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表舅是养基大户,(https://xueqiu.com/1558671310/301195210)
我们每天上午聊一次海外市场,中午聊一下国内债券市场,评论区或者私信里,问的最多的问题,且在两个号会产生交集的,就是:表舅,美债基金还能买吗?
是啊,央妈其实也想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买1.X%的A债,不去买4.X%的美债呢,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啊!
上午,又有小伙伴提出来,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而且今晚刚刚美国的经济数据超预期,美债大幅上行,值得今晚展开聊几句。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
一是要不要做多美元债?
二是QDII额度没了,如何做多美元债基金?
如果大家想以后推美债产品,推互认基金的,建议收藏一下这篇。
......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做多美元债?
考虑到美元债基金,其实是跟着美债走的,所以我们还是把美国国债作为跟踪标的来分析一下,回顾一下,我们对美债基金的观点,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我们看下面这个图,2年期美债的走势图(不好意思,我截图的速度,赶不上美债上行的速度,截至晚上9点,2年期美债反弹到4.1%了)。
第一,起始看多阶段;
第二,强烈看多的阶段;
第三,开始谨慎的阶段,我们8月6日,上周一,在《网页链接{carry trade unwind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巨大}》中,提醒大家,短期来看,做好阶段性调整的心理准备;
第四,也就是现阶段,兼具胜率和赔率,我们本周二,在《影响美股的三要素》中,提到,“大家手上的美债基金,最痛苦的短期回调可能快过去了,未来5个月的时间,继续还会交易降息的逻辑,可能呈现,震荡(交易预期和幅度的拉扯),但整体下行的趋势。”,美债前两天又小幅下行。
由于2年期美债,对降息预期和货币政策高度敏感,且单一因素的权重占比非常高,所以整体判断的难度会小一点,只要盯着CME的降息概率,整体的胜率还是比较高的,并且今晚美债反弹上行,实际是进一步增加了大家短期的胜率和赔率。
所以,对于至少未来3-6个月的美债,依然是全球性价比和确定性最高的资产之一,看下图,之前给大家展示过的,降息前后50个交易日,2年期美债的走势图,目前9月降息铁板钉钉,大家仅仅在交易是降息25bps还是一次性降息50bps。
这是第一个问题,要不要做多美债?答案是可以有,而且短期越是上行,胜率和赔率就越好。
......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QDII额度没了,如何做多美债基金?
好,在确认了资产收益的趋势判断后,回到另外一个问题。
看好美债,但是QDII的美元债基金限购,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QDII额度本来就很珍贵,而权益产品比美元债的产品管理费高,而且权益产品的粘性还强,弹性还大,如果有少量的额度,肯定是紧着让客户买权益、买纳指,所以各家的QDII美元债基金,要么限购,要么直接停止申购,这也挺崩溃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么多卖方、这么多大V,开始转而关注互认基金,通过香港的互认基金,去曲线救国,买入美元债,而且买了之后,最近发现还挺香。简而言之,一句话定义互认基金,就是:
相对于QDII的美元债基金而言,额度管够,投向更偏向亚洲地区的,美元债基金,或者说很多都是亚洲美元债基金。
我先解释一下,美元债基金,就是买用美元计价发行的债券,比如工商银行,要在海外发行个美元债,这就属于亚洲美元债,它的定价,等于美国国债+风险溢价,也就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作为基准利率,在这个基础上加点,比如美国国债2年期4%,那么工行的2年期美元债得发个比如5%,要有1个点的风险补偿给投资者,所以,美元债比美国国债收益更高。
所以现阶段,其实亚洲的美元债基金,比美国国债,性价比要高不少,一方面是票息高很多,亚洲美元债,和同期的美国国债相比,利差基本都在100bps以上,另一方面,因为基准利率是美国国债,所以也会跟着美国国债一起,上下波动,在美元降息周期,会跟着一起下行,吃资本利得,而且可能下的更多。
市场里的文章很多了,表舅用几句话,把互认基金这个东西给大家讲清楚,一共3个特点,并且告诉你怎么挑。
1、先看定义。
互认基金,英文叫Mutual Recognition of Funds,mutual是共同的、互相的,recognition是认识、识别,所以纯粹是照着英文翻译的。
所谓的互认,就是香港证监会批的,香港的公募基金发出来的产品,我大陆证监会“认”你,你可以在大陆代销卖;反过来大陆证监会批的公募产品,香港的证监会“认”了以后,也能在香港卖。
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互认基金,指的是,香港证监会批的,在香港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发出来的公募产品,获得大陆证监会同步批准后,可以在大陆的银行啊、电商平台啊上面代销,销售。
2、和QDII基金相比,第一个特点,是额度几乎不受限。
因为大陆有外汇管制,所以会给每家公募基金批QDII额度,给你批10亿美元,你就只能做到10亿美元的规模,而香港是自由港,可以说没有外汇管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所以理论上,香港的公募基金,去投资美元债,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唯一的理论上的限制,有两个。
第一,香港和大陆的证监会约定了,买互认基金的上限,是3000亿,也就是说,大陆的所有资金,去买香港的这些互认基金,一共只能买3000亿,但现在,合计也就买了300亿不到,所以这个限制,等于没有限制。
第二,还有个约定,就是你香港的产品,在内地募集的资金,不能超过产品总规模的50%,换句话说,比如我发了一个产品,在香港募集了50亿,那么,同时,可以在大陆也卖50亿,这样比例不超过50%,但如果你在大陆卖了50亿,结果香港那边的钱赎回了,只剩20亿了,那么,不好意思,你的这个产品,在大陆得停止销售,指导回到50%以内。
这里的第二个限制,就困住了一些产品。
因为有些内地的公募基金,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可以发行公募产品,然后回过头来在国内申请作为互认基金,但是这些基金子,在香港没啥销售渠道,所以钱主要都是国内募集的,很快就超了50%,所以就没法继续卖了。
比如下图显示的,现在规模5亿以上的美元债互认基金(低于5亿的债基你就别看了,会有流动性冲击风险),一共9只,有5只已经没额度了,人民币对冲份额的事情,下面继续讲。
3、和QDII基金相比,第二个特点,是管理人集中。
QDII,证监会只要发额度,谁都能做。
但互认基金的管理人比较集中,一共21家在香港的管理人,6家外资,6家港资,9家内资机构在香港的子公司,但实际的集中度要更高。
规模前三的,是摩根、汇丰、施罗德,都是外资,6家外资在互认基金中的占比,超过65%。
而且集中度很高,前五大管理人,规模占比86%。
所以,互认基金这个东西,就是玩家本来就少,且外资占大头,且头部外资,又占了大头的大头。
这里之所以头部效应很明显,逻辑也很简单。
一是研究优势,外资的研究人员多,以我上面提到的汇丰为例,看整个亚洲债券的,有30个基金经理,15个分析师,这个其他资管是烧不起。
二是销售渠道优势,上面说了,互认基金,大陆募集规模不能超过产品总规模的50%,也就是说,你在大陆和香港的销售能力,要相对均衡,不能偏科,而大部分国内公募的香港子,在香港没什么销售网络,很多吃的都是牌照饭、通道饭,而外资这点是相对最强的,比如汇丰,本来全名就叫HSBC,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香港根基强,在大陆又有自己的公募,汇丰晋信,做代理人,两边的销售网络都有。
4、和QDII基金相比,第三个特点,是份额多。
我以份额最全的汇丰的产品为例,它们家三个产品,但产品份额都是9个,非常齐全。教大家怎么挑适合自己的产品。
以汇丰亚洲债券基金为例,这是电商上卖的比较好的一只。
直接说结论。
1、选人民币份额,直接看名字的后缀就可以了,美元份额要自己先换汇,因为互认基金是用离岸人民币结算,而不是像QDII基金一样,用人民币中间价,所以没有人民币高估的损益,直接用人民币买更方便。
2、不要选名字带H的,H就是Hedge,就是对冲,是做汇率对冲的份额,在这个位置,没有太必要做人民币份额,一是因为对冲成本,目前年化三个点左右,人民币在这个位置波动3%,概率非常小,收益覆盖不了对冲的成本,就好像你看上图我圈出来的,近一年收益,同样是人民币份额,没H的比有H的,高6%多,一大块就是对冲成本吃掉的;二是,通常,四季度,企业要换汇,给工人发工资、结算货款,所以人民币会阶段性走强,汇率更偏均衡,从8月开始买,更没必要对冲了。
3、这时候,选定人民币,剔除带H的,那就只剩一个BC,和一个BM2了,对吧,你选BC就可以了,BC里的B表示仅在大陆销售的份额,而BC里的C表示累积份额(C是Cumulation),表示复利再投资,不作分红,而BM2里的M是按月分红(Monthly)的意思,但因为要扣20%的分红税,故而选不分红的。
懂了吧,根据上述的案例,现在,你就应该买968103,我加了星星,自选的那个。
当然,你认为我的逻辑有地方你不认可的,那就选别的,反正份额是全的。
这是关于第二个问题,QDII额度没了,如何做多美债基金?答案是挑选合适份额的债券型互认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