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16日
《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白皮书》发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受全球经济迟滞等因素影响,增长态势趋缓,传统资本驱动模式遭遇挑战。本文探讨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行业分布和未来趋势,并指出资本赋能向资源赋能的过渡是独角兽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受全球经济迟滞影响,增长态势趋缓,传统资本驱动模式遭遇挑战。 独角兽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中国独角兽企业正从模式创新为主导转向技术创新引领,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持续攀升。 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具有产业集聚效应,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北京等地,但创新浪潮正持续扩散,中西部地区覆盖和渗透开始加剧。

📈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模式正发生转变,资本赋能向资源赋能过渡,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路径,突破资本和资源的瓶颈。 由于目前投资回报预期下降,不利于独角兽企业融资,传统“讲好商业故事——融资——烧钱换用户——境外上市”的路径标准打法基本不成立。 企业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市场拓展、营销推广、协同发展市场等方式,实现不依赖外部融资的自我增长。

🚀 天九企服即将正式启动的“独角兽企业增长第二曲线”,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由资本赋能向资源赋能过渡”思路。 天九企服将帮助独角兽企业突破资本和资源的瓶颈,协同发展市场,加速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不依赖外部融资的自我增长。 天九企服作为独角兽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将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市场拓展、营销推广、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创新时代,独角兽企业以其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正在重塑着传统行业。8月15日,国研经济研究院与天九企服联合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以期展现中国独角兽成长路径,为中国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白皮书》指出,作为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巨大成长潜力的企业群体,一直以来,独角兽企业都被视作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市场主体,同时也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过去十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依靠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强大的资本市场等成长路径,发展迅猛,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版《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GB/T 41464-2022),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23家独角兽企业,92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上述独角兽企业为2014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成立的不满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选取2015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成立的不满9年、估值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

 

《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白皮书》发布现场

然而,近两年由于全球经济迟滞,中国独角兽企业增长态势趋缓,与美国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意味着,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独角兽企业更多依赖资本注入的传统成长模式遭遇挑战。新经济形势下,独角兽企业该如何直面挑战,跨越发展瓶颈?有没有助力中国独角兽企业健康成长的更好模式及路径?成为各界亟需破解的重要问题。

主攻方向——发展独角兽助推新质生产力

《白皮书》指出,多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而新质生产力又是支撑和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其间,独角兽企业做出重要贡献。

数计显示,2014-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预计2025年这一比重将升至17%;2012-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升至41.5%,2023年突破55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上述数据,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发挥出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正从模式创新为主导转向技术创新引领,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独角兽企业引领新领域、新赛道发展,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赛道成为新晋主阵地;而在GPU芯片、半导体材料、氢能、新型储能、可控核聚变、合成生物、大模型等硬核科技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同样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投资“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被广泛视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领域。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有多达50家独角兽,占比9.6%;其次是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领域,有43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域有28家,位居第三。独角兽阵营,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随着未来国际间科技创新竞争的加剧,在新质生产力赛道,独角兽的带动作用将更为凸显。

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

生态现状——由区域产业聚集向全域创新发展

《白皮书》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分布具有产业集聚效应,523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区(含香港特区)的61个城市。以省级单位来看,高居前三名的是上海、江苏和北京,分别有94家、85家、82家;广东、浙江、山东分别有74家、71家、22家。从全国范围来看,创新浪潮正持续扩散,中西部地区覆盖和渗透开始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的创新能力、创业生态、产业布局逐步得以兑现的同时,各地为了培育独角兽企业,均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这让更多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不断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汇聚,成为各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白皮书》

为培育独角兽企业,各地方政府还遴选了所谓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大力支持其发展壮大——92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区的63个城市。其分布大体与独角兽企业一致。以省份分布来看,江苏以306家高居榜首,上海148家位居第二,北京、广东分别以140家和109家紧随其后;数量超过10家的仅有10个省市。以城市来看,上海、北京分居前二位,苏州和南京则分别有135家和101家。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比重亦在提升。从所属行业来看,有14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领域,占比达到15.2%;10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研究和试验发展领域;7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同样是诞生潜在独角兽企业的主力领域。

模式突围——资本赋能向资源赋能过渡是趋势

众所周知,受制于创新资源分散、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环境收紧及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等叠加因素影响,近两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新增数呈放缓之势,并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白皮书》亦明确指出,由于目前投资回报预期下降,不利于独角兽企业融资。

基于独角兽企业生于创新、长于资本、成于市场的特有属性,在当前从世界局势到宏观经济,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传统支柱产业到新兴产业,不确定性不断冲击风投市场,也在同步加速海内外独角兽生态的重塑。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成为独角兽发展的重要课题。

《白皮书》指出,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和宏观经济形势,依赖资本注入的传统成长模式正遭遇挑战,过去“讲好商业故事——融资——烧钱换用户——境外上市”这样路径标准的打法基本不成立了。这条传统路径如果走不通,企业则需寻找新通道。而赋能型独角兽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天九企服即将正式启动的“独角兽企业增长第二曲线”,或为独角兽市场繁荣壮大,提供一条全新的“由资本赋能向资源赋能过渡”思路——不仅为企业提供市场拓展和营销推广的解决方案,还帮助它们突破资本和资源的瓶颈,协同发展市场,加速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不依赖外部融资的自我增长。

作为《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白皮书》的联合发布方,国研经济研究院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社发起设立,依托国家高端智库的专家资源和中国经济时报的媒体资源,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使命的高水平智库平台;天九共享智慧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11年,是基于百万企业家大数据的独角兽企业孵化加速平台,通过促进传统企业与准独角兽企业抱团发展,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为独角兽企业加速,帮助传统企业转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独角兽企业 资本赋能 资源赋能 新质生产力 企业孵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