各种原因吧,投机炒作贯穿了我前12年的中国股市投资生涯。K线之类的技术分析书也买了很多,看了很多,自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能够找到通往财富的密码和捷径。05~07的历史级别大牛市,也确实赚了很多很多,至少在当时就已经可以实现完全财富自由的那种。然后,就如现在看一些人韭菜所为,买了割肉止损,再买再割,一年不到,大盘指数腰斩,纸面富贵也缩水了7成。那是煎熬的一年,某个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想通了,这样继续下去不行,彻底出局冷静一段时间,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工作上(刚刚体制内辞职创立公司)。
重新进入股市应该是大半年后了,在暂离股市的这段时间里,算是顿悟也罢,终于明白自己的擅长是什么,15年大企业经验,也读了正儿八经当时流行的MBA,总比多数人多一些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了解吧,至少财报看懂没问题吧,至少在某些行业的理解也可以吧。既然如此,投资无非是胜率的博弈,何必舍长取短呢?成长价值投资自此成为自己的理念。
凑巧,雨虹成为了我投资转型的第一只标的,记得那时雨虹也刚上市不到半年,全球也发生了金融危机,国家为应对危机冲击推出了4万亿投资刺激。那时的判断是除了基建,房地产行业也会是重点,产业链中发现了雨虹,认真看了上市招股说明书等材料,也详细咨询了该领域中的人,最终雨虹作为第一只中长线投资标的。记得那时还是新浪博客的时代,自己也常在上面记录一些生活点滴,包括投资方面的,对雨虹连续两年的业绩预测也八九不离十,加上运气好,雨虹连续三年高送转(2018年之前都是市场比较火的概念),两年出头的时间,雨虹算是我真正在中国股市赚到的第一桶金。
2011年5月还是6月,公司决定转型,需要比较多的现金,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于是又暂且几乎完全退出了。再次重入中国股市又是两年多以后的事了,公司基本稳定下来了,对投资又有割舍不掉的情怀。后来再也没有买入过雨虹,个中原因主要是我从2012年起就不看好中国楼市,投资的几套房子也陆续卖掉,当然事后去看,这是重大判断错误,只是中国楼市又有几人能看明白呢?再以后,也持有过不少牛股,有的赚的比雨虹多,但已经没有了雨虹那种特殊的情感了。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一两千股当作纪念,要不作为短短不到10多年,最高涨幅180倍的中国大牛股之一,作为拥有并见证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也算颇有一番自豪感的。
题外话,对于雨虹未来,很久没关注,也不想花时间看材料,没有多少可说的。只是从感官上总体上来说,一家企业的发展和行业大势紧密相关,更何况牵扯非企业经营上未知却存在很大可能的风险。$东方雨虹(SZ002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