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胡同儿串子,(https://xueqiu.com/1142116395/301352187)
感谢互联网的学习便利性和资料收集的效率。
密集的连续两天看了近期(一个季度内)各大车厂、第三方供应商,对于辅助/自动驾驶的视频、音频和采访文章等内容。
集中交叉对比对于技术路线、实现时点、遇到的问题、预期的问题等等的认知点评。
为避免无效的争论浪费时间精力,不聊我自己的结论。但提供几个思路点供参考:
1、都谈到的对标对象是谁,谁就是心中实质的NO.1,人只会和心目中的第一比,不会和老二比,或者认为自己就是保二争一的选手。
2、CTO 或者技术背景的CEO在谈论技术等问题的时候,虽然不会公开点名对手谁在扯淡不靠谱,但很多会委婉的说一些觉得不对的东西,只要你看的足够多,你就知道他们在内涵谁,内涵什么,那被内涵的不一定就有问题,但肯定有争议,两家以上都内涵的,则大概率有问题了。
3、越能坦诚的说自己遇到的问题的,谈细节越多的,越可能有实质进展,至少知道自己的短板后面什么地方要加大投入。越口号多,无细节都是宏观的,小概率是大天才准备一鸣惊人,大概率还是泛泛而谈,绝对落后。
4、很多人引用客户怎么怎么说的话语,其实反而是自己最想说的,尤其这段涉及内涵别人的时候。
5、融资需求越近的说的水分越大,经营压力越大的水分越大。
6、超过一小时的视频or音频的,有的自己开头和后期说的都逻辑不自洽,就能知道在忽悠。
投资方面:
1、如果未来他们都能上市,最好的组合不是做多你心目中的那家,而是多你觉得靠谱的,空你觉得不靠谱的。
2、谁是绕不过去的老大其实他们都告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