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13日
中产阶级如何避免下一代阶层滑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中产阶级防止下一代阶层滑落的问题,分析了阶层跃迁路径、焦虑原因及应对建议

🎯中产阶级的跃迁路径多样,如通过寒窗苦读进入大城市、借助房地产金融属性实现财富膨胀等,但这些路径并非普遍适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中产阶级易滑落返贫,其生产资料看似属于自己,实则虚幻,如田地、房屋等,资产和人脉未进入稳固圈子,面临风险时易受冲击

💡防止下一代阶层滑落的建议包括多读书看世界扩大认知、押注新赛道和自身生产资料、保持行业和关系传承、传承经验智慧、认识到智慧和机遇不能遗传等

🤔小企业主们对下一代采用‘防守型’策略,中产阶级应尽力为下一代搭建更高的平台,以减缓其滑落速度

来源:雪球App,作者: 今有日月在我心,(https://xueqiu.com/5547039754/300806663)

一位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他以前是“小镇做题家”,现在小有成绩,净资产大概在A8级别(个人净资产金额达到八位数),但他女儿沉迷电子产品,现在他非常担忧,害怕下一代阶层滑落,问我应该怎么办。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提供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成熟的企业,达到百亿元或千亿元营收级别的企业,向这类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给出企业管理的专业工具、技术、方法论等,发挥工具价值。另一类就是3000万元到几亿元营收级别的企业,这类企业已经建立了业务基本盘,度过了生存危机,谋求企业扩张和发展,需要增长破局。因为年龄相近,层级扁平,我也和不少这类企业的创始人成了朋友。

我们聊到过一些关于下一代的话题。这样的危机感,其实每一代都有。我公众号文章的读者群体年龄主要在25岁到45岁之间,比例接近80%,主要是“80后”“90后”们,这群人的主要跃迁路径是这样的:

小时候他们生活在农村或小城市,通过寒窗苦读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然后通过好大学这张名片来到大城市,进入一家好公司,依靠在好公司里的奋斗实现快速升迁,攒下第一笔财富。之后为了结婚,或为了在大城市里留下来,买了第一套房,结果发现房地产居然有金融属性。三年5倍、五年10倍,加上3倍杠杆、过桥借贷……财富持续膨胀,最终白手起家,实现跃迁;或者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获得了互联网行业的红利,又遇上公司上市,股份值一大笔钱,最后实现跃迁。

这就是“小镇做题家”们在过去二十年里一条主要的跃迁路径。

有没有其他的路径?有。我其中一位朋友家里拆迁,实现“暴富”,但这不是主流。

如果我们把所需要的能力分成两部分,那么一部分是胆识和勇气,另一部分是认知和能力。

受不同职业影响,核心能力的占比可以不同,但本质就是这两个类别,但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父亲的焦虑。这位身处上海的父亲焦虑的点在于他自己。他年轻的时候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出小地方,改变人生和命运,最后通过苦读和奋斗做到了。

但他把这个作为自己判断的基准线,去衡量下一代的成就能到哪个地方。对标一下就能发现,在未来,学历在贬值,机会在减少,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子女可能会阶层滑落。

对于这种焦虑,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可能,我们的跃迁才是奇迹中的奇迹而已?跃迁就像股票连续拉了七八个涨停,翻了一倍,一年内同一只股票这样操作了两三波。需要怎么做?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遇到大牛市、基本面好,还要有资金,有优秀的操盘手操作,而你能买到这只股票的绝大部分可能性是你碰上了这个运气,实现一波飞升。

这是趋势的力量。就像“电梯理论”里面讲的,你在电梯里是站着、靠着、坐着甚至做俯卧撑,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这个电梯里。

当然,换句话来说,如果有这样的认知高度,为自己的后代提供“一定要坐上这部电梯”的决策也是很厉害的一点,对比那些靠自己摸索的人,用“遥遥领先”来形容也不过分。

那作为中产,怎么做可以防止下一代阶层滑落?

我的一个朋友主要做广州珠江新城地段3000万元到1亿元级别的房产交易服务。在一次年终闭门会上,他们请了一位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过来做育儿分享。博士姐姐讲的那些心得,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我至今还印象深刻。她叹了口气说:“目前在这里,想用钱封死阶层滑落的道路,我们还做不到。”

这是什么意思?

进入社会后,主要的两条路是从政和经商。但在目前的社会体制下,中产阶级都没办法用上一代的能量给下一代保底。前者不用说,至于后者,我的理解是中国商业节奏变化太快即使是创始人本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命运一帆风顺,更别说传给下一代了。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保底。保底不是说有吃有穿,而是至少能把自己的家业、社会地位、资产和人脉传承给下一代。这是你做不到的,甚至在你踏人富人门槛后,让下一代至少封住比你低一个层级的位置也做不到。

再补充一点。中产阶级其实是最容易滑落返贫的。为什么?中产阶级所谓的生产资料,如自己的田地、房屋、知识、藏书等,看起来像是属于自己的,实际上都是虚幻的。

中产阶级,也就是古代能达到温饱水平的阶层,收益是老天给的,是丰年时的土地给的,是不牢靠的,他们的资产和人脉没有进入那个层层叠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圈子。当饥荒来临,风雨飘摇,就不得不出售田地、房屋和其他资产……这就是中产阶级的悖论。

上一篇文章我讲M型社会的分化,讲的是同一个道理:要么奋力一跃成为富人,掌握生产资料,要么在波浪中承担返贫的风险。

总结一下,按照趋势逻辑来看,我们人生的重要决策、需要参考四条曲线:国势、产业、企业、个人。

绝大部分人能做的就是顺应趋势,做最佳决策。

找上升趋势,找顺周期,抓住多频共振的机遇是一个人决策力的体现、第一等“逆天改命”的人不是谁都能当得了。

所以,关于中产阶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生产资料的阶层)如何保证阶层不滑落,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如果你认为国运向上,未来将有机会实现跃迁、那么多读书、多看世界,扩大认知,积累资产,这是帮助下一代继续上升的最佳策略。

第二,如果你认为国运在未来的三十年里要进入低速增长,或者要等待科技突破带来的下一个康波周期,那么押注新赛道,押注自身拥有的生产资料,对下一代的传承来说是最佳策略。

第三,如果你处在未来上升的行业、产业赛道里,或在断行业里,如电力、烟草等行业、请尽量保持行业和关系的传承,比下一代要从零开始强得多。

第四,如果你是中产阶级,但下一代还需要从读书、打工开始“轮回”,那就传承一些经验与智慧,让下一代少走弯路,这样一来,至少已经完成了从小城市到国内一线城市的跨越,这一个层级从你在一线城市投资买房的时候就已经保住。

第五,作为中产阶级,包括我自己在内,要认识到中产阶级赖以生存的两个核心--智慧和机遇,这都是不能遗传的。所以下一代本身就是在“本应该不如你,如果比你强,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基准线之下努力和折腾。

别说中产阶级,古代的皇帝已经用了顶级的资源,也应用了大数定律,优中选优,也没办法保证山河永固,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认识的那些小企业主们,很多都接受了下一代使用“防守型”策略,即不在读书和学习上过分努力,而是围绕资源、人脉与性格等方面去培养,企业的继承则交给职业经理人。

作为中产阶级,如果下一代没有天赋,自己就要把这个台垒高一点、再高一点,让下一代在滑落的路上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个世界没有只升不降的波浪。

看清大势,不与趋势作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已能做的,在这个“钉子型”的社会,也比绝大多数人强了很多。

$上证指数(SH000001)$ 本文来源于万叔 认知势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产阶级 阶层滑落 应对建议 跃迁路径
相关文章