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四月鹿,(https://xueqiu.com/6322022770/301141545)
很久没有写争霸赛的专题了。我们上一篇还是去年,四月鹿认为2023年是光伏龙头争霸的胜负手。网页链接
当时以知行不貳等为首的基粉水军冲击评论,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我们现在拿出来复盘,看看过去猜对了哪些,有哪些出乎意料的地方。
王道战胜霸道,隆基跌下神坛,晶科险胜称王
2024年晶科与隆基的博弈已经结束,以隆基的惨败为终结。这一年以来的博弈,非常精彩,即使写一两本书都写不完。由于篇幅优先,我们抽取其中的几个主线,分别从隆基和晶科的主要动作做分析,勾勒这场大战的轮廓。
主脉络分析——硅片王座的失守的“三个阶段”
首先隆基的“霸道”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一体化拉通主环节”实现了快速降低成本
过去,隆基和中环在击败“不可一世”的协鑫之后,相互协手筑起了硅片的“护城河”。以切片的工艺垄断和拉晶的设备垄断开始着手。例如隆基拥有连城+美畅+石金的闭环,中环有晶盛+原轼+欧晶的闭环。两个企业在2021年到达顶峰,以合计55%的超高市占率,垄断了行业。
固若金汤的“破口”
破口开始于210与182的口水大战,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垄断的位子不可能两个公司坐。刚形成了垄断之势,两家就开始了用尺寸为契机的内斗。这期间做设备的上机数控下场做硅片,切中了大尺寸硅片交货不及时的时机。以此为开端,双良、京运通、高测三大硅片设备公司下场做硅片。
这些设备公司做硅片,底层原因是对隆基、中环吃香难看的不满,他们被两大巨头压迫,利润分不到,只能干看着。在210和其后的210R硅片崛起的时候,纷纷下场,分食隆基中环的利润。
更可怕的是,不仅仅是代工硅片,更是将长久以来的硅片制造技术、工艺秘密大量外泄。进而引发了第二阶段的过剩。
而这期间,隆基忙着请说书先生唱戏,中环忙着吹自己的工业4.0,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彻底忘记了危机在自己四周床榻发生。
2023年就是这场战役显露的时候。隆基这时候还在骂友商做薄片不对,做n型不对。中环忙着在此期间想尽办法多从客户这里掘金。
二阶段——资本大棒助推了推翻“王座”
借助资本力量的新势力崛起,除设备公司外,硅片新势力如晶科能源、美科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华民股份、通威(通合)纷纷下场,借助设备公司的技术外泄和隆基中环技术人员的外流,大举开始涉足和扩产硅片。让隆基中环失去了市场的垄断地位。
渐渐的,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隆基、中环的硅片报价彻底失效,市场不在信任其报价,甚至除了代工/双经销外,没人买他们的硅片了。
以上图片是隆基官网的报价,上一次报价是在2023年12月,2024年已经没有报价的必要了。
三阶段 起跑线重塑
目前硅片到了门槛踏破的境地,围绕硅片产业链的全部公司均处于失血状态。
这一轮交手里,各公司手段错综复杂,我们这里以晶科隆基做对比,抽丝剥茧看晶科如何赢了这个胜负手。
设备方面
晶科购买了连城的设备,以示好和麻痹隆基。参股了拉普拉斯,投资了激光LECO设备,打通了全产业上的核心设备关卡。
产能布控方面
新疆晶科在逐步剥离,同时为了电池减负,找了老好人--仕净科技。和山西省政府签约,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基地- -太原晶科,以此得到大靠山。
配套方面
硅片的材料,碳碳材料早早的锁定了金博等公司,坩埚和金刚线自己做。尤其是在隆基不断攻击薄片危害的时候,晶科力排众议,大举推进薄片硅片,快速实现了降本,同时有能力跟随晶科组件销售推进,开发自己的尺寸,不再被硅片企业盘剥,也保持了技术的领先优势。电池等的投资也很多,在上一篇提到过这里不展开。
延伸回顾:【光伏争霸赛18】双王之争:隆基汹涌,晶科澎湃网页链接
隆基的霸道,在2年之前的文章有讲过,公司长期分不清隆基、连城、二老板的协作规则,又因为霸道式的自制,得罪了众多设备公司和材料公司,以至于在配套上,逐步失去了优势。
这一点在BC电池上矛盾凸显严重,BC的进度严重落后于过去的计划,不仅仅是大佬说的李华的“数据造假”(实际业内认为是协作能力变差,让李华错估了技术实现的节奏,以至于时间表无法实现),更多的是因为隆基设备、材料、工艺、专利全面自己做带来的捉襟见肘,在本该价格战的时候,没实现降本,公司产品失去了竞争力。
另外极度的傲慢,遮蔽了双眼,topcon布控落后于整个行业,没办法双脚走路。
前后产业链一体化方面
很早我们在提出一体化布局的时候就说过,一体化的第一个优势是降本,第二个优势就是能通过协作,更快的让组件上游的各个环节及时作出调整,为组件的设计提供帮助。
能通过新版型的设计,快速实现销售和生产的正循环,从而扩大市场份额。这一点跟隆基称王的前奏如出一辙,但是后半段坐上王座后,沉迷于第一的虚名,对后面的对手严重失察,导致现在的掉队。
在未来布局方面
晶科跨界进入了储能环节,并通过晶科科技等,实现了光储电站开发的综合模式。从而在订单稀缺的当下,能锁定更多组件出货。这一点上隆基是大大的失算了。
出走海外,从东南亚撤离,布局美国和中东阿曼。
当然,上面提到的只是寥寥数语,实际让硅料-组件销售的四个大环节,几百种设备,和配套的几百种材料,能协同步调,按照晶科的意志和目标走,这里面下的功夫非常多。(我们也能看到晶科失火后,对过去的步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定增撤回,新疆晶科出售放缓,因产能错位造成了裁员等,这是后话)。
晶科的王道策略在于“和”,同时又不拘泥于面子。在合作之中,愿意舍弃一些利益,例如允许钧达为隆基代工,也允许自己投资的公司并不是自己最大供应商,也允许其他公司共同投资他们。这样减轻了晶科本身的资金压力,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隆基的霸道,与之相反,非常排外,并不给合作伙伴留任何余地。
不少人以隆基570亿现金储备与晶科高负债做对比,说晶科负债率很高,摇摇欲坠。
但晶科是“晶科系及一群合伙人”。隆基除了“同学”,身后还有“同道”么?
原动力创新方面
隆基长期奉行的拿来策略。优势是过去负担较小,通过高薪直接挖取团队,更为容易短期内创造业绩。这一点其实与后发优势的通威、爱旭类似。但原动力是公司的某种沉淀,它包括企业文化、掌舵人的惯性与胸怀、技术的沉淀、行业的口碑、过往的人情往来等。这些很难被“挖走”,同时跨越多个周期的企业,往往在这些原动力资产上有着独特的护城河。例如曾经的王者协鑫系、尚德、英利,在大危机的时候,发挥出顽强的生命力。经历多次起伏的天合、晶科、晶澳依然能长跑。拿来主义需要很长时间消化,隆基吸收了各派的人才,以至于内耗不断,拖慢了其目标实现速度。
“过去要打败多晶只要做好单晶一件事情,当称王后那要忙的可就多了,稍有不慎就会摔跟头”
整体看分步走的策略非常成功,目前晶科的优势已经超越了隆基,并拉开非常大的差距。
隆基已经不可能成为第一,即将滑落到晶科、晶澳、天合之后,甚至可能无法超越未来的阿特斯,与通威争夺第五。他的衰落似乎应验了行业的诅咒,光伏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天。
晶科隆基王座战的内容篇幅过大,为保证内容主题性,本次之分析了隆基和晶科。其他巨头的争霸情况,明天会继续加更在争霸赛的专栏下,谈谈阿特斯与阳光电源,以及通威润阳合并看法的内容。
$隆基绿能(SH601012)$ $TCL中环(SZ002129)$$晶科能源(SH688223)$
本文为原创文章,独家首发于雪球上。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雪球-四月鹿”。
点击我的头像,可以看到我的各类行业分析观点。主题文章有三个系列,如“光伏争霸赛”主要分析光伏巨头的吹哔小故事;如“鹿看”主要针对行业技术和事件作出系统点评;如“小罐茶”为每月月头更新,主要介绍这个月光伏硅料-系统主要的变化和独家分析。欢迎各位留言讨论。最后,祝大家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