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16日
“NMN”暗涌:化妆品战争主线,正从化学合成转向生物技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化妆品行业正经历着原材料研发和应用的激烈竞争,新原料备案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未来产品竞争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化妆品原料的演变,从早期的矿物油到如今的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物,并重点探讨了NMN在抗衰老领域带来的竞争压力。

🤔 **化妆品原料的演变:**从早期的矿物油到如今的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物,化妆品原料经历了从低成本、配方点单到注重功效、差异化竞争的转变。例如,雅诗兰黛的“BFL”和欧莱雅的玻色因都体现了原料创新在产品竞争中的重要性。

🚀 **新原料备案趋势:**自2021年新原料备案“开闸”后,备案数量持续增长,其中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物的增速更快,化学成份的占比逐年下降。这表明化妆品行业正向着更加自然、安全的方向发展。

🧬 **NMN引发的竞争:**NMN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抗衰老成分,其备案数量迅速增加,反映了行业对该成分的重视和竞争压力。从传统的化学合成转向生物技术生成,也表明了技术创新在原料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 **监管和创新:**监管的完善和政策的指引促使化妆品行业更加透明,并倒逼国内企业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带来差异化竞争,讲出新的故事。但同时,NMN等热门赛道也面临着激烈竞争,跨界玩家的加入更增加了竞争的复杂性。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卷成份时代的化妆品行业,本质上是原材料研发及应用的比拼;爆款虽有营销成份,但底层的支撑必不可少,每一款原料都是新故事的落脚点。

2021年5月开启新原料备案以来,与年俱增的材料又暗示着未来产品怎样的竞争走向?

01 故事的落脚点,竞争的出发站

不论是古埃及人在部落祭祀活动中在皮肤上涂抹动物油脂,还是我国商末时期就已经流传的“燕支”,在相当程度上与黑格尔所说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相呼应。

有需求,就为商品供给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开启了合成化妆品时代,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开始盛行于世,但诸如低成本、配方点单、工艺粗糙等隶属早期工业时代的产品属性同样烙印在化妆品行业上。

经济的发展推动消费升级,既有来自横向品牌多样化的需求、也有来自对现有产品的纵向的高阶追求。

1928年,雅诗兰黛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精华素特润修护露( Night Repair,小棕瓶 ),创造性地在产品中添加了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 简称“BFL” ),首创细胞修复、夜间修复等概念,并且采用滴管式设计、微乳液配方。

不仅在护肤品行业定义了“精华”这一品类,更是开启肌肤修护的新纪元,也凭借此经典之作奠定了雅诗兰黛跨世纪的成长基础( 纵使近百年时间仅仅迭代了6次,依旧是该品类最炙手可热的产品 )。

无独有偶,相比雅诗兰黛依靠先发合作取得的原料,大西洋另一侧的欧莱雅集团在玻色因上深耕十余年:

其在2006年正式研发出玻色因并首次在兰蔻品牌上推出产品,随后应用在高端的赫莲娜、中端的修丽可和薇姿以及大众线品牌上,凭借专利的垄断以及附带的稀缺性让欧莱雅享受了十余年专属的超额收益。

要清楚的是,不论是BFL的屏障修复、玻色因的抗衰老、( 宝洁一手培养的 )烟酰胺的美白,还是近年崛起的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等,都是作为产品功效依赖诉之的故事的一个落脚点,亦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出发站。

重要的是,不论是所谓的海外奢侈品牌还是国内的新兴产品,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多样化需求( 消费降级或者理性也是其中的一种 )。

而 在品牌商/厂商之间相互竞争中必然诞生的产物则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越来越深,从简单的知道功效到深入地了解成份组成以及成份的作用,反过来也对产品有着更为严格的实用性要求 。

02 化妆品的“芯”趋势

“无功效,不护肤”这六字箴言呈现了当前化妆品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而功效的体现本质上仍需依靠原材料/成份作为载体,可以说原材料/成份组合是所为功效型终端产品的“芯”

2021年伊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化妆品监管体系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进而在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则是对产品的源头进行监管层面上深化。

自2021年新原料备案“开闸”后至2024年上半年共录有165款新原料备案( 其中4款备案注销 );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6款、42款和69款(注销2款),而2024年上半年便完成了48款(注销2款)新原料备案,净增加数占2023年的68.65%,全年大概率仍维持增长趋势。

其中,化学合成物类型的原材料尽管仍在逐年增加,但是来自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的原材料增速更快,化学类占比自2022年的64.29%逐年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1.67%;

并且,在2022年及2023年备案的63款原材料中超30款为辅助剂( 成膜、增稠、乳化 ),25款与护肤相关的材料中仅有7款涉及抗氧化/抗皱。

此外,政策明确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化妆品,在此影响下,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材料的备案数量持续大幅增加,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4款和16款,而2024年上半年就备案了17款。

整体上看,化学成份尽管在表达上更易于验证,但趋势已经往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物上转移

化妆品领域绕不开的就是美白和抗衰两大话题,尤其是抗衰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追求不老”的理性平替。

2022年至今,包括敷尔佳和华熙生物在内的品牌商纷纷布局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共录得10次备案记录,并且从传统的化学合成转向了生物技术生成。

NMN最早于2013年被美国“抗衰教父”大卫·辛克莱教授发现能延长小鼠寿命而闻名于世,此前多用于保健品中,被誉为“不老药”;

但在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函明确指出:NMN在我国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

而随着本土企业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也开始“松绑”,且备案中的NMN功能从皮肤保护剂、保湿剂逐渐扩展至抗皱剂、抗氧化剂。

根据“美业颜究院”数据,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NMN化妆品完成备案,涉及80多个品牌,在抗衰这一赛道从原料到产品都显示出巨大的竞争压力。

03 结语

监管的完善与政策的指引能够让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更加透明,也在相当程度上倒逼国内企业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带来差异化竞争,只有差异化才能讲出新的故事。

但是从争相涌入NMN来看,核心的赛道依旧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样,2022年至今包括东阿阿胶和燕之屋在内的5家“外行”也在跨界,带来创新的同时或许也成为新的搅局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卿照”,作者:Adam,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化妆品 原料 竞争 NMN 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