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16日
外星人培育指南:大陆,海洋,以及让板块漂移5亿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这份指南详细阐述了如何从零开始培养外星生物,并演化成复杂生命。文章强调了岩石行星、宜居带、构造运动等关键要素,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创造复杂生命的概率和挑战。

👨‍🔬 **准备素材:** 首先需要一颗岩石行星,位于宜居带内,并拥有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此外,需要冰质小行星来创造海洋,以及构造运动来促进生命进化。

🌍 **构造运动的重要性:** 构造运动是创造复杂生命的关键要素。通过大陆漂移、山脉隆起、河流形成等过程,构造运动改变了地球环境,促进了生命的演化。

🤔 **低概率的成功:** 研究表明,具备大陆、海洋和持续板块构造的行星在整个银河系中比例不到万分之四,这意味着创造复杂生命的概率非常低。

🚀 **人类的意义:** 尽管成功创造复杂生命的概率很低,但我们人类的存在证明了生命的奇迹。人类作为宇宙中万里挑一的存在,应该珍惜生命,并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宇宙的遗憾:** 如果人类无法成为成功的文明,整个宇宙会感到遗憾。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文明,并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这份指南将教会你如何从零开始培养出自己的外星生物,并演化成复杂生命。

如果能备齐以下素材,并按照这份指南进行操作,那你说不定“很快”就能拥有整整一球的外星人了。

准备素材

要培养外星生物,最重要、最基础的素材便是一颗行星。它在银河系中很常见,读者们应该能很容易地寻找到至少一颗。

这颗行星最好是石头做的,也就是岩石行星。它还得处在宜居带内,离太阳不近不远,表面不冷不热。

这类行星并不少见,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400亿颗。

宜居带分布|Chester Harman,作者翻译

此外,它的恒星最好和太阳一样年轻力壮——不然还没等发展出智慧生命,来一发氦闪就游戏结束了。

如此一来,你可选的行星又少了一些,但仍然有110亿颗左右。

海洋和大陆不是行星的标准配置,但它们是创造生命的必须条件。本指南推荐将冰质小行星丢到地表,读者们路过小行星带的时候可以顺便捡几块,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创造海洋。

在旧版的外星生命培养指南中,操作步骤便到此为止。许多读者成功创造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却从未出现智慧生物的案例。

不用灰心,本指南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大幅提高进化概率。

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罗伯特·斯特恩教授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塔拉斯·格里亚教授的论文,要想创造更复杂的生命,除了大陆和海洋,还得有构造运动

来点催化剂

大陆漂移,沧海桑田,巨大的大陆板块在地幔之上不断地移动、碰撞,创造出巨大的山峰或峡谷——这就是最浅显易懂的构造运动。

这和创造智慧生命有什么关系?我们动手试试看就知道了:

一颗诞生7亿年的年轻行星上,有着绿色的海洋、闪电,以及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在海洋深处静静地复制,时不时突变一丁点儿基因。

太古宙时地球的模样,注意右边浅海里的叠层石,那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地球上蓝细菌的“家”|Tim Bertelink

直到行星的11亿岁生日,一些蓝色的细菌出现了:它们能吃掉甲烷,产生氧气。蓝细菌们开始辛勤工作,大量的原核生物却遭了殃,纷纷灭绝——“氧气是剧毒的”,这是属于它们的思想钢印。

氧化事件愈演愈烈,一部分海洋都被染上了铁锈的红色。甲烷越吃越少,整个行星也越来越冷,甚至进入过一段寒冷的冰期。

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大改造,在行星28亿岁时,整个世界被改建成了全新的毛坯房,生命进化也按下了暂停键

这一停,就是10亿年。地质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作“无聊的10亿年”——主打一个躺平,连火山都懒得喷发几次。

掐指一算,行星都38亿岁了,我们培养出来的生物大军依然是细菌和古菌,这可不太妙。

不用担心,读者只需要在进化停滞时,手动开启“构造运动”的选项,生命就会开始迅速进化。倒也不用持续太久——让板块漂移5亿年以上就行,这可比过去的30亿年短暂了太多。

在“无聊10亿年”的末尾,板块构造漂移缓缓启动。随着地球40亿岁生日的到来,现代的板块构造开始形成,生物圈终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全新的山脉开始隆起,雨水拍打着远处的岩石,顺着山谷汇成河流,将埋藏了数千年的营养送入海洋。碳和铁被河流与尘土掩埋,它们再也无法消耗氧气,气候开始改变。蓝藻们肆意地生长,但与数亿年前不同:全新的海洋也正在大陆的裂口之间形成,不再有任何一处港湾是终生的家。

动荡的环境逼迫每一个生命都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它们开始进化。

在这颗行星41亿岁的时候,海洋中的生命已经生机勃勃。

在它42亿岁时,鱼类终于做好了登陆的准备。

又经过近4亿年的自然选择后,一只双足站立的猿类抬头望向了星空。

这样就能造出外星人了吗?

很明显,上面举的这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地球和我们人类自己。但只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操作,读者们有很大的概率成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复杂外星生命。

只是,虽然宜居带内的岩石行星并不难找,但具备板块构造的却是万里挑一。

为了说明这事儿有多难,罗伯特·斯特恩教授选择了德雷克方程。

第一次寻找外星智慧生命会议的铭牌,上面是德雷克方程 | Tom Barclay

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数学公式,只是简单地思考“哪些东西会影响外星人的存在”,再把它们的概率相乘。更通俗地来讲,就是有理有据地“猜”。

罗伯特·斯特恩教授认为陆地、海洋和板块构造是必需品,因此他计算了宇宙中具备大陆和海洋的宜居行星占比:0.02%到1%,以及板块构造能持续运行5亿年以上的概率:17%。

如此一来,他们发现整个银河系中,能够发展出复杂生命的行星比例还不到万分之四。

这还只是从简单生命进化到复杂生命的一道槛,而从复杂生命中再涌现出智慧,或许还有更高、更难的关要过——至于成功的比例有多大,就是另一个充满了争议的话题了。

换言之,银河系很可能是个空空荡荡的大礼堂,只有人类在拼命地四下张望。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在我们脚下随着地幔缓缓漂动。

不过罗伯特·斯特恩教授并没有感到失望。他引用了另一位合著者塔拉斯·格里亚教授的话:“如果我们没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文明,整个宇宙会感到很遗憾。”

地球生物已经度过了如此久的时间,而我们才刚刚出现在地球历史的最后一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万里挑一的存在——人类或许能在未来证明,这种特别是有意义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星生命 行星 构造运动 生命进化 德雷克方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